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
出版年: 2003-08
页数: 523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1926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平和的、沉静的,但始终总有力量在扣击思维。希望在阅读过程时时引领读者走进电视新闻理念的深处-用以阅读的书籍能够伴随阅读者,而用以思考的书籍有可能改变阅读者。
前言
十年前,这些满怀理想的激情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吸引他们的是创业,十年后的今天,凝聚和吸引人才的基础仍然是创业-是一种创新机制使得这个集体充满活力。尽管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我的同事们却用激情和意志矗起了一座理想的山峦。他们用自己年轻的感受,独特的视角,开放的理念,全新阐释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宣扬着他们对生命意义和人文精神的理解。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
我曾任新闻评论部主任四年多,最令我骄傲的是,我曾提议并主持起草了评论部部训:“加入新闻评部是我们自愿的...
本书是平和的、沉静的,但始终总有力量在扣击思维。希望在阅读过程时时引领读者走进电视新闻理念的深处-用以阅读的书籍能够伴随阅读者,而用以思考的书籍有可能改变阅读者。
前言
十年前,这些满怀理想的激情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吸引他们的是创业,十年后的今天,凝聚和吸引人才的基础仍然是创业-是一种创新机制使得这个集体充满活力。尽管创业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我的同事们却用激情和意志矗起了一座理想的山峦。他们用自己年轻的感受,独特的视角,开放的理念,全新阐释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宣扬着他们对生命意义和人文精神的理解。这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为了追求一种不平凡的生活,为了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一个有分量的交待,义无反顾地走进了一个他们认为能够放置自己生命中最好年华的地方。
我曾任新闻评论部主任四年多,最令我骄傲的是,我曾提议并主持起草了评论部部训:“加入新闻评部是我们自愿的选择,我们愿意为中央电视台的荣誉和尊严尽职尽责。在这里,我们崇尚求实,公正、平等,前卫。”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天傍晚,在北京西山宾馆的一个会场里,大家集体通过这个部训时的气氛:郑重,神圣而充满激情。这个部训后来成为新闻评论部特有的部门文化的灵魂。多年里,新闻评论部乃至新闻中心的许多同仁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中央电视台的荣誉尽职尽责,甚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始终令我欣赏和尊重,因为电视记录的每个画面,情节,事件和故事都出自他们之手,他们是一切优秀节目的原创者。
本书叙述的是十年中的事,但不是十年史,它只是一个新闻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身处其中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它叙述的是一些电视新闻改革事件以及新栏目实验和大型特别节目动作的过程,背景。追求和检讨,还有我对一些电视理念的注释和解读,而这些理念和解读必定也受历史环境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局限。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坚定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来者,勇往直前面不重蹈覆辙。
谨向本书编辑潘振平、插图作者衡晓阳、张亮致以谢意。
2003年5月
十年的创作者
· · · · · ·
-
孙玉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孙玉胜,吉林敦化人,1960年生。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同年入中央电视台。历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1993年以来,参与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1997年以来,参与策划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50周年、相逢2000年等大型直播报道。1993年获首届“韬奋新闻奖”,1995年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当选中共十五大代表。
喜欢读"十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十年"的人也喜欢 · · · · · ·
- 做新闻 8.1
- 新闻报道与写作 8.9
-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8.0
- 新闻业的怀乡病 7.8
- 美国新闻史 8.6
-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8.4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8.7
- 全能记者必备 8.2
- 中国电视史 7.4
- 发掘新闻 8.7
十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推荐:《卷帘〈十年〉》,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
泥沙俱下的时间洪流,有它自己的选择吧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新闻改革为什么不能逾越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 | 来自璇依恋 | 2013-05-26 11:46:45 | |
谢谢老孙 | 来自白府大少® | 2008-05-19 10:26:3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9.1分 7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8.9分 36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年度最佳商管书 (行者)
- 别样中国史 (jiaon)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自学新闻学 (龙归雨在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十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ellizheng 2011-07-29 18:23:32
又一个十年即将过去,中国电视新闻将何去何从?
0 有用 单单 2009-09-19 16:23:38
回望新闻仍然让人感慨
0 有用 傅踢踢 2007-10-20 00:23:15
很多地方道理是很透,但总透着股官腔。毕竟是有行政级别的老同志了。。。对于电视的体认很具体,如果想做相关研究倒能从中获得很多线索。
0 有用 灰小灰 2012-03-22 11:41:50
三年之后重读此书,仍有巨大收获。不仅仅是从《东方时空》开始的央视改革进程的梳理,还有对电视语态的变化、电视体制改革的方向、数字付费电视发展核心的绝佳论断。常读常新。不过时代变化快,孙台可以准备出新的一本《十年》了。
0 有用 花七小爷 2009-02-08 19:11:25
看得我蛮心血澎湃的。
0 有用 火花 2024-10-19 20:42:15 江苏
工作后再读,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但也只能说一句可惜,实现不了了。
0 有用 莫愁道人多愁道 2024-09-15 17:33:16 北京
30年前的这批电视人太超前了,传播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意义上都做到了人格化。
0 有用 草莓公主 2024-08-18 15:23:14 北京
看了《点燃理想的日子》纪录片后看弹幕有网友提到这本书,就马上搜来读了。 才知道原来电视改革也有十年周期,而且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能持久。 电视不仅仅是载体,就像麦克卢汉说的“媒介即讯息”,电视也决定着内容。 而如今,为何本书还有着意义,便是因为,如今我们谈电视,早已不是狭义的“电视”,它可以指代任何一块屏幕。 “电视人”意味着更强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的高度敏感。 读了《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看了《点燃理想的日子》纪录片后看弹幕有网友提到这本书,就马上搜来读了。 才知道原来电视改革也有十年周期,而且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方能持久。 电视不仅仅是载体,就像麦克卢汉说的“媒介即讯息”,电视也决定着内容。 而如今,为何本书还有着意义,便是因为,如今我们谈电视,早已不是狭义的“电视”,它可以指代任何一块屏幕。 “电视人”意味着更强的责任感以及对生活的高度敏感。 读了《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和这本书,更加深深地感到“人”的重要性,以及好的体制对理想主义者的绝佳助力。 (展开)
0 有用 风雨声 2024-08-03 23:37:56 危地马拉
我的大学课堂里的圣经
0 有用 momo 2024-07-17 10:16:08 上海
做电视和传媒经济研究的都可以看看,理论性差一点,但是有很多实践记录,算是比较好的二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