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实际上是一部叙述史学大师顾颉刚著名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点的历史书,在中国辨伪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的创作者 · · · · · ·
-
顾颉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顾颉刚 (1893-1980.12.25),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应毛主席、周总理之请,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别》和《二十四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
顾颉刚 (1893-1980.12.25),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应毛主席、周总理之请,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别》和《二十四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
目录 · · · · · ·
序
第一章 阴阳五行说及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
第二章 封禅说
第三章 神仙说与方士
第四章 汉代受命改制的鼓吹与其实现
第五章 汉武帝的郊祀与求仙
第六章 天象的信仰与天变的负责者
第七章 灾异说和西汉的国运
第八章 黄老之言
第九章 尊儒学而黜百家
第十章 经书的编定与增加
第十一章 博士官
第十二章 经学的今古文问题
第十三章 通经致用
第十四章 王莽的受禅
第十五章 汉的改德
第十六章 古史系统的大整理
第十七章 经古文学的建立
第十八章 祀典的改定和月令的实行
第十九章 谶纬的造作
第二十章 谶纬的内容
第二十一章 谶纬在东汉时的势力
第二十二章 曹丕的受禅
附 中国辨伪史要略
前记
(一)古人缺乏历史观念
(二)战国、秦、汉间好古者的造伪
(三)孔子对于历史的见解
(四)战国以前的古史是“民神杂糅”的传说
(五)墨子的托古
(六)种族融过程中造成的两个大偶像
(七)孟子的托古
(八)阴阳五行说所编排的古史系统
(九)道家托古
(一0)战国与西汉的疑古
(一一)司马迁与郑玄的整齐故事
(一二)东汉的疑古
(一三)萌芽阶段的结论
(一四)三国、六朝的造伪与辨伪
(一五)唐代的辨伪
(一六)宋代辨伪的发展
(一七)明代的造伪与辨伪
(一八)清代的辨伪
(一九)崔述的《考信录》
(二0)唐以后辨伪的发展趋势
(二一)标点问题
附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在,如有人拿了许多经书堆在我们的面前,问有什么用处,那么,我们可以干脆答道:用处不大。因为《诗经》里的诗已不能唱了;《易经》里的占卜是我们不信的,《礼经》和《礼记》中许多琐碎的礼节,看着也头痛,《春秋》中的褒贬予夺,完全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的尊严,决不是现代的伦理;《尚书》里记的说话,动不动叫着上帝和祖先,我们的理智也提不起这种信仰了,这种东西,实在只有一种用处,就是它的史料价值。汉以前的材料,存留到现在的太少了,除了甲骨文和钟鼎文之外,可见的只有这几部经书了。甲骨钟鼎的材料固然可靠,但都是零碎的,而几部经书则是较有系统的,把这较有系统的书本材料来联串无系统的地下实物,互相印证,于是我们可以希望写出一部比较真实的上古史(完全真实是不可能的)来,使得人们知道我国古代的民族和社会究竟怎样、我们的先民辛苦缔造传给我们的是些什么,这是它的唯一的用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4页 -
至于叙述和说明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最重要的有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两汉,他们的目标既在曲解经书来适应于当前的统治集团的利益,把古代史实勉强拉来和当时的东西相比,他们的方法又牵缠于阴阳五行的附会,处处要使得人事和自然界应弦合拍,在这样的主观愿望之下,势不能不流入于武断的玄学。所以名为整理而实际却是棼乱,使得我们要整理三代文化时逼得先去从事于两汉文化的探索,多出了几重麻烦。第二时期是两宋,他们的目标是内心的修养,用了全力去寻求古圣先王的传授心法,这当然也是一个水中捉月的主观愿望;可是他们的治学方法却因部分地接受了禅宗的“呵佛骂祖”的精神,敢于打破久踞在学术界宝座的偶像,又因有了刻版,古籍容易传布,见多自能识广·,因此辨伪考证之风大兴,在整理方面开出了一个比较能客观研究的新境界。第三时期是清代,除了它的后期之外,一般学者的目标只是希望认识古代,既不想把古代的学术思想应用在当前的政治上,也不想把它应用在内心的修养士,而只是以周还周,以汉还汉······搜罗材料,钩稽异同,其态度的谨严和在史料学上的成就都超过了汉、宋两代。只是他们太偏于客观主义,注重积聚材料而轻视理论,好像尽制砖瓦,不打建筑图样,自然也造不起房子来;结果流于烦琐细碎,使得人们怕去亲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秦汉政区与边界地理研究 9.0
