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教科书的书评 (7)

楊葵 2011-12-30 14:28:27

用老课本补课

《 读库 》一向给大家的印象,是用笨功夫,做踏实事。看似不谙世事,斤斤计较,不合更高、更快、更强的时代大潮。可时日一久,高快强们纷纷土崩瓦解遭人厌,踏实人的一桩桩踏实事,却越来越让人尊敬。 最新的踏实事是两函十一册《 共和国教科书 》出版。第一函初小部分,含新...  (展开)
读库 2018-12-24 14:04:11

民国第一教科书是如何编成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清廷专制教育和国民党党化教育之间的夹缝中,1912年的《共和国教科书》承接文言与白话,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教科书。 一路下滑的人生 中日甲午一战,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清败于东洋蕞尔小邦,朝野震动,变法救亡成为一时潮流。张元济作为翰林院出身的总理衙门章京、刑部主事,...  (展开)
齐婴宁 2016-10-14 23:47:47

续上传统的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1年9月读库整理的《共和国教科书》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赶潮流,买了。三个大盒子,一个蓝底白花的包袱、同样布料的笔袋。《共和国教科书》初小部分,4本新国文,2本新修身。是一年级至四年级部分,按学期来,正好是各8册。高小部分,3本新国文,2本新修身,相当于五年级至七...  (展开)
阳光run 2011-07-07 21:33:00 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版

总是兵荒马乱 却有人心淡定

这句话,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关于民国老课本的书评标题。它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国文老课本》给我带来的感觉。民国年间,政局兵荒马乱,但人心却淡定。人有信念,下有常识,而这个时期产生的小学课本则是集二者于一身。跟王侯将相军阀权贵无关,课文中更多地透着民众日常生活的...  (展开)
小鱼 2011-07-07 21:53:28 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版

从一套老课本所想到的

曾在偶然间看到过叶圣陶先生主编的《开明国语课本》,后来这本书迅速在全国走红,出版社重印卖断货,家长学者持续热捧,媒体引发热议……由此,引发了一场不算小的关于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的讨论,可谓是各抒己见,热闹非常。 后来又见到了这套《国文老课本》,他是在...  (展开)
eagle 2022-05-24 21:10:48

百年中国“人”

(引自《老生常谈》) 2011年,在学术界的大事首先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这纪念远远超出了应景活动,而是掀起了重新审视历史的热潮。有关文章、著作、纪录影像、挖掘出的新史料、发表的对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新评价新见解,内容十分丰富,在有限的言论空间内居然呈现出一片小小...  (展开)
小爱 2011-07-09 17:43:22 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版

务实的课本

早一段时间就看到一些关于民国时期课本被重新阅读,并受到热捧和较多的争议。记得那会还与朋友谈论过,想看一看民国时期的课本是什么样子,因为那时正好是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正是西式学校取代私塾,现代教育兴起的时候。在一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教育的改革尤其能体现一个民...  (展开)

订阅共和国教科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