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破解人类阅读之谜
原作名: Reading in the Brain: The New Science of How We Read
译者: 周加仙
出版年: 2018-11-1
页数: 388
定价: 89.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湛庐文化·终身学习系列
ISBN: 978755367731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获得者、脑科学领域的大神级专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为读者带来一场阅读、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知识盛宴。
本书先为读者展现了人脑神奇的阅读能力,像拆解钟表的精密结构一样,揭示了阅读在脑中的认知齿轮,回答了“我们是如何阅读的?”这一问题。然后通过考察儿童是如何习得阅读的,向我们明示什么样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对目前教育实践中错误的阅读学习方法进行了抨击,就“应该如何学习阅读?”给出了答案。同时,作者用科学研究成果论证了阅读的价值,揭示了“阅读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大脑的”。书中还讨论了拼写的隐藏逻辑、文字的发现、文化的诞生等话题,试图探究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只有人类创造出了如此精细而复杂的文化?”
在这个信息快速运转的时代,每一种事物、每一个行业,迟早会迎来无法预测的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要求。而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
本书是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获得者、脑科学领域的大神级专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为读者带来一场阅读、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知识盛宴。
本书先为读者展现了人脑神奇的阅读能力,像拆解钟表的精密结构一样,揭示了阅读在脑中的认知齿轮,回答了“我们是如何阅读的?”这一问题。然后通过考察儿童是如何习得阅读的,向我们明示什么样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对目前教育实践中错误的阅读学习方法进行了抨击,就“应该如何学习阅读?”给出了答案。同时,作者用科学研究成果论证了阅读的价值,揭示了“阅读是如何塑造我们的大脑的”。书中还讨论了拼写的隐藏逻辑、文字的发现、文化的诞生等话题,试图探究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只有人类创造出了如此精细而复杂的文化?”
在这个信息快速运转的时代,每一种事物、每一个行业,迟早会迎来无法预测的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要求。而一个人一生如果想要获得过人的成就,注定与读书和终身学习形影不离。想要真正了解阅读,真正实践终身学习,不妨拿起这本书,发现阅读的方法、价值与乐趣,享受阅读带来的改变,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 · · · · ·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Stanislas Dehaene),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家之一,欧洲脑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头人,世界脑科学领域大师级的人物。虽然本科主修数学专业,但对神经科学抱有极大兴趣,继而跟随认知神经科学创始人乔治·米勒、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创始人乔姆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皮亚杰三位大师的学生杰柯·梅勒学习。2014年,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The Brain Prize)。该奖项在脑科学领域,地位极高、分量极重,显示了迪昂在神经科学领域过人的天赋和巨大影响力。已在《自然》《科学》等知名杂志上发表300多篇文章;是数学认知领域广为认可的专家,作品《数感》被哈佛大学等用作专业教材。在《脑与阅读》一书中提出关于人类阅读能力的新理论,有力地驳斥了大脑具有无限学习能力的传统观点,在阅读方面取得的成果,对教...
