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隋煬帝因為要遊幸江都而開鑿的運河,完成不久以後,由於歷史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此後的六百多年內變為唐宋帝國的大動脈。這一條動脈的暢通與停滯,足以決定唐宋國運的盛衰隆替,其關係的密切簡直有如真正的動脈之於身體那樣。本書寫作的目的,就在從動態方面考察這條動脈與唐宋帝國的關係。
作者简介 · · · · · ·
全汉昇(1912~2001),广东顺德人。历史学家,教育家,著名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家。
1912年11月19日生于广东顺德,1915年举家迁居佛山镇。
1931年~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师从陶希圣、傅斯年等名学者,并将中国经济史研究确立为自己的终生志业。
1935年进入中研院史语所为助理员,1941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43年成为副研究员。期间研究兴趣集中唐、宋时期,兼及魏晋南北朝及元代。
1944年出版《唐宋帝国与运河》,该书根据史实,剖析了连结经济重心南方及军事政治重心北方的大运河,其或畅或碍与唐、宋国运盛衰的关系,至今仍被学界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1944年10月获派赴美,先后于哈佛、哥伦比亚及芝加哥三所著名学府进修。1947年回南京,除史语所本职外,到中央大学经济系讲授中国经济史及西洋经济史。
1949年1月随史语所迁台,累迁为...
全汉昇(1912~2001),广东顺德人。历史学家,教育家,著名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家。
1912年11月19日生于广东顺德,1915年举家迁居佛山镇。
1931年~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师从陶希圣、傅斯年等名学者,并将中国经济史研究确立为自己的终生志业。
1935年进入中研院史语所为助理员,1941年晋升为助理研究员,1943年成为副研究员。期间研究兴趣集中唐、宋时期,兼及魏晋南北朝及元代。
1944年出版《唐宋帝国与运河》,该书根据史实,剖析了连结经济重心南方及军事政治重心北方的大运河,其或畅或碍与唐、宋国运盛衰的关系,至今仍被学界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1944年10月获派赴美,先后于哈佛、哥伦比亚及芝加哥三所著名学府进修。1947年回南京,除史语所本职外,到中央大学经济系讲授中国经济史及西洋经济史。
1949年1月随史语所迁台,累迁为终身职研究员。
1965年11月至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历史系任教;1975年任新亚书院院长,1983年起任新亚研究所所长。
1995年9月离港返台,定居新竹;2001年11月29日因病辞世。
全汉昇先生治学60余年,有专著9部、论文115篇、书评10篇、杂著5部。其学术见解及成就,深受学界同道推崇。哈佛大学已故杨联升教授曾题诗赞誉全汉昇:“妙年唐宋追中古,壮岁明清迈等伦。经济史坛推祭酒,雄才硕学两超群。”
喜欢读"唐宋帝國與運河"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国行会制度史 7.5
-
- 中国经济史研究 9.3
-
- 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 8.7
-
- 蒙文通学记 8.9
-
- 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 8.3
-
-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9.2
-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8.9
-
- 陳朝的政治結構與族群問題 8.5
-
- 松漠之间 9.1
唐宋帝國與運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读《唐宋帝国与运河》

《唐宋帝国与运河》:一条流淌千年的“史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人所看隋唐大运河那壮阔的景象以及至今任发挥着的重要功用,于旧时、于今日都历历在目。旧时的史书记载、材料分析,都将运河千年以来的变化和重要作用铺陈而出。那这条由隋炀帝下令开挖的贯穿南北的运河,究竟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我们究竟能通过什么样的线索找... (展开)
擦亮“大运河”的名片,以“运”知唐宋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许是因为我生活在京杭大运河的一端,对于运河有着一种莫名的感情。每逢周末,都喜欢去杭州运河走一走,逛一逛,感受运河道上吹来的风,看过往的船只,和飞在运河上的白露。每当我脚下踩着近千百年前的石砖、桥梁、横断,都会油然从心底升起一股子钦佩,不仅仅是因为钦佩古人的... (展开)
两大帝国的兴衰与大运河的缠绵离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国之根本在于民,换言之安邦治国的根本首先要解决的是民众的温饱问题。 当年隋炀帝开凿运河明面是为了便于他本人巡游享乐的动机,但实际是为了加强和统治江南人民,这一目的是在历史学家、隋唐史泰斗王仲荦的《隋唐五代史》中有提到过,所以今天出场的主... (展开)
历史之鉴,唐宋亡于基建能力不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唐宋之变的由来 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辉煌世界段,非常之吸引人。唐王朝承接了隋朝制度,通过科举制度和君主的开明,扩疆开土,使帝国版图中内涵了诸多民族,然而作为欧亚古典帝国,在内部财政问题和外部游牧民族侵袭的困扰之下,在经历“安史之乱”后,最终解体。 ... (展开)
杨联陞评《唐宋帝国与运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27页,商务印书馆1944年出版。) 唐宋时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到长江下游,可是政治中心还留在北方。帝都附近的大批官吏与军人,不得不仰给江淮的物资。隋炀帝开凿的运河,从黄河通到淮水长江以至钱塘... (展开)

帝国的咽喉与命脉、供养者和掘墓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常常回忆起几年前读《大国宪制》时对于华夏纵深和大一统需求的感受。 华夏的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两条东西向的大河两岸,大江大河的自然力量决定了跨区域的政治力量存在融合的需求,而游牧民族南下牧马的需求冲突又进一步促使南北两个东西向的联盟之...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重庆出版社 (2020)8.6分 472人读过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4)9.1分 69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添加的一些條目2 (巳注销)
- 繁體版书单 (泛舟)
- 北大通识—“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阅读书目 (Scarlett S)
- 想读 (即事所欣)
- 宋论 (云若)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唐宋帝國與運河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