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小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中国人民大学·守望者
副标题: 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原作名: The Magistrate's Tael: Rationalizing Fiscal Reform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g China
译者: 董建中
出版年: 2020-4-15
页数: 400
定价: 7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ISBN: 9787300278735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中国人民大学·守望者
副标题: 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
原作名: The Magistrate's Tael: Rationalizing Fiscal Reform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g China
译者: 董建中
出版年: 2020-4-15
页数: 400
定价: 7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ISBN: 978730027873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写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对于潜在发展成为强大的、近代的中国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时期。“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这一改革主要领域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有效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然而“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改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国家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州县官的银两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不稳定财政的根源
一、晚明财政改革的遗产
二、制度问题的官僚政治解决之道
第二章 非正式经费体系
一、清初的收入分配
二、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
三、清初财政的非正式经费体系
第三章 火耗归公
一、打击政府亏空
二、地方财政改革:火耗归公
第四章 财政合理化改革与各地的实施
一、找出一个模式
二、因地制宜
第五章 地方改革的多样性与基本原则
一、公费
二、公费的分配
三、养廉
四、改革后的陋规
第六章 改革的障碍:基层腐败与江南清查案
一、消除欠赋的措施
二、江南清查的起源
三、清查开始
四、官员内部出现问题
五、基层官僚的破坏活动
六、剖析税收腐败
七、清算
第七章 前瞻:火耗归公改革的失败
一、乾隆初年关于火耗归公的争论
二、乾隆时期的火耗归公
三、嘉庆时期的火耗归公
结语
原始资料的使用说明
征引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致谢
第一章 不稳定财政的根源
一、晚明财政改革的遗产
二、制度问题的官僚政治解决之道
第二章 非正式经费体系
一、清初的收入分配
二、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
三、清初财政的非正式经费体系
第三章 火耗归公
一、打击政府亏空
二、地方财政改革:火耗归公
第四章 财政合理化改革与各地的实施
一、找出一个模式
二、因地制宜
第五章 地方改革的多样性与基本原则
一、公费
二、公费的分配
三、养廉
四、改革后的陋规
第六章 改革的障碍:基层腐败与江南清查案
一、消除欠赋的措施
二、江南清查的起源
三、清查开始
四、官员内部出现问题
五、基层官僚的破坏活动
六、剖析税收腐败
七、清算
第七章 前瞻:火耗归公改革的失败
一、乾隆初年关于火耗归公的争论
二、乾隆时期的火耗归公
三、嘉庆时期的火耗归公
结语
原始资料的使用说明
征引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共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救世》《知识帝国》《上海繁华》《汉口》《汉口》
等
。
喜欢读"州县官的银两"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州县官的银两"的人也喜欢 · · · · · ·
州县官的银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火耗归公”:用几段话概括全书
老早就听说这部《州县官的银两》,这一周终于仔细看了一遍。 这是一部讲财税改革的书,一部有关地方财政改革的书,一部以“火耗归公”故事为中心、讲雍正改革的书,一部追述这项贯穿雍正朝取得很大效果、自乾隆朝起虽有争议但仍然保留却最终失败的改革的书。好书! 火耗,自宋...
(展开)

循环与突破与循环:合理化财政改革的困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专制帝国,作为清朝生产力顶峰的“康乾盛世”一方面代表着清朝前期的繁荣社会,另一方面也因其在盛世表象下隐藏的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制度落后而备受争议,甚至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那么,是什么造成一个看似庞大的帝国实际上不堪一击?统治者... (展开)
皇帝、官僚制与地方财政——《州县官的银两》
我对财政史涉猎不多,但是,阅读本书更加让我确认了一点,即财政体制本质上乃是社会体制,对于财政体制的讨论必须深入到整体的人事。第二,这次改革本质上设计的也是周雪光所言的“一统体制”和“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也即更大范围上的“央地关系”的问题。第三点感想是关于...