斯坦尼斯拉斯·迪昂(Stanislas Dehaene),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家之一,欧洲脑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头人,世界脑科学领域大师级的人物。虽然本科主修数学专业,但对神经科学抱有极大兴趣,继而跟随认知神经科学创始人乔治·米勒、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创始人乔姆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皮亚杰三位大师的学生杰柯·梅勒学习。2014年,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The Brain Prize)。该奖项在脑科学领域,地位极高、分量极重,显示了迪昂在神经科学领域过人的天赋和巨大影响力。已在《自然》《科学》等知名杂志上发表300多篇文章;是数学认知领域广为认可的专家,作品《数感》被哈佛大学等用作专业教材。在《脑与阅读》一书中提出关于人类阅读能力的新理论,有力地驳斥了大脑具有无限学习能力的传统观点,在阅读方面取得的成果,对教育领域同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另一本佳作《脑与意识》中,迪昂总结了近20年来意识与思维领域的前沿成果,翻开了脑科学领域的新篇章。
目录 · · · · · ·
导论 关于阅读的科学
从神经元到教育
神经元文化
阅读的悖论
生物统一性与文化多样性
本书讲什么
1.我们如何阅读
眼睛不是扫描仪
寻找恒常性
将差异放大
每一个单词就是一棵树
字符转化为声音
声音的局限性
拼写系统中的隐藏逻辑
拼写透明的梦想
阅读的两条通路
心理词典
“魔鬼的集会”
并行阅读
主动的字母解码
阅读中的协作与竞争
从行为到脑机制
2.脑中的文字盒子
奇特的语言视盲
纯失读症
语言视盲的脑损伤
发现“文字盒子区”
脑成像技术揭开脑阅读的秘密
脑阅读区的普适性
加工文字的特定视觉区
我们的阅读速度有多快
记录颅内信号
位置恒常性
阈下阅读
被文化塑造的脑
中文阅读
日语及日语的两种文字
视觉识别之后发生了什么
语音和语义
从拼写到语音
词义通达
激活如涌潮
文化多样性的限制
阅读与进化
3.猴子会阅读吗
猴子与人类的共同脑区
负责识别物体的神经元
祖母细胞
猴子的字母表
原型字母
形状的习得
学习的本能
神经元再利用
文化的诞生
阅读神经元
双字母神经元假说
神经元单词树
负责阅读的神经元有多少
模拟阅读者的大脑皮质
阅读为何偏好左脑
4.文字的发明
文字系统的普遍特征
视觉系统的加工层级
人工符号和自然形状
文字的史前雏形
从计数到书写
象形文字的局限性
拼音文字:巨大的飞跃
定义元音
5.如何学习阅读
从婴儿到儿童
第1个阶段:图示阅读
第2个阶段:音素觉知
字素和音素孰先孰后
第3个阶段:正字法
阅读如何改变脑
文盲的脑
阅读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将字母和颜色联系起来
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
阅读教学之争
打破整词阅读的神话
实践体验整体语言教学法
给教育工作者的几点建议
6.阅读障碍的大脑基础
什么是阅读障碍
语音加工缺陷
跨文化的阅读障碍
首要怀疑区域:左侧颞叶
神经元迁移
患有阅读障碍的老鼠
寻找阅读障碍基因
利用神经科学克服阅读障碍
7.阅读与对称性
混淆左右的动物
进化与对称性
对称性知觉及脑的对称性
对称视觉的大脑模型
大脑对称的利与弊
单细胞的对称性
胼胝体与对称连接
两个独立的视觉系统
打破阅读镜像
对称性是被破坏了还是隐藏了
对称性、阅读和神经元的再利用
镜像阅读障碍
8.神经元再利用与文化的诞生
破解阅读的悖论
文化形式的普遍性
神经元再利用与大脑模块
文化恒常性初探
为什么只有人类具有文化
脑的可塑性并非决定因素
传播文化的特殊天赋
全脑神经工作空间
结语 阅读的未来之路
注释与参考文献
致谢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脑与阅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脑与阅读"的人也喜欢 · · · · · ·
- 脑与意识 8.7
- 脑与数学 7.6
- 哪些神经科学新发现即将改变世界 7.0
- 连接组 8.7
- 超负荷的大脑 8.2
- 人类的荣耀 8.0
- 价值投资之外的巴菲特 6.0
- 超级合作者 8.0
- 孩子如何思考 7.7
- 怪诞脑科学 7.4
脑与阅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我从脑科学的角度关注孩子的中英文阅读。这书比较全面权威。中文阅读的脑内机制他也讲了一些。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书中貌似错的地方?78页正电子PET原理 | 来自Nicoleant过儿 | 2022-12-21 18:09:0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Penguin Books (2010)8.2分 33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1)8.2分 317人读过
-
