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社会学研究
原作名: Le suicide
译者: 冯韵文
出版年: 1996-12
页数: 373
定价: 16.2元
ISBN: 9787100018692
自杀论的创作者
· · · · · ·
-
埃米尔·涂尔干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然,有神经衰弱的人几乎不可避免地感到痛苦,如果他过分参与活跃的生活的话;但是他也不是不可能退出这种生活,去过一种比较沉思的生活。不过,如果利害冲突和感情冲突对于一个如此脆弱的机体来说过分激烈的话,他倒能够充分领略比较安静地思考的乐趣。他的肌肉软弱无力,他的感觉过分灵敏,使他不适合于行动,反而适合于智力活动,智力活动本身也需适当的器官。同样,如果过分静止不动的社会环境只能挫伤他的本能,那么在社会本身变幻不定并且只有在进步的条件下才能继续存在下去的范围内,他才可以起有益的作用,因为他是进步的出色工具。正因为他不服从传统,不受习惯的约束,所以他是新鲜事物的丰富源泉。由于最有教养的社会也是那些有代表性的职能最需要、最发达的社会,同时由于这些社会具有极大的复杂性,不停的变化是这些社会存在的条件,所以神经衰弱患者最有理由存在的时候正是神经衰弱患者最多的时候。因此,他们从本质上来说并非不合群的人,他们自杀是因为他们不是为了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生活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9页 -
有一种基本的自杀形式肯定古已有之,但是今天格外多:拉马丁笔下的拉斐尔给我们提供了理想的典型。这种自杀的特点是某种长期的忧郁状态触发了行动。事业、公职、有益的劳动甚至家务只能引起自杀者的冷漠与厌恶。他不愿意摆脱个人的圈子。相反,思考和内心生活成了他的全部活动。由于避开了周围的一切,所以他只意识到他自身,把自身当做他固有的和唯一的思考对象,把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当做他的主要任务。但是这种专注扩大了他和外界之间的鸿沟。一个人一旦自爱到这种程度,他就只能进一步脱离不属于他的一切,并且进一步把他的孤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只关心自己就找不到理由去关心自身以外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活动都是利他主义的,因为它是离心的,并且扩散到自身以外。相反,思考是某种个人的、利己主义的东西,因为一个人只有在脱离客观世界重新回到主观世界时才能思考,而且越是完全回到主观世界,思想就越是集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自杀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自杀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社会分工论 9.0
-
- 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三版) 8.6
-
- 社会学的想象力 9.1
-
- 作茧自缚 8.5
-
- 社会学(第八版) 9.5
-
- 所述之言 9.0
-
- 共同体与社会 8.7
-
- 江村经济 9.4
-
- 多维视域下的社会学手册 8.3
-
- 生活的暗面 7.5
自杀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3 条 )


《自杀论》:为社会学研究正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要:作为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迪尔凯姆不仅在理论上说明了他主要观点和概念,还以其全面的、对自杀率异常这一社会事实的实证研究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范例。通过《自杀论》,迪尔凯姆不仅充分说明了他在自杀这一越轨现象上的认识,更在字里行间展现出他对于...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6 )
-
商务印书馆 (1996)8.4分 7570人读过
-
Free Press (1997)8.6分 100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2)8.1分 31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9年第一版)8.4分 17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2024 (符號)
- 书单|世界预防自杀日 (空悠悠书局)
- 涂尔干 (橘子气泡)
- 闲来无事 (斯克达)
- 社会学、组织学、伦理哲学 (T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自杀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然后我们跳了舞 2024-03-19 23:55:41 广东
写得还是挺好,逻辑也非常严密,问题是论证过程太长容易让人看困😪虽然受时代限制有一些观点不太符合现实状况,但部分观点例如婚姻对哪个性别更有利以及女性社会参与受限等等都相当超前啦。4.5/5
0 有用 Ibby 2022-09-25 17:01:26 北京
在德寰的push下认真读完了!正如结尾所说的:一部关于自杀的专著所涉及的范围远超出了这一问题本身,即承认现代性下的个人精神危机无法脱离社会环境。之后的读书报告我大概会从利己主义者的自杀与宏大叙事的瓦解这个角度来展开吧…
0 有用 听雨者 2022-08-16 19:16:11
怎么说呢?经典就是经典,如果你能读完的话一定会有很多收获,里面有大量的数据、表格、分析,告诉我们自杀是怎么回事,分析了自杀的种类和规律。但是,如果不是作为课堂或者论文参考,确实显得有点枯燥。我没有完全读下去,只是挑其中结论性的内容进行了阅读。
3 有用 想吃锅包肉 2022-04-18 21:57:11
老师的推荐,虽然翻译有点烂,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一些观点不敢苟同,不过论证研究方法和逻辑挺值得学习的。有句话印象深刻“如何消除自杀的原因呢?只要改进教育大业,努力不仅培养智慧,而且培养性格,不仅培养观念,而且培养信念。”
0 有用 16岁蹭蹭同学 2024-10-30 17:17:48 上海
太陈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