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的书评 (118)

清炒番茄 2024-06-10 18:59:4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儒生士大夫病理学全书

儒生士大夫是这样一群人,想要获得社会的尊崇但无建功立业的能力,因此把有能力者斥为“好利”,标榜一种道德,但都是自圆其说,装模作样(既然是演戏,就得演到底)。他们写的史书、文化研究,与其说是在追寻历史真相,不如说是为了述他们的道,反映的是他们的自我意识而已。 ...  (展开)
绿筠枝 2024-04-27 09:44:0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中国文化要义读书笔记

反思唯物主义和历史演进观,以人生态度立论,笔力雄健。 厘清了曾老师上课时的一些思路。作者对于冯友兰“在生产社会化的社会里,人直接所依赖的是社会,而不是家;但是在生产家庭化的社会里,人直接赖以生存的是家,而不是社会”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进行了精彩地分析...  (展开)
去码头整点薯条 2024-03-12 15:43:4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老中国之何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老中国之何为 ——《中国文化要义》读书报告 自晚清以来,如何认识“中国文化”,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课题。在五四前后从未间断的论争中,东西方文化的问题论争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表面看来,东西文化之争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印度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欧...  (展开)
AE嘎嘎 2024-03-06 14:33:4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中国非是迟慢落后。——流俗有见于中国不及西洋之处颇多(例如西洋已经过产业革命,而中国还没有),便以为西洋进步快,捷足先登,中国进步慢,遂致落伍。其实错了。要知走路慢者,慢慢走,终有一天可以到达那地点;若走向别一路去,则那地点永不能到达。中国正是后一例...  (展开)
繁星若尘 2023-12-12 16:31:22

早熟的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对本国文化的正确认识是基础。于是,钱穆先生治国史,言“必对本国以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冯友兰先生治中国哲学,讲“阐旧邦以辅新命”;而梁漱溟先生谈中国文化,则说“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 读《中国文化要义》,深刻感受到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展开)
哈哈 2023-12-09 11:47:4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第五章《中国是伦理本位社会》

昨日读毕第五章,受益匪浅。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伦理即关系,无边界无核心的关系,这种关系以家庭关系出发然后推广至一切关系,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中国的社会是有五伦组织起来的,因此人们是为这种关系而活,没有独立的自我,人是为尽相互的义务而活,有情而有义,所以...  (展开)
hacoi 2023-02-01 16:30:4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

梁先生以文化入手,来解释中国社会的本质和特征。对比西方国家,书中讲西方人的团体生活和宗教息息相关,唱赞歌和做礼拜等团体生活养成团体意识,借助团体意识和团体生活,培养了他们的政治能力,政治意识;而中国不一样,中国信多神教,信仰较杂,信仰作为约束中国人的一种外...  (展开)
烟雨任平生 2022-09-18 12:01:2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中国文化特征

梁漱溟,民国时期的大儒,甚至有“中国最后一年大儒生”之称。他所在的年代,正是中国内外交困的年代,和冯友兰、费孝通等人处于同一时期;与毛泽东同龄。这样的一个历史环境,注定了这一代文人有一种文化自觉,要为中国寻找出路。所以,梁的主张,一向是“认识老中国,建设新...  (展开)
十七岁的旱季 2022-07-24 19:59:36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特殊性之谜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会强调自己的特殊性或文化的特殊性。但一般都会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会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例,中国都会说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以近代文明往前推,我们以英国为起点。英国在经历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了现代国家的榜样,直接触发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倘若...  (展开)
下野地的沙枣林 2022-05-30 14:10:27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背景及概念收录

1911年宣统退位, 梁漱溟中学毕业, 去《民国报》当编辑和外勤记者, 大量接触政治的无道, 官场的腐败,加上那时社会上又充满偏私、嫉忌、仇怨、计较”, 这与他的人生理想发生了极大的偏差, 他因此而走上“厌离”之路, 离开《民国报》, 居家苦研佛学。24岁,高中毕业的梁漱溟,受...  (展开)
沧海明月珠有泪 2021-12-05 18:54:0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结果还是老一套

