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Gertrud
译者: 谢莹莹 / 卞虹
出版年: 2009-3
页数: 233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
ISBN: 978720808156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Gertrud
译者: 谢莹莹 / 卞虹
出版年: 2009-3
页数: 233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
ISBN: 9787208081567
内容简介 · · · · · ·
《盖特露德》是黑塞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于1910年出版。
盖特露德是作者笔下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熟谙音律、嗓音优美,且相貌迷人、心地善良。与男主人公库恩因音乐相识、相知,却最终成为库恩好友穆奥特的妻子。
库恩年少轻狂时因一场恋爱事件意外残疾,尽管饱受残疾与爱情所带来的压力与折磨,仍在音乐之途不懈追求,最终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成为了一位大音乐家。
最后,盖特露德的婚姻以悲剧告终。
这既是一部关于音乐与爱情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探究生命意义的哲思小品。书中对音乐和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而感人,在这里,音乐、爱情、友情、亲情和生命交织为一体。
盖特露德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认为,人生可以在青年和老年时代之间画出一条清楚的界线。不再自私自利,青年时代便终止;为他人而生活,是老年时代开始的标志。我的意思是:年轻人的生活有很多快乐和痛苦,因为他们只为自己生活。他们的每一个愿望和想法都是很重要的,他们要尽情享受每一次快乐,同时也要品尝每一种痛苦,看到自己的愿望不可实现,有些人就马上放弃整个生命。这就是青年。但大多数人都会过渡到一个时期,这时一切都变得不同,他们更多是为别人而活,绝非出自道德,而是自然而然的。大多数人是因为有了家庭。如果有了孩子,人们就很少考虑自己和自己的愿望。还有一些人是因为职业、政治、艺术或科学而不再自私自利。青年人想玩耍,老年人想工作。没有人是为了要孩子而结婚的,但是如果他有了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改变他,最终,他领悟到这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年轻人虽然喜欢谈论死亡,但是从来不会想到死亡。老人则相反。年轻人认为可以永远生活下去,因而所有愿望和想法都围绕自己。老人们则已看出生命会在某个地方结束,只为自己一个人做的一切到最后都是一场空,没有任何价值,因此他需要另一种永恒,需要这样一种信念:他不是只为养活自己而工作。于是人就有了妻子和孩子,还有事业、工作和祖国,这样人们就清楚每天的辛劳都是为了谁。在这一点上你的朋友说得很对:如果一个人更多地为他人而不是自己而生活,那么他就会更满足。只不过老人不应该觉得这是英雄风范,因为实际上也不是。最优秀的老人也是从最勤奋的年轻人成长起来的,而不是那些在学生时代就像祖父一般生活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4页 -
命运不愿与人为善,生活变幻无常、残酷无情,自然中没有善良和理智。偶然喜欢捉弄人,但我们人类的内心存在着善良和理智,我们可以比自然和命运强大,即使只是几个几个小时。必要时,我们能够紧密相依,互相理解地看着对方,能够彼此喜欢,互相安慰,共同生活。有时,当我们内心停止阴郁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更多了。我们可以在短暂瞬间成为神明,发出指令,创造出以前不存在的东西,这些东西一旦被创造出就能独立地继续存在下去。我们能够从声响、话语以及别的易破碎的无价值的东西中创造出音乐作品,充满意义、慰藉和善良的旋律和歌曲,这些比偶然和命运的声响更美好、更永恒。我们可以将上帝放在心里,如果我们跟他心意相通,他就能偶尔透过我们的眼睛和言语观察世界。也可以跟那些不认识他或者是不想认识他的人沟通。我们无法让心灵摆脱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塑造心灵,让它超越偶然,让它能够坚强面对悲痛的事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共11册),
这套丛书还有
《德米安》《聊聊疾病聊聊天》《德米安》《黑塞书信集》《悉达多》
等
。
喜欢读"盖特露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盖特露德"的人也喜欢 · · · · · ·
盖特露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6 条 )

黑塞:艺术与爱情谱写生命之歌
很久不读小说,却在黑塞这里折服。是的,黑塞的小说能让人读得虽快却想得久。整本小说从音乐描写中开始,却在爱情与生命的意义的追问中达到高潮。开始的主角给人感觉是主人公库恩自己,但后来(尤其是在莫德与盖特露德婚后)库恩似乎又变成了一个旁观者,其挚友莫德与他原先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96篇
论坛 · · · · · ·
为什么题目是女主(德语原著就是她)而不是男主? | 来自Luffy桑 | 1 回应 | 2023-05-16 22:43:33 |
盖特露德到底喜欢穆奥特什么? | 来自沉默感言者 | 11 回应 | 2022-12-10 16:20:47 |
人生在我看来像是深沉而悲哀的黑夜 倘若不是这里那... | 来自西雨非贝 | 2020-12-15 09:50:22 | |
黑暗是绝望的昏黑 是日常生活可怕的循环 | 来自西雨非贝 | 2020-12-14 10:02:15 | |
有一个地方没读懂 | 来自荒日 | 1 回应 | 2020-08-29 15:36:1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Rowohlt Taschenbuch Verlag (1973)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3)8.7分 1505人读过
-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9.2分 38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8.5分 22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现代部】 (爱玛·包法利)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白内障封面搜集 (本多)
- 子夜书社 (lucy)
- 赫尔曼·黑塞 年表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盖特露德的评论:
feed: rss 2.0
34 有用 琴酒 2009-06-29 19:38:25
我从来不愿过多的苛责翻译,实在是对比了胡其鼎的译本后有些觉得难以忍受。谢的句子直白僵硬,让人察觉不到黑塞作为文豪的文字魅力(说实在的读哪个译本我都一直没感到诗意王国的说法)。回到故事本身,穆奥特所代表的无止境地征服,库恩的冷漠自尊隔阂,盖特露德的美与善和艺术的洞察力,所有深层的挖掘都似被废止,一切都停留在理想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对爱情的那一段描述,面对绿蒂那一番表白时的鄙弃与漠然,和对盖特露德的燃烧... 我从来不愿过多的苛责翻译,实在是对比了胡其鼎的译本后有些觉得难以忍受。谢的句子直白僵硬,让人察觉不到黑塞作为文豪的文字魅力(说实在的读哪个译本我都一直没感到诗意王国的说法)。回到故事本身,穆奥特所代表的无止境地征服,库恩的冷漠自尊隔阂,盖特露德的美与善和艺术的洞察力,所有深层的挖掘都似被废止,一切都停留在理想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对爱情的那一段描述,面对绿蒂那一番表白时的鄙弃与漠然,和对盖特露德的燃烧。青年人确实太关注自身了。但我知道,这书不过是他假想中的成长。 (展开)
3 有用 (⌒-⌒; ) 2013-10-30 14:23:31
非常喜欢,黑塞是能展示人的高贵一面的
6 有用 朱尔赫斯 2012-09-03 09:31:17
精致的小品。总想起毛姆,但又比毛姆更大气、平和、宽容。
4 有用 H. 2010-03-22 17:23:03
黑塞的结尾总是这么漂亮。 以及那句反复出现的话“人在年老时会比青春时代更满足,不过我并不想因此而咒骂我的青春时代,因为它仍像一首美妙的歌曲唱响在我所有的梦境中,并且现在听起来比当初的实际存在更纯,更真。”
2 有用 Kana 2012-12-25 04:17:20
看好了啊黑塞的理想女性就是这样的,果然比不上他笔下的美少年形象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