Viking Adult (200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信誼基金出版社 (201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交互设计师养成书单 (LimboMinaïss)
- dai (xuke)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我的科普类电子书 (wizar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9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脑与阅读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瑰夏 2020-06-17 15:50:13
专业技术性研究功底,远胜于情感召唤的虚无;对于脑神经与阅读关系的研究,阐述深入,而对于具体阅读阶段与教学,《普鲁斯特与乌贼》补充整理较清晰。
3 有用 UltimateX 2019-02-02 16:28:42
本来是只想找到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而看的这本书,辛辛苦苦啃完才发现不涉及任何“方法”或“指导”,就是纯科普。不过还是挺有意思的,专业人士的翻译也很靠谱。
1 有用 中雪君 2022-02-01 02:15:00
22年第一本。神经元再利用和大脑皮质争夺战的提法都非常令人振奋,语素学习和整体阅读的比较佐证了拼音系统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深深地被先天的大脑结构和恒常模式所制约,却也不断的通过可变的大脑结构在努力挑战极限
0 有用 不懈不戒 2019-07-13 17:21:49
初衷与愿景挺令人心动,但神经科学的解释读起来真挺寡然无味的。章节排布得当,但实际篇幅还是偏臃肿。5-7章是个人感觉最有意思的部分。
0 有用 简不易 2020-08-19 18:48:03
从阅读的大脑神经机制到文化的生理结构限制,全书的逻辑证据非常清晰。最后提到额叶在大脑从模块化向全脑空间网络化转变中的作用,不断增加的巨量远程神经连接得以涌现出意识,也是文化创造力的关键所在。这大概是下一本书《脑与意识》的引子。如果全球贸易和信息网络类似发展下去会涌现出什么?
0 有用 毯子战神 2024-11-04 02:36:29 江苏
学术性比想象中强太多,太硬的地方跳过了。讨论的阅读是从文字和语言学出发的阅读,实验也是英文为主,不是我预期的内容,但是也有收获 但最想吐槽的是,英语的确书写透明度低(意大利语最高,中文最低),但要说英语母语的小孩因此多受了很多没必要的苦还是太特权了……
0 有用 hurlyburly 2024-10-30 22:34:31 江苏
对照英文原版看完,很有意思,适合多语言学习者阅读。
0 有用 达雅塔翁 2024-10-24 16:13:41 广东
原书出版于2010年,简中首版于2011年,现在看来已经稍微有点过时
0 有用 ZYN 2024-10-23 13:40:32 美国
纳博科夫讲“希望每个读者不仅仅惊诧于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也能体会到拥有阅读能力的奇妙”——意识到看似trivial事物背后的nontriviality有时很难。人类阅读这一行为背后的机制是什么?人类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想象有一个“脑中小人”在默读,另一个可能更接近真相的解释是背后有一个“鬼蜮”模型:“一个由上万互相竞争的魔鬼围成的巨大半圆,每个魔鬼都只对一个词有反应,而且必须在这个词被喊到的时候大叫... 纳博科夫讲“希望每个读者不仅仅惊诧于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也能体会到拥有阅读能力的奇妙”——意识到看似trivial事物背后的nontriviality有时很难。人类阅读这一行为背后的机制是什么?人类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想象有一个“脑中小人”在默读,另一个可能更接近真相的解释是背后有一个“鬼蜮”模型:“一个由上万互相竞争的魔鬼围成的巨大半圆,每个魔鬼都只对一个词有反应,而且必须在这个词被喊到的时候大叫,每当一个字母串出现在视网膜上时,所有的魔鬼都同时仔细地观察它。那些认为自己的词可能出现了的魔鬼就会大叫起来。” 这种海量的并行加工与个体任务的简单性更接近我们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作为一个法国人,作者还是花了不少篇幅讨论中文阅读的特性,他对文化恒常性(一些迥异文化中共享的特征)的关注也十分有趣。 (展开)
0 有用 六月雪 2024-08-31 19:59:25 上海
1.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识别符号和文字的能力,是再利用了大脑中用于其他功能的区域,尤其是负责视觉功能的区域。 2.当我们在接触一项不熟悉的语言、不熟悉的文字时,我们无法做到直接提取意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其转化为读音,然后才会发现这个读音模式是可以识别的。 3.教育将我们祖先大脑中负责狩猎和采集的功能,转变为加工新文化的能力。教育对于人类文化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