我非常敬佩作者以儒家文化为根基,以伦理道德为理性,于百年之前便尝试另辟蹊径,调用本土文化资源开辟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启蒙道路的勇气。 但就我浅薄的学术底蕴看来,这恐怕是一次比较失败的尝试。 全书有三大问题较为致命: 一是立论不稳。 其实作者的核心观点只有一个:...  (展开)
弹尔簧之 2021-11-25 09:39:00

独立思考的人

梁漱溟一向主张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其精神,内含于他的每一部著作之中。《中国文化要义》更见其义。 《中国文化要义》是继《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之后的第四本书,“计首尾历时九年”乃告完成。由此可见,这不是梁漱溟随随便便...  (展开)
十七岁的旱季 2021-10-06 21:17:08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特殊性之谜

这篇文章不评中国文化,而评特殊性,哈哈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会强调自己的特殊性或文化的特殊性。但一般都会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会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例,中国都会说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以近代文明往前推,我们以英国为起点。英国在经历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了现代国家的...  (展开)
六乙 2021-05-02 18:29:4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读中国文化要义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梁老乃中国最后一名大儒,所写之事、所论之理实在非同一般,本书以半文言的方式议论了中国文化的内核所在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殊的文化、此种文化带给国人怎样的影响。这不仅是一本关于“为什么”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怎么办”的书,爱国之深切方能有此观察,虽国人并没有像...  (展开)
算法旅人 2021-02-23 22:03:44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阅读笔记:《中国文化要义》概况和自身研究的三个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久闻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鼎鼎大名,可惜囹圄于繁忙的学业和事务没有时间细品它。寒假使我重拾kindle,阅读起这本磅礴巨著。 如果说书籍是有气味的话,这本书的味道应该是古朴的槐树味掺杂着辽远的海风咸味,古老的东方传承与崭新的西方思想碰撞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要...  (展开)
子恩 2021-02-15 22:53:1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中国文化要义》与中国文化特争

梁漱溟先生在书中所阐述的中国文化的特征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首先中国因为伦理本位因而无法呈现出西方所谓的国家特争,而以文化为民族和社会的全部,使中国不同于其他的民族。这种独特的文化使得中国可以保持超稳定性使中国能够长期沿续,从而形成中国的一大特争。其次中国又...  (展开)
puresnow 2021-02-06 21:32:28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有点难读,但很有收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真的对于我来说,有点难度,硬着头皮读完,用了一个多月。才开始觉得很乱,后面读完一章就做笔记,其实梁先生的核心观点并不复杂,就是论证过程的信息量太大,逻辑也很缜密,读书一走神真的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不管怎么样,总算是读完了,还是很有收获的。 梁先生从中西...  (展开)
nana 2020-11-24 15:23:18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中国文化要义》

一些讨论很值得深思 1中国人缺乏公德(第四章) 2在学术发达,而人祸以严重之今日,西洋人已渐悟其一向皆务为物的研究,而太忽略人。(第七章 三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梁认为中国古人却正有见于人类生命之和谐。这和谐之点,即清明安和之心,即理性。 儒家领导下的中国社会风尚: 1向...  (展开)
天外飞青 2020-08-20 14:50:50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版

同步笔记

中国文化特征 1 广土众民 2 民族同化 3 历史长久 4 知识经济军事都不甚强大,却又有强大的蕴涵感。 5 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滞不前的文化。 6 没有宗教,但有伦理填补宗教之缺。 7 宗法社会,家庭传统。在生产家庭化的社会里,人之依靠社会是间接的。 8 学术不向科学前进 9 不能接...  (展开)
2020-07-14 20:50:4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

他否定了神,又否定了唯物史观

梁老的“理性”就是非常务实地寻求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个妥帖、豁然、和谐。 当然,把中国人讲得很透,包括近期疫情中国人能控制地这么好,大概就源于一个梁老所谓的“理性”,不知道这病毒是啥,不知道哪来的也不知道什么性质,但反正这玩意儿对我有害,我自己又不知道怎么控制...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共118条)

订阅中国文化要义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