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集结了12篇论文,全是关于中国文化史的探讨和论断,每一篇都集中在一个特殊的面相上面。思想、政治、商业、宗教、民间文化、文学、医学、科学、艺术、科举、侠等尽在其中,涉及的范围相当广阔。且每一篇论文都是从宏观角度对中国文化史的某一面相提出一种长程的贯通解释。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同时看到中国文化的常中之变和变中之常。
中国文化史通释的创作者
· · · · · ·
-
余英时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余英时1930年生,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19759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予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目录 · · · · · ·
序
1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2 从政治生态看宋明两型理学的异同
3 近世中国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4 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
5 明清小说与民间文化 柳存仁《和风堂新文集》序
· · · · · · (更多)
1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2 从政治生态看宋明两型理学的异同
3 近世中国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4 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
5 明清小说与民间文化 柳存仁《和风堂新文集》序
· · · · · · (更多)
序
1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2 从政治生态看宋明两型理学的异同
3 近世中国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4 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
5 明清小说与民间文化 柳存仁《和风堂新文集》序
6 原“序”:中国书写文化的一个特色
7 古代思想脉络中的医学观念 李建民《生命史学》代序
8 环绕着“李约瑟问题”的反思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序
9 从“游于艺”到“心道合一” 《张充和诗书画选》序
10 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11 侠与中国文化
12 关于中日文化交涉史的初步观察
后记
· · · · · · (收起)
1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2 从政治生态看宋明两型理学的异同
3 近世中国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4 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
5 明清小说与民间文化 柳存仁《和风堂新文集》序
6 原“序”:中国书写文化的一个特色
7 古代思想脉络中的医学观念 李建民《生命史学》代序
8 环绕着“李约瑟问题”的反思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序
9 从“游于艺”到“心道合一” 《张充和诗书画选》序
10 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11 侠与中国文化
12 关于中日文化交涉史的初步观察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哲学突破”在中国是以“心学”取代了“神学”,中国思想的一项主要特色由此奠定。后世程、朱、陆、王都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先秦诸子的“哲学突破”是中国思想史的真正起点,支配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格局及其流变。“哲学突破”的历史背景是“礼坏乐崩”,也就是周代整体秩序的崩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春秋、战国的“士”是“游士”。“游”不但指周游列国,也指他们从以前封建制度下的固定职位中游离了出来,取得了自由的身份。章学诚最早发现了这个现象,他认为以前政教合一(“官师治教分”),士为职位所限,只能想具体问题,没有超越自己职位以外论“道”的意识。但政教分离之后他们才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于是“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三联学术(共29册),
这套丛书还有
《生命的深度》《我者与他者》《回应桑德尔及其他》《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
等
。
喜欢读"中国文化史通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文化史通释"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文化史通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综述文化思想史四次突破》的笔记
久闻余英时先生是大师钱穆的徒弟,这本《中国文化史通释》足见余先生的国学功底。刚刚开始阅读余先生的大作,每一节的信息量庞大以至包揽万象,挑灯细读之更觉发人深省。 第一篇关于中国思想上的四大突破让我不得不佩服余老的学识。余老将中国思想史的进程分为了四大重大突破...
(展开)

《中国文化史通释》读书笔记
余英时先生,安徽潜山人,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与汉学家,师从钱穆、杨联升等名家,曾获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所著《中国文化史通释》系由十二篇论中国文化的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宋明理学,近代士商互动,中国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与科学,传统医...
(展开)

一抹切片,中华文化史通识
余英时的《中华文化史通释》从几个角度:传统理学、政治生态、儒学和商人精神、宗教的入世、明清小说、序言之中国特色、中医学观念、心道合一、科举的历史意义、侠与中国文化、中日文化比较,来阐释中华文化。由于这本书收录的是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论著,从而缺乏整体的强相关,...
(展开)

《中国文化史通释》读后感
本书12篇论文,有几篇实际上是余先生给朋友的书写的序言,本书探讨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思想,政治,商业,宗教,民间文化,文学,医学,科学,艺术等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相当广阔。而且,在时间的跨度上非常大,有的问题跨度为几百年,有的为几千年,用博古通今来形...
(展开)
> 更多书评 1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0/01)8.9分 159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8.6分 135人读过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21)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2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2011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民俗学(包括文化史、博物馆学、社会人类学) (南池子)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大学我要读完这些。 (Pistachi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文化史通释的评论:
feed: rss 2.0
16 有用 豆友46369297 2014-04-10 00:27:01
余大师乃编论文为书卖钱且不同书中反复收同一文章之祖,大陆当今许多学者如此,俨然形成风气。大师之徒——某大师得其编文成书之神髓。
0 有用 Huojiezi 2013-08-04 19:17:40
如沐春风
2 有用 空空 2011-08-01 18:01:51
高屋建瓴之作,隐隐然的大师气象~
2 有用 Binns 2016-01-27 01:39:18
高三夜读之书。
0 有用 木羽 2012-03-21 16:06:42
釐清思想之脈絡。第十一篇說俠尤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