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书评 (23)

胡伍玄 2013-04-25 15:43:29 译林出版社2013版

周文彰:新手与专家都将不枉一读

序言 周文彰 一部赫然以《康德》作标题,用意明显在于全面评介康德的著作,区区只七万余字,能够说明问题么?熟悉西方思想史的读者都知道,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大师,在其长达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著述甚丰,卷帙浩繁。柏林科学院(原普鲁士皇家科学院)1902年起...  (展开)
ddddultra 2011-12-26 13:13:0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版

【一些摘录】

【生平】 康德的家庭虽然贫寒,但精神上却十分富有。他的家庭弥漫着浓重的虔诚派(新教一支,以强调 宗教的精神,特别重视虔诚的信仰感情,注重对宗教经典的理解,注重个人行为的道德与修养为 特征)精神。这种精神为康德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沐浴着这种精神雨露,康德...  (展开)
汪杨 2009-02-01 21:21:5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版

读斯科拉顿《康德》

一本篇幅不长的书,集中在批判时期。阅读时注意与作者的简述保持距离,避免对于康德的简化。 p4 康德的父母老实本分,是虔诚的虔信派教徒(Pietism)。 p10 众所周知,除进行曲外,康德不喜欢音乐,对视觉艺术亦毫无兴趣--他仅有一幅版画,一张朋友赠给他的卢梭肖像。 p17 康德...  (展开)
夏休 2024-02-12 03:17:30

整理的一些概念逻辑导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夏休 站在理解康德其人的角度上,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模糊“应该做”和“想做”的区别,可以说他有些克己复“理”。 他似乎做了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但“想做”是不重要的,“不想做”的感受则被极度的抑制了,升华成了“应该做”。所以内心的感受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后呈...  (展开)
7级残废 2023-09-20 09:09:04

摘录

先验演绎 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综合的先天知识如何可能?”作出的回答包括两个部分。依照康德自己的术语,我把它们叫做“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 (康德使用的是“演绎”这个术语的法律内涵,就如在对土地所有权的演绎中的内涵一样,指我们对某物拥有权利的一种...  (展开)
发条君 2020-02-05 13:04:20

尝试梳理一下

作为通识书籍还是过于晦涩了一些,另外康德有很多自己的术语,国内翻译术语不统一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希望能找到更好的介绍康德的哲学的中文书。 这本书基本上能勾勒出康德哲学的大体面貌,尤其让人体会到纯粹理性批判的精妙处,关于道德哲学和美学的部分就不是那么吸引人了...  (展开)
神学学生 2023-11-06 00:48:10

走进康德的第一本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康德,乃至德国古典哲学,在我阅读这本书以前,都是混混沌沌的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整体。第一次鼓起勇气是尝试翻了翻朋友的《纯粹理性批判》,那一面读起来令人害怕、泄气。而后一次是在B站上系统地看了十几集美学课程,其中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讲康德的美学观,我觉得这个人还挺...  (展开)
溺水者 2021-11-07 22:21:24

小摘要

第二章 康德的思想背景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提出了客观知识问题,通过我思故我在,推导出一个思维着的存在,也就是我。但笛卡尔的反对者却认为,笛卡尔的推论既无法确定我是什么,也无法确定一个状态归属的“我”。 一般来说,确定性知识指那些知识如其所是的向我显现,并显...  (展开)
宋叶舟 2020-10-20 00:55:40

其实没看懂?

经验(休谟)和理性(莱布尼茨)都不能独立地提供知识。前者是没有形式的内容,后者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莱布尼茨把现象理性化,洛克把知性感性化,实际上两者联合才能作出判断 先天后天,分析综合 这两种区分不同,不是相对应的 经验唯心论(经验的客体是知觉);康德认为先验唯...  (展开)
AZ 2023-09-02 11:47:21

康德

康德 birthplace: 柯尼斯堡 (加里宁格勒) Things as they are vs things as they appear to us 客观知识是否可能? That is,is it really possible to know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not as they appear to us? Is it possible to know things beyond our subjective per...  (展开)
隔音太差 2022-10-20 13:01:24

我为什么读康德

作为正式读康德的小前菜 喜欢哲学但不(太)喜欢康德,我读康德主要有几个原因,我这几天也正好在想这个问题。首先,肯定康德是哲学史上绕不开的人,安倍能成的比喻非常形象“康德就像一个蓄水池,他之前的一切哲学都流向他,他之后的一切哲学也由他流出”,在康德之后无论是赞...  (展开)
深情的艾老师 2022-08-09 21:48:23 译林出版社2013版

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纯粹理性批判》系统地研究了形而上学以及知识论,随后的《实践理性批判》(1788)所关心的是伦理学问题,而《判断力批判》(1790)则主要关心美学问题。 我觉得有必要否定知识,以便给信仰留下地盘。 道德高尚的人都是情感的主人,也就鲜为情感所驱使。 囚禁在果壳里面,把自...  (展开)
X 2021-12-14 22:48:3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版

确实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专注度

或许有些东西就是没法像说明书一样列出各个结构部件的名称再条分缕析事无巨细循序渐进讲清楚的,对学习者来说总有一些不那么友好的懵懂的开始和模糊的边缘。认识世界的过程如此,哲学如此,康德更如此。这本书也是,对于很多基本的哲学概念作者并没有事先define(也许要牵扯出...  (展开)
ancamel 2020-01-29 18:23:2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版

一个新世界

#2012-09-01# 不得不承认阅读康德,即使是牛津这本小书,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过程中惊喜不断;形而上学是什么,神的位置在哪,道德和法律的联系,人们是如何审美,逻辑的力量;这些主题将你引入一个美丽的世界,一个让你感到内心自由,充满力量的世界。一本小书读了个把月了...  (展开)
胡天的弄堂 2019-08-01 17:33:34

三大批判笔记

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是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 1.先天范畴(并非白板) 2.二律背反 : 2.1空间的冲突 2.2逻辑 2.3时间 物自体永远不可被认知 我们理解的事物永远是我们能理解的事物 一切知识都开始于经验,但一切知识并非都来源于经验 人类无法证明上帝存在,也天法证...  (展开)
音尘 2019-06-24 19:40:32 译林出版社2013版

批判时期的康德:划下知识的界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康德显然是对理性抱有乐观的信心的,相信理性可以使人类一直进步,只要能够合理的运用理性。 显然康德并未预见后来的两次世界大战、核威胁、人口爆炸、垃圾污染、资源枯竭。如果康德曾亲历或者见证过那些理性所可能无法阻止的灾难,他还能如此对理性报以热忱吗?这未能知晓,所...  (展开)
巴黎饮士 2018-03-05 22:59:19 译林出版社2013版

札:从入门到放弃

小札:牛津通识《康德》 ——从入门到放弃 第一章涉及其人精彩的趣闻逸事,尤其是透过历史的瞭望镜回看,尤为独特。康德的早年很受教派学校的压抑,认为童年并不如人们通常所描述的那样美好:“这一时期最是麻烦不断,因为我们受到严格的纪律管束,基本上没有选择朋友的机会,...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3条)

订阅康德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