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nfred Frank
出版社: Wilhelm Fink Verlag
副标题: Schellings Hegelkritik und die Anfänge der Marxschen Dialektik
出版年: 1992
页数: 395
装帧: 平装
ISBN: 9783770527465
出版社: Wilhelm Fink Verlag
副标题: Schellings Hegelkritik und die Anfänge der Marxschen Dialektik
出版年: 1992
页数: 395
装帧: 平装
ISBN: 9783770527465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Philosophia × Holzwege (舒北Petrus)
- 待购 (Walt)
- 谢林哲学研究 (明暗双打)
- 逻辑与先验 (表征体的发展)
- 书单|Manfred Frank (Shinobu Marik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Der unendliche Mangel an Sein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童想 2015-11-27 20:46:13
Frank站在谢林的立场上对黑格尔那里的反思概念进行了批判。他的论题是:存在不能够被还原为反思。并且,Frank认为由于黑格尔那里的存在总是被理解为存在之概念,所以黑格尔那里的存在实际上总是存在之缺乏,因为它只是逻辑意义上的存在之概念,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存在。这是否切中了黑格尔的真正思考,尤其是它是否能够构成对黑格尔那里的自身相关的否定性的批判,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0 有用 Castor 2024-09-10 23:19:49 河北
Frank似乎想从不同的立场阐释谢林对黑格尔的批判,例如在第二章中关于自我意识的段落有明显的费希特痕迹,是谢林早期可能持有的立场,至迟到维尔茨堡体系就不太可能着重提及这一点;而关于存在不能被还原为反思的段落更像是谢林中后期的立场,后面否定哲学到肯定哲学的转移很明显又是谢林的晚期立场。这造成了一些割裂,毕竟从谓述关系转移到前谓述-谓述是一个不小的跳跃。 其实也正如作者提到的,谢林和黑格尔在同一哲学时... Frank似乎想从不同的立场阐释谢林对黑格尔的批判,例如在第二章中关于自我意识的段落有明显的费希特痕迹,是谢林早期可能持有的立场,至迟到维尔茨堡体系就不太可能着重提及这一点;而关于存在不能被还原为反思的段落更像是谢林中后期的立场,后面否定哲学到肯定哲学的转移很明显又是谢林的晚期立场。这造成了一些割裂,毕竟从谓述关系转移到前谓述-谓述是一个不小的跳跃。 其实也正如作者提到的,谢林和黑格尔在同一哲学时期是以共性为主的,因此我认为不能太高估谢林对黑格尔有前提的批判——二者的分歧仅仅在于那些被谢林称为理性直观的东西,被黑格尔视为绝对反思的基础环节;这更像一个命名差异而非实质性差异(那三个ZB似乎误解了黑在筹划什么,论述很奇怪)。反思和存在的关系才是二者的核心分歧 (展开)
0 有用 裘祗 2019-11-07 23:29:06
最后一篇论谢林与海涅竟然很有意思
2 有用 智 2021-03-20 21:46:13
深得我心的研究,但是又是很值得商榷的研究,一是因为谢林对于黑格尔批判是否能全部成立,黑格尔是否有可能回应谢林,作者并未提到,似乎急切地想论证后期谢林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而有意压制了后者与黑格尔的连续性,这使得传统认为青年黑格尔派是对于黑格尔的批判的单向度观点被强化了。其实作者本有可能从这一条路径反思青年黑格尔派的黑格尔解释的得失的,但是并没有做到。第二点,作者过多地依靠了萨特对于马克思的解释,并... 深得我心的研究,但是又是很值得商榷的研究,一是因为谢林对于黑格尔批判是否能全部成立,黑格尔是否有可能回应谢林,作者并未提到,似乎急切地想论证后期谢林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而有意压制了后者与黑格尔的连续性,这使得传统认为青年黑格尔派是对于黑格尔的批判的单向度观点被强化了。其实作者本有可能从这一条路径反思青年黑格尔派的黑格尔解释的得失的,但是并没有做到。第二点,作者过多地依靠了萨特对于马克思的解释,并且虚空地构造了一条马克思和谢林的连续路线,但是萨特是否能切中马克思,毫无疑问不能。因此最终呈现的结果只不过是加深了对于马克思的某些偏见,以及马克思关于黑格尔阐述的偏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展开)
0 有用 万卷楼王丰南寓 2024-05-16 04:54:52 山西
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德文名字:Maximillian Diam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