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例
地 图
绪 论
第一部 开埠前清朝沿海秩序的崩溃
第一章 闽粤沿海民众的活动与清朝
——以鸦片战争前夕的鸦片贸易活动为中心
前 言
第一节 清朝沿海统治的动摇
第二节 鸦片贸易的扩大与闽粤沿海民众
第三节 清廷的应对
结 语
补 论 零丁洋与广州之间——19世纪30年代广澳地区鸦片贸易的利权
前 言
第一节 19世纪30年代前期的鸦片贸易
第二节 广州近郊利权结构的瓦解
第三节 广澳地区的鸦片利权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结 语
第二章 清朝与汉奸——以鸦片战争时期的福建、广东沿海民众对策为中心
前 言
第一节 鸦片战争的展开与汉奸问题
第二节 团练与乡勇
第三节 封港
结 语
第二部 19世纪中叶华南沿海秩序的重建
第三章 闽粤海盗与英国海军——19世纪中叶福建沿海的海盗问题
前 言
第一节 开埠与海盗的兴起
第二节 对海盗的应对——以清朝与英国海军为中心
第三节 福建海盗的衰落与广东海盗的抬头
第四节 英国海军与区域秩序的恢复
结 语
第四章 遇难的“夷狄”——19世纪后期华南船难对策的变化
前 言
第一节 清朝的船难处理政策
第二节 英国的对策
第三节 沿海秩序的恢复与船难问题
结 语
第五章 秘密结社与华人——五口通商时期厦门的华人与小刀会之乱
前 言
第一节 华人与地方社会
第二节 小刀会的建立与被镇压
第三节 厦门小刀会之乱
第四节 小刀会势力向东南亚发展及东南沿海的叛乱
结 语
第六章 绑架者与被绑架者——19世纪中叶厦门苦力贸易的兴衰
前 言
第一节 苦力贸易的兴起
第二节 苦力贸易的各种问题
第三节 各方对厦门暴动与苦力贸易的态度
第四节 苦力贸易的衰退与移民向东南亚集中
结 语
第三部 世纪之交贸易的变动与华人的作为
第七章 亚洲内竞争的败者——清末厦门贸易结构的变化
前 言
第一节 开埠后厦门的贸易结构
第二节 厦门商品输出之变化
第三节 日本领有台湾与厦门贸易
第四节 厦门贸易结构的变化
结 语
第八章 善堂与鸦片——19世纪后期厦门的鸦片课税问题
前 言
第一节 厦门的鸦片贸易与鸦片税的扩大
第二节 19世纪80年代鸦片征税的包揽问题
第三节 善堂与鸦片捐
第四节 中国鸦片的征税问题
结 语
第九章 被利用的“帝国”——晚清厦门的英籍华人问题
前 言
第一节 阿礼国服装规定的确立
第二节 华人保护与清朝地方官员
第三节 英籍华人的经济活动与清朝地方官员的应对
第四节 英籍华人与中国人之间
第五节 英国与清朝的夹缝之中
结 语
结 论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中文版后记
图表目录
地图
地图1 中国沿海(清代)
地图2 福建闽南地区(清代)
地图3 闽南的地形
地图4 厦门的外港
地图5 厦门的内港(1892年)
图
图1-1 新加坡的天福宫
图1-2 福建省金门县大担岛
图3-1 福建省莆田市湄州岛
图3-2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深土镇的锦江楼
图7-1 厦门的贸易额
图7-2 厦门中国商品输出目的地
图7-3 厦门砂糖总输出量与国内大豆、豆饼输入量
图7-4 安溪县西坪镇产铁观音
图7-5 厦门的厦门茶、台湾茶出口量
图7-6 厦门主要商品总输出额
图7-7 厦门纸的总输出量
图7-8 台湾各港贸易额变迁
图7-9 台湾入港的戎克船吨位数
图7-10 厦门子口贸易额
图7-11 厦门中国商品输入额
图7-12 厦门谷物总输入量
图7-13 厦门棉花、棉纱总输入量
图7-14 厦门中国商品输出目的地
图7-15 厦门外国商品总输入额
图7-16 厦门的贸易结构(1881年)
图7-17 厦门的贸易结构(1910年)
图8-1 厦门、汕头的鸦片输入量
图9-1 鼓浪屿街景
图10-1 查缉之前天津的鸦片贸易
图10-2 查缉开始后天津的鸦片贸易
图10-3 开埠前广澳地区的贸易
