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滕威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培文
副标题: 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与中国当代文学(1949-1999)
出版年: 2011-8-1
页数: 200
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ISBN: 9787301191583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培文
副标题: 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与中国当代文学(1949-1999)
出版年: 2011-8-1
页数: 200
定价: 2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ISBN: 9787301191583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文学理论】 (爱玛·包法利)
- 2013 (赵大宝)
- 拉美书籍-文学篇 (地球的小孩)
- 论及博尔赫斯的中文书 (风一中)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边境”之南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龟龟 2020-08-06 19:55:54
戴锦华的学生确实没得说👍👍👍。研究新中国拉美文学译介体现的“翻译的政治”。前半部分主要考察“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政治与翻译的紧密互动关系。后半部分受新启蒙知识档案、隐形书写、文化英雄等书影响较为明显,考察新时期中国对拉美文学翻译中体现出的种种错位、扭曲与变形,在西方话语的中介下最终抽空了其原有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这一转变又耦合了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与去政治、去革命化的历史语境。最终使得对拉美文学的镜像... 戴锦华的学生确实没得说👍👍👍。研究新中国拉美文学译介体现的“翻译的政治”。前半部分主要考察“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政治与翻译的紧密互动关系。后半部分受新启蒙知识档案、隐形书写、文化英雄等书影响较为明显,考察新时期中国对拉美文学翻译中体现出的种种错位、扭曲与变形,在西方话语的中介下最终抽空了其原有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这一转变又耦合了全球资本主义扩张与去政治、去革命化的历史语境。最终使得对拉美文学的镜像投射、对博尔赫斯的“文化英雄”指认、与“后现代”等诸语词的命名都成为文化镜城中暧昧空洞的游戏与狂欢。如果说还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可能是文本分析略有不足,以及对文化霸权构建中诸种因素复杂微妙的互动关系挖掘得还不太够。但考虑到篇幅问题,总体上已经非常难得了。 (展开)
3 有用 克罗诺皮娅啊啊 2013-01-16 17:56:44
书写得很好,但是里面有些错误比较明显哎,几处西语人名不加重音符号,杜拉斯没有了“斯”,科塔萨尔的西语名字拼得不在路,附录中基罗加的中译名前后不一致等,好书应当做得更加细致。
4 有用 观之不足 2020-05-21 00:01:14
某种程度上是汪晖、贺桂梅、戴锦华三本重要论著的注脚,但是第三世界文学的视野让这本书而显得相当可贵
1 有用 短矢 2016-01-26 00:27:58
语言流畅,资料详实,没有故作高深之语,可以一口气读完。可惜在翻译研究之外没再多写一些影响研究和文本分析层面上的东西。
1 有用 阿俊 2024-06-06 15:45:26 广东
冷静克制,又处处流溢压在纸背的心情,小滕不愧是戴锦华第一位博士,难怪洪子诚老先生每次来华师都指定小滕为主持人,也难怪小滕不建议自己的弟子读博士,除了学院体制日益圈层化、内卷化外,在学院外发出边缘声音,以文化游击战的形式,释放反抗的现实可能性和逾越禁忌的力量,恢复人的主体性,未尝不失为富有韧性的战斗策略或文化政治实践。全书通过对五十至七十年代将聂鲁达的诗歌简化为政治诗、八十年代对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代表... 冷静克制,又处处流溢压在纸背的心情,小滕不愧是戴锦华第一位博士,难怪洪子诚老先生每次来华师都指定小滕为主持人,也难怪小滕不建议自己的弟子读博士,除了学院体制日益圈层化、内卷化外,在学院外发出边缘声音,以文化游击战的形式,释放反抗的现实可能性和逾越禁忌的力量,恢复人的主体性,未尝不失为富有韧性的战斗策略或文化政治实践。全书通过对五十至七十年代将聂鲁达的诗歌简化为政治诗、八十年代对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六十年代小说的非政治化,以及九十年代将博尔赫斯书写为文化英雄与后现代文学大师等一系列个案的剖析,揭示出拉美文学的汉译始终既受到意识形态的控制,同时亦参与意识形态建构过程。翻译与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一种多重复杂动态的斗争/妥协、抵抗/合谋关系,每一次的翻译实践同时也是话语实践,与意识形态抵抗或合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