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短篇小说集《低地》是赫塔·米勒的处女作,带有自传成分。小说集讲述了巴纳特施瓦本地区(主要居住着德裔罗马尼亚人)艰苦的农村生活。从孩子的视角反映了人们精神的狭隘和日常生活的残酷。小说经审查删节后,1982年在布加勒斯特出版。从《低地》开始,作者就运用一种独白的声音,诉说她在这片灰暗乡间成长的经历。
低地的创作者
· · · · · ·
-
赫塔·米勒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年8月17日生于罗马尼亚蒂米什县一个农民家庭,村庄以德语为通用语言。1982年,处女作短篇小说集《低地》出版。1987年与丈夫小说家理查德·瓦格移居西德,现常居柏林。
赫塔·米勒曾多次获德国的文学奖项,200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赫塔·米勒作品系列(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呼吸秋千》《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托着摩卡杯的苍白男人》《镜中恶魔》
等
。
喜欢读"低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低地"的人也喜欢 · · · · · ·
低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一支笔,写出了自己的曲曲折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支笔,写出了自己的曲曲折折 个人的赫塔米勒的作品阅读开启之路,起步于《低地》这本短篇小说集,你可以说阅读了这本书就考完了她的整个创作内核,因为随后她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内容上,你总能在这本小说集中找到对应的部分,可以说她用一本短篇小说集给... (展开)原来阅读也可以让人失去温度……
不知道该不该说后悔买了赫塔米勒的这一套作品集,虽然她可能确实符合了我多少有些的自虐口味。但是,打开来,看下去,才发现,自己也许还是脆弱的太多,矫情的太多,有些经不起这样的冲击…… 本来想先看诗集,预热一下,一个一个的词语摆在那里,很不适应,看到其中有德文版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墓前悼词(选自《低地》 续文 译) | 来自凤凰联动 | 1 回应 | 2021-03-08 14:04:02 |
施瓦本浴(选自《低地》 续文 译) | 来自凤凰联动 | 1 回应 | 2018-11-01 18:45:48 |
低地(一) | 来自凤凰联动 | 1 回应 | 2010-10-26 18:56:30 |
我的一家(选自《低地》 续文 译) | 来自凤凰联动 | 1 回应 | 2010-10-26 13:16:50 |
不知好孬,先整一本读读看 | 来自陶北 | 7 回应 | 2010-10-23 12:16:2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Carl Hanser Verlag GmbH & Co. KG (2010)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世界中短篇小说作家(200+) (RMR)
- 200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中文简体版全集(十本) (凤凰联动)
- 因汝之名(书籍) (你说什么都对)
- 所有事物在你之中沉没 (Irgendwann)
- 2010年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 (小欢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低地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一切归零 2010-12-19 12:22:34
各种牛逼,诗歌一般的震动。
0 有用 看不见的城市 2020-10-13 08:00:32
意象层叠,隐喻重重,总体而言太压抑了……
1 有用 夕岸 2010-11-23 19:30:49
唯一的感觉是阴郁。
1 有用 长风作骨 2011-12-08 19:38:27
它的反抗太微弱了,链子都是多余的。
0 有用 粟冰箱 2020-07-09 21:07:02
《低地》一篇就值回票价!语感太棒了,非常独特,而且好像诗歌啊~决定把她出的书读完。
0 有用 懋之 2024-11-12 20:41:13 江苏
她首作,讀起來很“隔”。 寫貧窮,創傷,婦女被“絞死主體性”的命運。 意象頻出,隱喻紛雜,但很“生硬”。於是“幽婉的哀愁”變得像“包法利夫人在修道院讀矯揉造作的浪漫小說”。
0 有用 日向苔 2024-08-16 15:50:21 四川
语言风格已经初见端倪而尚未成熟的首作,叙述因为太过贴近自我而不得不破碎。母亲的啜泣、父亲的性,外婆服下鸦片沉入可怖的睡眠,外公锤打、世界震动。“我”的儿童性让“我”了解的已经比自以为了解的更多了:白色的山墙、烂梨汁水,童年的树林的脆弱;“我”想要流进土地、让鸟在“我”的身体里鸣叫,“我”害怕如同什么也不是地就那样死去的睡眠、“我”想要死但那行不通……所有那些塑造出赫塔•米勒对词语的大饥饿。
0 有用 芒鞋 2024-08-08 18:38:49 河南
对日常之物铺排大量的隐喻,但这种写法好迷人。充满神经质,又极具反思性。
0 有用 晚风中眺望彼岸 2024-07-29 14:17:34 浙江
内容不错,只是不太喜欢这种风格
0 有用 hope 2024-06-12 18:52:16 内蒙古
它的反抗太微弱了,链子都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