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林海音文集第二卷。包含林海音创作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孟珠的旅程》和短篇小说《婚姻的故事》《晚晴》四部作品。林海音善于描写女人的情感与命运,无论故事的背景是在台湾或是北平。《婚姻的故事》描述婆母、姨娘、“我”和妯娌、友人的不同婚姻,“给我无限回忆”。深深的乡愁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城南旧事》中以英子的视角,通过对宋妈、兰姨娘、秀贞和爸妈等人物命运的描写,表现作者对北京的思念之情。
一般而言,当时的文坛还是相当地贫瘠,依然以狭义的战斗文学为主力。林女士所带来的虽然不是狂风暴雨,至少是一阵可喜的甘霖,给失水的土地予适当的滋润,使蕴藏在地下的种子有发芽和成长的机会。
在印象里,林女士选稿敏速而准确。她具有优秀的编辑所应具有的锐利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一位优秀的编辑,不属于任何作家个人,是属于整个文坛的。
——郑清文(台)
她的小说大多具有浓厚的...
本书为林海音文集第二卷。包含林海音创作的长篇小说《城南旧事》《孟珠的旅程》和短篇小说《婚姻的故事》《晚晴》四部作品。林海音善于描写女人的情感与命运,无论故事的背景是在台湾或是北平。《婚姻的故事》描述婆母、姨娘、“我”和妯娌、友人的不同婚姻,“给我无限回忆”。深深的乡愁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城南旧事》中以英子的视角,通过对宋妈、兰姨娘、秀贞和爸妈等人物命运的描写,表现作者对北京的思念之情。
一般而言,当时的文坛还是相当地贫瘠,依然以狭义的战斗文学为主力。林女士所带来的虽然不是狂风暴雨,至少是一阵可喜的甘霖,给失水的土地予适当的滋润,使蕴藏在地下的种子有发芽和成长的机会。
在印象里,林女士选稿敏速而准确。她具有优秀的编辑所应具有的锐利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一位优秀的编辑,不属于任何作家个人,是属于整个文坛的。
——郑清文(台)
她的小说大多具有浓厚的京味,并没有台湾新文学的抵抗意识,倒有中国30年代文学的影响。她喜欢描写的是旧道德伦理的桎梏中痛苦挣扎的许多新、旧时代的女性。小说的故事情节大多绕着家庭、妇女、老人和小孩发展,她有明晰的批判社会意识,但她纤细的女作家特有的心理探索,使得批判意识隐藏着,使她的小说有温柔的外观。
——叶石涛(台)
《城南旧事》弥漫着淡淡的感伤色调,反映了作者那深厚的怀乡之情。我读林海音的作品,常联想到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园会》。……两位女作家均远离故土,乡愁得到升华,作品也就格外真切感人。
——文洁若
作者将英子眼中的城南风光均匀地穿插在叙述之间,给全书一种诗意。读后的整体印象中,好似那座城和那个时代扮演着比人物更重的角色。不是冷竣的历史角色,而是一种亲切的、包容的角色。《城南旧事》若脱离了这样的时空观念,就无法留下永恒的价值了。
——齐邦媛(台)
林先生心上的北平不在了,林先生笔下的北平还在:中国乡愁文学的最后一笔终于随着运煤骆驼队走进淡淡的水墨山影里,不必叮咛,不带惊讶,依稀听到的是城南那个小女孩花树下的笑语和足音。林先生永远不老,像英子。
——董桥(港)
林海音先生一生认真写作,从容生活,热情提携文学新秀,大方坦诚待人。她的为文、为人当之无愧地受到文学晚辈的尊敬。她的文字可能不会强烈地震撼你的心,却因饱满而质朴的情感和关爱凡俗生命的体贴产生着悠远长久的魅力,缓慢而有力地渗透在两岸读者的阅读生活里。她为两岸文化交流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更另人格外感佩。
——铁凝
城南旧事的创作者
· · · · · ·
-
林海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作家。青年时期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后来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又创办纯文学出版社,甄选佳品,提携青年作家。代表作品《城南旧事》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林海音的散文作品多描写对故土北京的留恋与思念,小说则多是关注女性的婚姻与爱情,表现旧时女子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
目录 · · · · · ·
婚姻的故事
孟珠的旅程
晚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好人,坏人,这是我最没有办法分清楚的事,怎么他也来问我呢?我摇摇头。“不是好人?”他瞪起眼,指着自己的鼻子。我还是摇摇头。“不是坏人?”他笑了,眼泪从眼屎后面流出来。“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我抬头看看天,忽然想起来了,“你分得清海跟天吗?我们有一课书,我念给你听。”我就背起“我们看海去”那课书,我一句一句慢慢地念,他斜着头仔细地听。我念一句,他点头“恩”一声,念完了我说:“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上升起来的吗?可是它也是从蓝色的天空上升起来的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对,”他点点头很赞成我,“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你分得清这些。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高兴得又念起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城南旧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城南旧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城南旧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27 条 )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她的




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按:读库版《城南旧事》,由水彩画家关维兴先生绘制插图。他以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翔实,无丝毫随便或暧昧。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韵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这篇文章,讲...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7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9.2分 34764人读过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3)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9.1分 334997人读过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6)9.2分 490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城南旧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namik_ercan 2017-06-22 02:04:38
十幾二十年前,還未長大的我,只能讀懂“城南”的風情,讀懂“事”的起承轉合,但是沒有經歷過悲歡離合,又怎能明白那個“舊”字?4顆星
0 有用 瑾颜 2014-07-03 16:57:47
四篇小说都很好看,城南旧事俏皮可爱,又有着些许无奈,生活逼着人成长。婚姻的故事又引人思考婚姻的意义,唏嘘新旧时代交替时那些失败的婚姻。孟珠的旅程读进去特别喜欢那种哀而不伤的淡淡情怀,好在最后喜剧收场,欣慰欣慰。最后一篇晚晴,让人感慨特定的战争时代带给大陆和台湾人民终生分离的命运。
0 有用 lazyblue 2017-07-06 18:09:33
有点意思,一天看完
0 有用 wnnnnnn 2018-01-10 14:35:16
最喜欢莫过于英子儿时不为世俗的眼光左右的那份天真和单纯,最感慨莫过于旧时妇女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婚姻的无奈。林先生说的没错,女人对于爱情的感觉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她们渴望只有自己拥有丈夫的全部,但封建的婚娶制度却让她们不得不接受丈夫纳妾。生在新的时期无疑是好的,因为人们开始倡导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违背了法律并受到道德的谴责;在这一点上,旧时期的女人没有法律保护,只能奢望道德约束,而当时的道德又普遍认... 最喜欢莫过于英子儿时不为世俗的眼光左右的那份天真和单纯,最感慨莫过于旧时妇女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婚姻的无奈。林先生说的没错,女人对于爱情的感觉自古以来都是一样的,她们渴望只有自己拥有丈夫的全部,但封建的婚娶制度却让她们不得不接受丈夫纳妾。生在新的时期无疑是好的,因为人们开始倡导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违背了法律并受到道德的谴责;在这一点上,旧时期的女人没有法律保护,只能奢望道德约束,而当时的道德又普遍认为一夫多妻是为正常,所以她们的内心得有多憋屈啊。幸好,你我都处在了这个女性意识觉醒的最好的时代~ (展开)
0 有用 X 2020-11-16 21:43:48
2020/15 处处都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