(展开)

县官的银两还是疆臣的银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曾小萍所谓合理化财政的标准是地方财政的自主权,“地方”是指哪个级别的政府则比较含混。从曾氏的论述来看,更多指省级。在论述火耗归公的关键章节,即三、四章,曾氏反复强调合理化财政的三个标准:一为,征收专门用于地方的公项,该项经费区别于解送中央的正项,只解到省; ... (展开)
“抄家皇帝”与制度的逻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早之前在历史通俗读物上认识了雍正,也知道了一些这场改革的轶事。当时只觉得有意思,有手腕,佩服,对他惺惺相惜。当时只是停留在这种把人物脸谱描得生动的历史演义,现在越发觉得不满足,而是想把人从故事中拿开,去探究制度的来龙去脉,把事理梳理清楚。发现这本经典,尤... (展开)> 更多书评 38篇
论坛 · · · · · ·
为什么我读的感受和你们的不一样啊 | 来自覔sir | 2023-12-06 01:15:0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9.0分 547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人大社) (疯行)
- 近期新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东亚研究私人书架 (红韭不怕虫)
- 经济学 (如山似火)
- 明清史研究必读书 (时间与玫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州县官的银两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Padi-Shah 2021-03-23 11:09:13
通过将火耗收入合法化,为地方官员创造了一个可靠的公共支出经费来源,以此取代了之前地方上以额外的加派、勒索和捐献为主的非正式经费体系,初步建立起了地方财政管理制度。“以公完公”原则的确立标志着国家的正项收入与各省的公项收入之间的区分,使得各省各级行政机构可以拥有自己的合法收入来源履行各自的职责。意识到亏空并不是官员道德而是制度问题,这一认识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步骤。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火耗归公实际上... 通过将火耗收入合法化,为地方官员创造了一个可靠的公共支出经费来源,以此取代了之前地方上以额外的加派、勒索和捐献为主的非正式经费体系,初步建立起了地方财政管理制度。“以公完公”原则的确立标志着国家的正项收入与各省的公项收入之间的区分,使得各省各级行政机构可以拥有自己的合法收入来源履行各自的职责。意识到亏空并不是官员道德而是制度问题,这一认识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步骤。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火耗归公实际上解放了官僚和基层士绅。 (展开)
7 有用 左大将实朝大监 2021-05-24 23:49:32
以奏章与黄册为基础的最好的火耗归公研究。不同于通说,作者认为世宗的火耗归公改革主要目的不在于治理贪腐,整肃官吏和为中央政府增加收入,而是为省级财政建立正式经费体系。作者在研究中特别强调了康雍朝奏折制度的建立对于宪帝掌控全盘改革的重要性。 火耗归公的失败,虽然没有明说,但其实就是个绕不开的结构性问题。造就了乾隆朝前中期高度繁荣的财政制度,马上就会在嘉道朝的停滞与连年萧条中迅速恶化,最终在咸同间前所未... 以奏章与黄册为基础的最好的火耗归公研究。不同于通说,作者认为世宗的火耗归公改革主要目的不在于治理贪腐,整肃官吏和为中央政府增加收入,而是为省级财政建立正式经费体系。作者在研究中特别强调了康雍朝奏折制度的建立对于宪帝掌控全盘改革的重要性。 火耗归公的失败,虽然没有明说,但其实就是个绕不开的结构性问题。造就了乾隆朝前中期高度繁荣的财政制度,马上就会在嘉道朝的停滞与连年萧条中迅速恶化,最终在咸同间前所未有的巨大支出面前瓦解。甚至于促成叻19-20世纪赛里斯广大乡村的持续性凋敝。 这次改革本质就是帝制晚期贯彻儒家仁政到极致的小政府,在明清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所谓的“内生近代化”因子,就这样被在全国性贸易网络中流动的白银所催发。 (展开)
1 有用 冷月独夜行 2024-08-24 17:55:41 安徽
中央政府过度汲取,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配备,要么不作为,要么乱摊派,甚至兼而有之。父亲对1990年代的最大感受是各种税费摊派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直指那是朱某人推行分税改革的结果,提到他就没好言语。火耗归公实际是重构央地财政结构,赋予地方一定财政自主权,有助于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创造生,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而且一定程度减轻了民众负担,澄清了史治。可惜雍正的儿子孙子见不及此,取消了省级政府对火耗收入自主权... 中央政府过度汲取,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配备,要么不作为,要么乱摊派,甚至兼而有之。父亲对1990年代的最大感受是各种税费摊派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直指那是朱某人推行分税改革的结果,提到他就没好言语。火耗归公实际是重构央地财政结构,赋予地方一定财政自主权,有助于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创造生,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而且一定程度减轻了民众负担,澄清了史治。可惜雍正的儿子孙子见不及此,取消了省级政府对火耗收入自主权,加上农业经济产出低、征税不易等固有缺陷,一项合理化财政改革最终归于失败,地方政府运作只能重新依赖非正式经费体系,清朝又陷入陋规横行、腐败丛生的境地。 (展开)
47 有用 August 2020-05-02 22:31:10
老四说,治天下莫大于用人和理财,没有大数据,啥都白搭,何况还有个要学习虚伪爷爷的混账儿子……拿不到基层的大数据,越集权,死的越快。
1 有用 鉤深致遠 2022-10-11 09:58:38 陕西
超级好。想到了吉登斯在《批判的社会学导论》里面强调的无限可能的世界。结构性的问题,前現代的方法,前現代的体系,充满着变数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