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盛与危机的书评 (43)

惠山老翁 2012-10-11 16:48:50

错字太多!!

“贵族”成了“贵州”,第200页 “食货志”成了“良货志”,第204页 “这些新因素”成了“这此新因素”,第208页 “施坚雅”成了“施雅坚”,第210页 “火箭弹”成了“火箭强”,第215页 “《后汉书》第十二册”成了“第十二期”,第230页 “贵族”又成了“贵州”,第231页 “...  (展开)
三辉君 2011-02-17 16:11:24

策划人(严搏非先生)言

先说金观涛和刘青峰的两本新版的旧书:《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和《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前者,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影响过许多青年,它以狂飙般的自由的理性力量,粉碎了人们习惯了的持久的僵化不变,重构了人们的知识版图。而且告诉了人们...  (展开)
人造天堂 2019-12-02 23:41:13

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刚改革开放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互相都觉得对方长得一样,那么我们能不能得出一个基因超稳定结构理论呢? 并不是,就是看得少,记忆库缺乏对方人种外观数据。这么多年过去,仅凭好莱坞的传播,很少再有人觉得老外长得都一样了。同理,超稳定结构理论成立的前提,建立在对中国历史...  (展开)
沉睡的历史 2011-01-13 13:35:48

20多年后的再版

这本书20多年后,终于再版了。学校图书馆里有一本老版的,由于去年老师组织讨论金先生的观念史研究,所以就顺便把金先生的前面的几本书给看了一下。 这本书最另人感动的还是包老的话,以及包老去世后,金先生及其夫人写的祷文。 另外,具体到这本书,我感觉还是比较模式化的,...  (展开)
diabloyu 2013-02-07 07:08:14

高屋建瓴的好书

按照系统科学的角度,去进行社会结构的分析,这需要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是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在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沉淀。这对任何一个学者或者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金、刘二位老师做到了,所以才有此书。 所以本书极为难得,而且思维之深刻...  (展开)
切... 2011-03-23 01:07:57

一样文本,两种读法

3月19日新京报《一种对历史的解说》全文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3/19/content_212178.htm?div=-1 于变中求不变,或在流动不居的经验世界里寻找稳固的支撑,恐怕是人之常态。我们总是倾向于认定,我们所能感知的现象必有某种简单规律,或曰法则。荀子...  (展开)
老校长邓布利多 2019-08-23 20:57:23

以科學解史學

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對讀完的一刻(第十一章能力所限沒法閱讀)。 先反駁一下短評中「作者文史功底差」一點,我認為這本書並非文史類,而是一本嘗試用「科學體系」,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歷史的書,作者的方法是建立模型。 我個人是在大一寫一篇論文(分析中國古代科學為何與西方「分...  (展开)
去发光 2013-08-28 13:35:15

意识形态是的核心

这本书已经存放了半年有余,近来一阅,为之震撼。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为何中国的政治组织体系能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存活两千余年,在这个过程中生而亡,亡而活,并且生命力不减,这本书的解释角度很好。 社会力量=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构成,而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的一体化是中...  (展开)
Turin Horse 2022-07-20 13:23:43

从“超稳定结构”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一、内容提要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是金观涛、刘青峰教授于1984年4月出版的专著。其通过引入系统论、控制论等分析工具和“超稳定结构”的概念,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作者针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原因之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每一个文...  (展开)
輕氣球 2015-05-04 17:04:43

这应该算是个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月四月,我主要读了刘青峰的《兴盛与危机》。这大概是我认认真真读的第一本学术性著作。为什么选这一本呢?一来是因为我想第一次尝试一下,二来因为身为法学专业,将来读学术性著作的机会多得是,我不能总以枯燥没意思为借口而不去读它。毕竟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对你...  (展开)
乱箭射我 2011-12-15 22:09:10

一个化学家的历史观

批评金先生的文章看过一篇,实在没抓住要害。很不负责任地跟作者斗了几句嘴,也有些后悔,想想觉得还是写点有意义的东西来反驳一下比较好。 首先,追溯起来还得从看到那篇一年多前的文章说起。本来,如果那篇文章不是排在豆瓣书评的第一篇、评论又是最多的、而看了金先生著作的...  (展开)
求诚斋 2023-03-13 20:49:24

东风与西风 ——谈谈金观涛的“超稳定结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多年前,季羡林先生说了一个“东风西方论”,意思是“三十年东风,三十年西风,风水轮流转”。遭到许多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嘲笑:中国还有很多人揭不开锅呢,您老就想着东风压倒西方了,正好配合上中共的“中华复兴论”,季老在晚年就牢牢戴上了“官方御用”的帽子。当年的我也在...  (展开)
sensor 2024-02-25 13:15:56

兴盛与危机

在本书中,我们将社会结构规定为某一社会中由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或称意识形态结构)互相耦合而成的形态稳定的组织系统。 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组织方式,自秦汉延续到清朝,经济结构基本上属于地主经济。政治结构是指社会和国家政治组织形态,自秦...  (展开)
u758212 2020-03-02 14:10:47

人类社会演化的系统思维:一种深刻而普适的思考范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此书以中国古代的“历史周期律”为引,用超稳定结构模型去解释中国历史上的诸多重大问题,最后展示了一个使用系统思维理解人类社会演化的理论范式。作为八十年代的学术作品,必须承认书中诸多历史细节和理论解释有些粗糙。但是,基于系统思维和控制论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演进的...  (展开)
爱睡沙发的猫 2011-08-01 13:51:01

重要的是能走多远

两千多年来,传统中国始终纠结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兴盛与危机的周期性循环交替中。但无论怎样折腾,传统中国的政治运作、经济模式和意识形态结构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的确是当之无愧的“超稳定”。 “超稳定”的根源何在?无疑是一个宏大而又艰深的话题。也许最真...  (展开)
梦麟先生 2011-01-20 13:27:54

请问这本书的大陆版有删节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为金观涛、刘青峰在八十年代所著的史学研究经典。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论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  (展开)
Gwendolyn 2018-06-28 16:38:01

读后的梳理与总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就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停滞”的原因用更为科学的控制论、系统论、数学模型做了一个完整的解读。不同于已有的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单个角度出发的决定论,作者综合了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种种要素主要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三种,来作...  (展开)
罗成 2017-07-06 10:13:48

如何用理工科思维看中国历史治乱循环?

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的特点几乎已成常识,对于治乱循环形成的原因历史学家也给出了多种多样的解释,知名历史学家金观涛以理工中的系统论为工具来分析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的原因,并对中国历史上的腐败、未形成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 中国历史治乱循环的原因——超稳...  (展开)
子微 2017-03-26 12:52:49

内容很好,但编辑应该枪毙,错字令人发指

以第十章社会结构演化理论为例子,此章总共55页,从346页到401页,让我们来看看里头有多少错字错印: 第349页 倒数第9行 整体行在 ----- 整体存在 第356页 第14行 不属于C ----- 不属于EP 第357页 倒数第2行 (XP} ----- {XP} 第358页 第9行 全部推...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3条)

订阅兴盛与危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