-
- 治国安邦 8.9
-
- 制造汉武帝 7.9
-
- 建元与改元 8.9
-
-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9.0
-
- 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9.7
-
- 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 8.1
-
-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8.5
-
- 东汉生死观 8.2
-
- 古文献学讲义 9.3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转】李政君: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的修订与其治学理念


秦汉之际的主要学术思想
> 更多书评 43篇
-
现在,如有人拿了许多经书堆在我们的面前,问有什么用处,那么,我们可以干脆答道:用处不大。因为《诗经》里的诗已不能唱了;《易经》里的占卜是我们不信的,《礼经》和《礼记》中许多琐碎的礼节,看着也头痛,《春秋》中的褒贬予夺,完全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的尊严,决不是现代的伦理;《尚书》里记的说话,动不动叫着上帝和祖先,我们的理智也提不起这种信仰了,这种东西,实在只有一种用处,就是它的史料价值。汉以前的材料,...
2017-06-24 18:29:31 5人喜欢
-
桫椤 (見習白魔法師)
(刘歆)他的作伪的痕迹是很显然的,例如他的信里所说的鲁共王坏孔子壁得古文经事,《史记》里就没有;共王死在武帝初年,巫蛊之难作于武帝末年,经过了三十余年的长时期,以古文经的价值之大,加以武帝的喜欢表章六经,哪会在数十年中寂寂无声之理。又那位献书的孔安国已早死了,也捱不到巫蛊之难。他写的信尚会当面说谎,何况私下窜入书内的东西。他逢着的便宜,是汉人太没有历史知识,几位博士只会捧住了自己的破书硬反对,...2017-10-01 13:31:45 1人喜欢
论坛 · · · · · ·
这个版本印刷中好像有些脱漏 | 来自炎武 | 1 回应 | 2025-01-24 09:15:14 |
顾先生 | 来自亚露 | 2010-02-03 14:39:5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北京出版社 (2016)8.7分 392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2)8.8分 253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8.9分 254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08)8.9分 13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清末民初的老先生们 (丰无涯)
- 【世纪人文】系列之“世纪文库·中国部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彼岸)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广义人类学备忘录 (nothing传叔)
- 我的民国学术Ⅰ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河南 2014-07-04 08:47:57
幸未生活在旧往中国知识体系中:领土偏狭,动机不纯,拓新不良,工具方法不可靠。我自己读书路数仍是偏食、任意、敬信接纳,当广开门类,从尝味嚷嚷好吃不好吃,渐至可俯瞰其由自,在思想文化史中的路石位置?否则,仍是八卦读书众以之消遣逃避。
11 有用 hewitt 2014-01-15 23:10:16
所謂五德和三統,所有圖讖和緯候,莫不是應時出現。經學的興盛靠了利祿的引誘,時經學的性質原不異於明清八股,奉勸研究古學的人們,大可不必再做「漢人近古,其言必有所據」的好夢了。
7 有用 渡洛 2016-10-12 23:35:01
无论学术价值还是可读性都很强。写法带着启蒙的味道,难以模仿。
3 有用 Evelyn桃桃 2015-01-10 16:03:31
有趣且好读,想到后来已经神话为宗教的儒家理论忍不住觉得有点好笑。
3 有用 worlddiver 2007-02-09 13:45:02
前言中说:这适合高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