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1-1
页数: 348
定价: 2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林语堂文集(新华先锋2010版)
ISBN: 9787802561632
内容简介 · · · · · ·
《林语堂文集:风声鹤唳》故事就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夜。姚家和张家是南城有名的丝绸业界大户,姚家的天章丝绸是祖传的家业,清朝乾隆皇帝敕建的府第,到了姚天章手里,更是广纳资金,大力发展,稳坐着南城业界头把交椅。张家老爷张介孚靠着有个银行家的岳父发家,做梦都想着打垮姚家,从此成为江南丝绸业界的龙头。江南名城——南城,自古以丝绸名重天下,流传着“桑蚕熟,天下足”的古语。
风声鹤唳的创作者
· · · · · ·
-
林语堂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义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午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l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刨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火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义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午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l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刨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火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风声鹤唳"的人也喜欢 · · · · · ·
风声鹤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3 条 )


血雨腥风中的自我救赎与情感升华

风声鹤唳中的女性独立与爱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若肤浅地讲,这本书也可以戏称为《姘妇升华记》。但这只是玩笑,没那么简单。 林语堂先生的作品读来确实甚觉酣畅。不愧为语言大师的魅力。文风介于半俗半雅之间,行云流水好不狂快,无甚华丽堆砌的词藻和复杂的修辞,甚至可以引导大脑瞬间理解层次结构,一点也不故弄玄虚,真... (展开)

终于明白我为什么读的如此艰难。。

林语堂《风声鹤唳》人物解读:博雅之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读过林语堂的书吗?他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京华烟云》。不过你读过这本书的姊妹篇吗?那就是《风声鹤唳》。这本书描写的是姚家唯一的孙辈继承人博雅和有着复杂身世的美丽女人丹妮,以及博雅的朋友老彭之间情感纠葛的故事。很多人对男主博雅最后的死亡一脸茫然,不明就里。现...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7.9分 3482人读过
-
LYTHWAY P (197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8.3分 424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0分 41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多看已购图书 (是冰冰吖)
- 林语堂全集 (Fino)
- 那些我买了却还没看过的书。。。 (千日草)
- 书架上的书 (威威的读书帐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风声鹤唳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颓废青年小太爷 2013-08-17 15:57:37
这个3P的故事告诉我们异地恋是不靠谱的,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而且我确定梅玲,最好说丹妮是个绿茶婊无疑,至于这到底是不是中国版的《飘》,首先从篇幅上讲是比不上的,其次梅玲的人物性格也远不如Scarlet丰满,当然这不排除我看的不是英文原版的缘故。
1 有用 夜蜻蜓 2015-01-19 19:23:18
阅读的版本为群言出版社2013出版,粉红书皮。A leaf in the storm1940。风声鹤唳: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京华烟云》的续篇。故事背景为八·一三淞沪会战前后。对战争有了更具体和鲜活的想象。
0 有用 梓梓 2017-10-25 10:47:27
旧时的故事,我曾以为那段时光只有苦难、战乱、贫困、饥饿。读罢方觉人生的滋味总是酸甜苦辣,人生轮回,生活总在继续,不分年代。合上书心底有丝哀凉无法断
1 有用 Humphrey 2016-07-04 08:03:02
不知为什么,想起《老残游记》。另,这内容简介驴唇不对马嘴啊。
0 有用 Juno 2019-02-15 15:09:54
翻译得不太好。故事性一般,读起来有如“大女主”剧本,男一男二都爱她,而她却常常因为个人偏执的念头,而在两人间游移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