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北山听雪(菩萨清凉月) (萨缪)
- 佛 (炳)
- 书单|补充 (Harch002)
- 书单|道教与佛教的觉悟 (艾多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薛闲 2011-11-11 15:35:02
有季羡林当年的风范
0 有用 非行少女神乃襞 2023-12-18 14:04:58 日本
“将‘佛性常清净’句改为‘本来无一物’。这种改法是否以般若思想(或不准确的般若思想)窜改了佛性论, 从而有失惠能的原义?我们觉得并非如此。”此处显然批评了郭朋校释本中的说法,也与全书的思路吻合:正如日本佛教的传入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镇护国家”的密宗烙印,般若性空的思想自传入中国起就必然要与涅槃佛性的有说相妥协,两者在本土的缠绕几乎决定了中国佛教在理论上的自我构筑框架。奇怪的是,作者在溯源中观与瑜伽行... “将‘佛性常清净’句改为‘本来无一物’。这种改法是否以般若思想(或不准确的般若思想)窜改了佛性论, 从而有失惠能的原义?我们觉得并非如此。”此处显然批评了郭朋校释本中的说法,也与全书的思路吻合:正如日本佛教的传入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镇护国家”的密宗烙印,般若性空的思想自传入中国起就必然要与涅槃佛性的有说相妥协,两者在本土的缠绕几乎决定了中国佛教在理论上的自我构筑框架。奇怪的是,作者在溯源中观与瑜伽行两大思想源流以佐证两者缠绕的必然性时,居然没有谈到后期中观派与瑜伽行派的合流 (展开)
0 有用 zc 2022-03-21 18:50:48
@2017-04-17 18:42:53 @2021-07-02 05:45:33
0 有用 青绿十一 2018-05-02 21:15:51
清晰易读不是过分掉书袋的。
0 有用 欢喜陀 2021-02-18 05:01:10
作者以心识为禅宗契入点的立论逻辑:宇宙的源头是物先存而心后有,心作用只是物质发展的高级形式!这基本上也是客观唯物佛学的框架。从禅宗源流上说,心识不能离佛学的三世轮回义和神识不灭讲;若是连于玄学虚通忘我之心神讲,又要指出生活中偶有的观照心灵乍现的情况。通篇的浮辞滥调,只在直指本心、不离生活的最高境界中消磨,还不如《蜀山剑侠传》讲壁观,说观空难就难在不着相,虽然各种幻想纷至沓来,妄念如同潮涌,但一念初... 作者以心识为禅宗契入点的立论逻辑:宇宙的源头是物先存而心后有,心作用只是物质发展的高级形式!这基本上也是客观唯物佛学的框架。从禅宗源流上说,心识不能离佛学的三世轮回义和神识不灭讲;若是连于玄学虚通忘我之心神讲,又要指出生活中偶有的观照心灵乍现的情况。通篇的浮辞滥调,只在直指本心、不离生活的最高境界中消磨,还不如《蜀山剑侠传》讲壁观,说观空难就难在不着相,虽然各种幻想纷至沓来,妄念如同潮涌,但一念初起时能还光内视、转入空灵,就方便识得自家天性以扩充涵养。这就是第二章标题身佛不二的“身”的含义。至于跳过对治修行以在世不染谈出世和顿悟的逻辑更是照搬台湾印顺法师的观点,熊十力说你读佛学作甚,读程朱就行了。抄唐君毅“境、行、果”的结论却不建立在“根、识、境”的基础上讲,那还真是一个环境造物、无明缘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