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短评

热门 最新
  • 683 陈小二 2014-02-11 09:04:58

    昨天躲在被窝看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直在琢磨着诞生每个人物的最初隐喻,就像多年前看《空之境界》一样。有时候,我们被异样所吸引,我们厌倦在轮回底下沉闷的自己。想起好久前曾喜欢过一个男生,仅仅因为他经常提醒我三餐要按时吃。原来,一味追求生命的重量只会让生活套在枷锁里,失掉灵性。托马斯是媚俗的抵制者,束缚他的是生命轮回所带来的责任等的沉重,所以他逃离婚姻逃离专制的祖国,然而六个偶然的随性轻盈却将他拉近了生命之重,这也是一开始他犹豫要不要和特蕾莎在一起的原因,而有了这个重之后,他失掉了自由,但却会惦念,找到自己的幸福所在。毕竟谁都不是荆棘鸟,连追求背叛的萨比娜都发现如果没有归属得到的只是虚空。“轻与重”“灵与肉”“媚俗”,围绕几个关键词,小说站在一个讲述者的角度,剖析得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 409 海洋小饼干🍪 2013-04-27 14:46:50

    “einmal ist keinmal”,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 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 323 唐小万 2011-12-30 19:11:33

    第一次看的时候太年轻,现在在特丽莎身上找到了共鸣。Einmal ist Keinmal,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根本没发生过,而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所以人们不幸福。也许生命中轻与重的调和,就是爱。

  • 76 陆钓雪de飘飘 2013-05-05 13:23:12

    又讀了一遍許均譯本,論文學性只得第三,論哲理性或可領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早已說過,是目前最準確的譯名。而保持原文德語哲味的做法,吾深愛之,讓會德語的人得福了。再讀一遍經典確實不同凡響,很多以前忽略的地方得到發掘,昆德拉的內在體系頗為精巧,用心不可謂不良苦也。小寫的牧歌才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所愛好的吧,也就是卡夫卡的孤獨了!我們的敵人不是共產主義,而是Kitsch,永远的Kitsch!昆德拉是个大作家,和品欽一樣,惜哉諾獎那幫人不學無術!

  • 90 Raphael 2012-02-04 19:45:07

    人应该活得不像人。灵与肉不必深究。真爱或许就出自于一条微笑的狗。

  • 51 仙客一番榨 2015-08-24 10:28:23

    原来昆德拉是持爱情绝对占有论,特蕾莎对托马斯的爱远不如对卡列宁的,因为卡列宁绝不会对她背叛。托马斯认为爱情与性爱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认为爱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来体现的,而不是性。这应该是昆德拉想揭示特蕾莎和托马斯之间不可理解的矛盾。萨比娜才是昆德拉的主角,她是站在一切媚俗的对抗者的位置上,她通过不断背叛自我变换角色,明白自己的追求没有任何意义其终点不过是虚空,最终走向的也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 42 樹君 2011-09-26 13:06:39

    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不敢翻开这本书,或者是在读之前听过太多看过太多而心生敬畏。但是看了几页之后,我就知道它并不是那样难以亲近。如果翻译真的贴近昆德拉原文本身,(我觉得也已经做得不错)那么他的气质是那么讽刺又节制、优雅而又真实得近乎赤裸。看他的书不能忽视他独特的音乐性:无论从结构上还是文字的节拍上,都带有一种古典音乐才有的让人晕眩的调性。他几乎嘲讽了所有能被嘲讽的一切,带着一种怜惜的温柔的口吻。特蕾莎之于托马斯的那个隐喻几乎是我见过最让人心动的爱的比喻,但是爱情在他笔下却显得难以承受。弗兰茨的理想主义执着简单得近乎可笑,而萨比娜的不断背叛则又是另一种消解。他的书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哲学元素:在小说情节推进中他总是要加上些哲性的思考,我倒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反而更添了一些美丽。

  • 26 走马 2016-04-07 16:26:20

    意外的好读和有趣,可能是我划线批注最多的书,心有戚戚,感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进步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 33 炖桃子 2012-11-17 22:22:23

    第一遍没太明白,以后有空再读一遍

  • 25 春花 2017-03-17 20:29:08

    第二遍了,有生之年会看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越看越喜欢,生命中的重与轻,权力意志,永劫轮回,逃避自由,存在主义,而最重要的就是媚俗,作者用一种反媚俗的媚俗来告诉世人人生就是一场媚俗。

  • 24 气急败坏女疯子 2012-04-08 10:52:43

    3天,仅用了3天,读完了它。喜欢,沉迷,然后忽然整本书就戛然而止了。结尾,不是我所想的结尾。最后一章大写的牧歌与小写的牧歌,真是迷惑的后记。一本需要多次阅读的书,一本隔段时间再读依然回味无穷的书。我想它将来会可能变为我人生中最喜爱的书。

  • 29 a little mark 2013-02-05 07:33:54

    我总觉得书里的政治比爱情抢眼。特蕾莎说得每一句话都让人心碎,但是全书最催泪的地方还是卡列宁的结局。

  • 13 桃兜兜 2011-10-19 15:40:29

    人该怎样活 活一生的质量有多厚重 深度的思考生命本身存在的矛盾性 比如人与社会 精神与肉体 内心与现实 母亲和孩子 灵魂在旁冷静观望肉体所做的荒缪 看完书结合自身想要问的仅是 如果我们背叛自己的生活 背叛自己的生活 奔赴未知 会是怎样?爱情之内的灵魂是不清醒的吗?

  • 14 跳叫板 2012-12-31 23:44:47

    没想到这么好看

  • 18 水寞花仙 2017-07-03 07:06:30

    1.此次重读焦点从萨宾娜转移到特丽莎,取得了更多的认同感。她上进,身居下流而酷爱读书音乐,找到了上流社会的医生丈夫,从此却陷入灵与肉的矛盾与煎熬。作为一个从草篮漂来的孩子,在与200女人交合的托马斯床边睡了10年,她没有成为摩西,只是成为了妻子。2.最精彩的部分不是尼采抱着的马头,巴门尼德的二元哲学,贝多芬的音乐,而是由上帝的粪便和斯大林的儿子引起的媚俗说,你一定要看。 3故事情节和人物其实是这部小说的奴仆,是昆德拉的一个说理工具,他就像特丽莎母亲的上帝视角,昆德拉把他所有角色的面容都没收,把他们的“我”给霸占了,他是陀氏的反义词。

  • 21 Lucidity 2015-01-05 10:59:52

    有共鸣。“ 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情就像没发生过,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生命中的轻与重地调和是爱。” 论占有。

  • 11 nhlingling 2013-10-18 14:27:39

    人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 20 风后 2015-07-10 08:13:10

    当我和N小姐第一次热烈地接吻时,N小姐告诉我,那时我的心跳根本没有加快。我似乎也隐隐地意识到我或许缺乏真正爱的能力,我不断地在追求的没准仅仅是快感和性暗示。但也正因此(以及之间发生的一堆事儿),竟然让我主动地想去承担一切我们之间的重负,或许,谁都无法承受生命之轻吧?

  • 9 曾于里 2014-11-19 10:40:51

    读完头都晕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