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每一个看似习惯了孤独的人,心中都燃烧着被人理解的渴望。
◎科斯塔图书最佳处女作奖决选作品
◎英国权威媒体盛赞:“如果你今年只读一本书,读它就对了!”
◎《一个人的朝圣》作者蕾秋·乔伊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作者约翰·伯恩动心推荐
◎如果《查令十字街84号》《一个人的朝圣》《玛丽和马克思》曾让你感动,那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丹麦——
我叫安德斯,丹麦锡尔克堡博物馆的馆长,每天和木乃伊、陶罐这些千百年前的东西打交道。我失去了妻子,尽管这一生中我们从来不曾互相了解。
英国——
我叫蒂娜,一个普通的农妇,日复一日做一些养鸡、打扫之类的琐碎活计。我和丈夫一起生活了四十年——不,应该说是我们一起只生活了一天,之后的四十年全是这一天的重复——没有意外、没有修改。
一场来自五十年前的邀请,让原本人生绝无可能交集的两个人相遇,通过54封信件建立起的连接,宁静又悠长,...
◎每一个看似习惯了孤独的人,心中都燃烧着被人理解的渴望。
◎科斯塔图书最佳处女作奖决选作品
◎英国权威媒体盛赞:“如果你今年只读一本书,读它就对了!”
◎《一个人的朝圣》作者蕾秋·乔伊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作者约翰·伯恩动心推荐
◎如果《查令十字街84号》《一个人的朝圣》《玛丽和马克思》曾让你感动,那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丹麦——
我叫安德斯,丹麦锡尔克堡博物馆的馆长,每天和木乃伊、陶罐这些千百年前的东西打交道。我失去了妻子,尽管这一生中我们从来不曾互相了解。
英国——
我叫蒂娜,一个普通的农妇,日复一日做一些养鸡、打扫之类的琐碎活计。我和丈夫一起生活了四十年——不,应该说是我们一起只生活了一天,之后的四十年全是这一天的重复——没有意外、没有修改。
一场来自五十年前的邀请,让原本人生绝无可能交集的两个人相遇,通过54封信件建立起的连接,宁静又悠长,在作者舒缓、深沉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正彼此理解的可能。
这是一部令人感动的杰作,关于平凡生活中的友谊与爱,关于重新开始人生的勇气。
——《一个人的朝圣》作者 蕾秋·乔伊斯
温柔、睿智、感人,《相约博物馆》是一本值得珍惜的小说。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作者 约翰·伯恩
相约博物馆的创作者
· · · · · ·
-
姚瑶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安妮·扬森(Anne Youngson),居住于牛津郡。成为作家前是一名汽车工程师。在退休之后她开始尝试写作并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也许如她本人所言“我知道自己终将成为一名作家”。
《相约博物馆》是她的第一部作品,甫一问世即获广大读者喜爱,小说入围2018年科斯塔图书最佳处女作奖、麦基特里克奖,获得保罗·托迪纪念奖,目前已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并售出德国、法国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版权。
喜欢读"相约博物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相约博物馆"的人也喜欢 · · · · · ·
相约博物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相约博物馆》——生活的信仰

彼此被看到和看到彼此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所以书信二人关系的走向还有意义吗? | 来自yes_zx | 2023-09-04 23:43:4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Flatiron Books (2018)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
Doubleday (2018)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Macmillan Audio (201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小蠹啃烂的外国文学书箱 (小米=qdmimi)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大鱼】出版书目 (大鱼读品)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2020年读过的书 (Jonath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相约博物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来自山川湖海 2020-08-26 15:27:28
有一种特别的温情
1 有用 小米=qdmimi 2020-10-11 15:53:48
“我会等着你,每一天,在博物馆的咖啡厅里……博物馆每天都开门。”相爱的人不一定能够相遇,但有爱的人终将相逢。
16 有用 郝院长 2020-10-10 14:18:48
书本身没有什么好说的,让我思考的其实是另一件事:在中国社会里,年龄超过50岁的农妇,是否有这样的意愿、机会、能力,去看一看她世界以外的地方?又或者,在中国社会里,一个没有权势,没有粉丝,没有曝光度和话题性,也没有出版经历的退休老太太,是否有这样的机会,出版一本没有蹭任何热点的,不谄媚读者的纯文学作品 ?真实答案所表现出的文化氛围上的差距,令人惊觉。
8 有用 bookbug 2020-08-28 17:23:51
必须承认我对书信体是有些偏爱的,就好像当年对查令十字街的情结一般,不论这些信笺是否虚构,那种诉诸笔端的文字情缘都能给我很强的代入感,将我与书中人物的距离拉近的同时,也让信笺背后的故事愈发真切。当然,我本人在生活中就喜欢写信,也笃信见字如面,尽管不论这个时代还是我的年岁,看上去都不怎么需要书信的形式,但我仍保有这一习惯,哪怕写下来也无法寄出去,权当是自说自话了。人到中年后也更加理解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心... 必须承认我对书信体是有些偏爱的,就好像当年对查令十字街的情结一般,不论这些信笺是否虚构,那种诉诸笔端的文字情缘都能给我很强的代入感,将我与书中人物的距离拉近的同时,也让信笺背后的故事愈发真切。当然,我本人在生活中就喜欢写信,也笃信见字如面,尽管不论这个时代还是我的年岁,看上去都不怎么需要书信的形式,但我仍保有这一习惯,哪怕写下来也无法寄出去,权当是自说自话了。人到中年后也更加理解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心境与情绪,对五十四封信中所写之平淡琐事也愈发感同身受。至于两人爱与不爱,见或不见,和他们所拥有的这段生活相比,已经无足轻重了。 (展开)
0 有用 把噗 2020-08-31 18:14:50
惊人的处女作,成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