图10-4 19世纪后半期厦门的鸦片征税
图11-1 厦门街道
图11-2 英国国家档案馆阅览室
表
表1-1 新加坡的戎克船贸易
表1-2 福建人在东南亚所建会馆的重修
表1-3 同安县人张潘所进行的鸦片贸易
表1-4 天津的鸦片贸易
表1-5 广澳地区鸦片贸易的利权结构
表3-1 福建海域的海盗活动
表3-2 世纪之交厦门附近海盗袭击情况
表4-1 英国驻厦门领事馆所处理的船难事件
表4-2 1905年底中国沿海、沿江的灯塔、灯船、灯艇、浮标、航标数
表4-3 福建沿海灯塔的配置
表7-1 厦门子口贸易中的主要输出品按地域所占比例(1880年)
表7-2 厦门的子口贸易中灰衬衫布的输入量
表7-3 厦门对台湾的再输出额
表7-4 淡水港的戎克船进出港数
表7-5 鸡笼港的戎克船进出港数
表7-6 中国商品总输出、总输入额
表7-7-a 厦门输出砂糖经销商
表7-7-b 厦门进口砂糖经销商
表7-8 厦门大豆、豆饼经销商
表7-9 厦门的台湾包种茶经销商
表7-10 厦门的海产品经销商
表7-11 厦门的面粉经销商
表7-12 厦门的煤炭经销商
表7-13 厦门的日本人、台湾人商店
表7-14 厦门商务总会干部、会员
表7-15 从事厦门对东南亚汇兑业者
表7-16 东南亚的汇兑业者
表8-1 厦门的鸦片厘金征收
表8-2 厘金局、洋药局与英国商人间的纠纷
表9-1 厦门与英籍华人相关的主要纠纷
表9-2 英籍华人的子口贸易与厘金局之纠纷
表9-3 对厦门英国洋行发行的三联单数(1901~1903年)
表9-4 英国驻厦门领事馆中与华人有关的业务(1906~1908年)
表9-5 中国人对英籍华人的负债
表9-6 1903年英国驻厦门领事馆登记的华裔英国臣民
表9-7 各通商口岸英籍华人数
· · · · · · (
收起)
1 有用 优雅骑士 2018-09-02 16:13:06
该书将目光投向近代华南沿海的福建人的贸易和经济活动,充分利用英国领事报告等一手英文史料,将19世纪中国沿海秩序的解体与重建置于18世纪末以来世界性贸易扩张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依靠牙行管理贸易,以让中间人管理交易、进行征税的制度为主要管理方式。鸦片贸易的盛行导致沿海无数福建人广东人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加入其中,旧秩序趋于瓦解。清政府以既有体制控制华南沿海民众的做法反而造成了零散贸易... 该书将目光投向近代华南沿海的福建人的贸易和经济活动,充分利用英国领事报告等一手英文史料,将19世纪中国沿海秩序的解体与重建置于18世纪末以来世界性贸易扩张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依靠牙行管理贸易,以让中间人管理交易、进行征税的制度为主要管理方式。鸦片贸易的盛行导致沿海无数福建人广东人以化整为零的形式加入其中,旧秩序趋于瓦解。清政府以既有体制控制华南沿海民众的做法反而造成了零散贸易进一步扩大加剧了旧秩序的解体,走私、海盗和苦力贸易成为这一时期沿海地区秩序混乱的象征。面对这一乱局,清政府一面借助英国人的力量剿灭海盗镇压叛乱打击苦力贸易,一面引进海关和近代海军等西方制度,逐渐开始重建华南沿海的新秩序。这些“近代性”并非全是列强强加的结果,而是在中国民众与列强的交流与冲突中逐渐形成 (展开)
0 有用 笔者小颠 2023-12-04 13:32:39 浙江
东南海峡是南来北往各方势力的交汇地带,清政府、英帝国、日帝国、沿海民众、腹地的居民、福建/广东海盗、商人、东南亚华人在此聚散角力,中央与地方,本朝与外夷,会党与国族,旧制度与新世界体系,其间关系真的是复杂纷繁。 这本用年鉴学派长时段视角书写的厦门及其腹地与海域,很多资料都是来源于英国的记录文献。而关于这段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冒头的时期,其中鸦片贸易、海盗、会党、小刀会、移民、英籍华侨与中国身份的... 东南海峡是南来北往各方势力的交汇地带,清政府、英帝国、日帝国、沿海民众、腹地的居民、福建/广东海盗、商人、东南亚华人在此聚散角力,中央与地方,本朝与外夷,会党与国族,旧制度与新世界体系,其间关系真的是复杂纷繁。 这本用年鉴学派长时段视角书写的厦门及其腹地与海域,很多资料都是来源于英国的记录文献。而关于这段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冒头的时期,其中鸦片贸易、海盗、会党、小刀会、移民、英籍华侨与中国身份的流转,这几处都非常有意思,可以再找书,或去厦门实地考察和查阅档案来深入。 (展开)
0 有用 Homulilly 2024-04-22 22:51:55 广东
以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厦门贸易为主轴的一部论文集子,虽然读着颇为艰辛但确有所收获,作者反对将鸦片战争视为近代之始,而仅仅是近代的产物。由于对沿海控制力不足以及牙行等管控中介的衰落,鸦片贸易始终无法根绝,而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也不是任由帝国欺凌,相反借助英国军舰扫清海盗,并将征收厘税、海难救济等行政成本转嫁给了英国,完成了沿海新秩序的整合。而本章着眼点的厦门,也是通过发展东南亚以及台湾茶叶的转口贸... 以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厦门贸易为主轴的一部论文集子,虽然读着颇为艰辛但确有所收获,作者反对将鸦片战争视为近代之始,而仅仅是近代的产物。由于对沿海控制力不足以及牙行等管控中介的衰落,鸦片贸易始终无法根绝,而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也不是任由帝国欺凌,相反借助英国军舰扫清海盗,并将征收厘税、海难救济等行政成本转嫁给了英国,完成了沿海新秩序的整合。而本章着眼点的厦门,也是通过发展东南亚以及台湾茶叶的转口贸易实现贸易繁荣,但由于厘税繁重、生产低质、以及台湾脱离闽南经济圈等缘故出口事业限于衰败,却反而依靠侨汇实现了新的贸易平衡。而对于外籍华人而言,对于清朝还是厦门领事来说都极为头疼,清帝国采取了尽可能否认英籍华人身份的方式以维护本土阶层的利益以及地方权威,但厦门也因此失去了来自东南亚的技术输入与资金支持 (展开)
1 有用 秋山雪見🍁 2025-03-23 14:40:44 福建
村上从清沿海秩序的崩溃与重建过程论起,华南沿海秩序的重建虽然通过清廷与西洋诸国领事共同镇压实现,但闽南的移民传统和沿海秩序混乱及小刀会系统的转移等因素共同推动出现了许多前往南洋的「苦力贸易」移民。作者指出晚清经济的零散性特点凸显了中间人的重要性(包税、买办),是分节与复壳结构,随着通商口岸体制的建立和资本集中开始慢慢被克服。19世纪后期,以厦门口为中心建立的经济圈及在闽南形成了新的侨汇腹地重构了经... 村上从清沿海秩序的崩溃与重建过程论起,华南沿海秩序的重建虽然通过清廷与西洋诸国领事共同镇压实现,但闽南的移民传统和沿海秩序混乱及小刀会系统的转移等因素共同推动出现了许多前往南洋的「苦力贸易」移民。作者指出晚清经济的零散性特点凸显了中间人的重要性(包税、买办),是分节与复壳结构,随着通商口岸体制的建立和资本集中开始慢慢被克服。19世纪后期,以厦门口为中心建立的经济圈及在闽南形成了新的侨汇腹地重构了经济秩序。口岸体制有利于清廷利用欧美诸国政治和军事力量进行沿海·城市·腹地秩序的重建,口岸较内陆更早克服了混乱状态,但也造成了近代性城市管理下的多元秩序并存状态。许多近代化进程并非单方面被动反应,而是主动合作,英方则以「代理人」姿态出现。村上综合了滨下、岸本等学者的论点,熟悉的读者读来也会感到亲切吧。 (展开)
0 有用 岡薩雷斯 2023-04-11 22:53:10 北京
村上前辈的论文集,佩服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