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南山 / 王道乾
出版年: 2006-8
页数: 200
定价: 1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名著文库
ISBN: 9787532739899
内容简介 · · · · · ·
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
《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
《乌发碧眼》叙述的是男女主人公对虚实不定的世事所怀有的莫焦虑,同时又从较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
情人 乌发碧眼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玛格丽特·杜拉斯(10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她四岁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十八岁时来到巴黎求学,获巴黎大学法学学士和政治学学士学位,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移民部担任秘书,并与罗贝尔·安泰尔姆结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泰尔姆曾被关进集中营,后来他娶莫尼克为妻,直到1990年去世。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
玛格丽特·杜拉斯(10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她四岁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十八岁时来到巴黎求学,获巴黎大学法学学士和政治学学士学位,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移民部担任秘书,并与罗贝尔·安泰尔姆结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泰尔姆曾被关进集中营,后来他娶莫尼克为妻,直到1990年去世。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杜拉斯的六十余种作品始终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的小说《情人》(1984)。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立即被译成各种文字,至今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后来在得知她的初恋情人死去的消息以后,她又把《情人》改写为《北方的中国情人》(1991)。尽管小说中与她有关的人都已去世,她的回忆已无所顾忌,笔触也更为大胆,用在情人的生理方面的笔墨远比《情人》要多,对乱伦、同性恋的描写也达到了赤裸裸的程度,但是她始终没有说出她的初恋情人的名字,只是用“她”来代表少女,用“中国人”来指她的情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城里的喧闹声很重,记得那就像一部电影音响放得过大,震耳欲聋。我清楚地记得,房间里光线很暗,我们都没有说话,房间四周被城市那种持续不断的噪音包围着,城市如同一列火车,这个房间就像是在火车上,窗上都没有嵌玻璃,只有窗帘和百叶窗,在窗帘上可以看到外面太阳下人行道上走过的错综人影,过往行人熙熙攘攘,人影规则地被百叶窗横条木划成一条条的,木拖鞋声一下下敲得你头痛,声音刺耳,中国话说起来像是在吼叫,总让我想到沙漠上说的语言, 一种难以想象的奇异的语言. 外面,白日已尽.从外面的种种声响,行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沓,可以听得出来。这是―个寻欢作乐的城市,入夜以后,更要趋向高潮。现在.夕阳西下,黑夜已经开始了。 ....... 城市的声音近在咫尺,是这样近,在百叶窗木条上的摩擦声都听得清。声音听起来就仿佛是他们从房间里穿行过去似的。我在这声音、声音流动之中爱抚着他的肉体。大海汇集成为无限,远远退去,又急急卷回,如此往复不已。 ...... 现在已经是黄昏时分。他对我说;将来我一生都会记得这个下午,尽管那时我甚至会忘记他的面容,忘记他的姓名。我问自己以后是不是还能记起这座房子。他对我说:好好看一看。我把这房子看了又看。我说这和随便哪里的房间没有什么两样。他对我说,是,是啊,永远都是这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页 -
我自以为我在写作,但事实上我从来就不曾写过,我以为在爱,但我从来也不曾爱过,我什么也没有做,不过是站在那紧闭的门前等待罢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情人 乌发碧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情人 乌发碧眼"的人也喜欢 · · · · · ·
情人 乌发碧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7 条 )



《乌发碧眼》——令人窒息绝望的爱
> 更多书评 87篇
论坛 · · · · · ·
看不懂是正常的。 | 来自布兰姬 | 1 回应 | 2021-10-05 22:43:22 |
身边很多女性朋友喜欢杜拉斯,为啥我看不懂涅? | 来自饼饼 | 8 回应 | 2014-02-10 07:34:58 |
是王小波推荐我才看的 哈哈哈哈哈 | 来自to BuenosAires | 4 回应 | 2012-07-20 11:51:43 |
翻译 | 来自卡列宁的微笑 | 3 回应 | 2012-01-23 23:57:31 |
读着累 | 来自Yvette | 2010-11-13 16:27:4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8.0分 530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1分 287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8.1分 23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8.3分 3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名著文库 (Iris)
- 译文名著文库——有这样一套书可以爱不释手 (爱玛·包法利)
- 最佳名著译本 (海鹰)
-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名著文库 (无线火车)
- 青鸟飞不过天空 (苏浅)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情人 乌发碧眼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司徒佩德 2015-01-13 15:24:26
最早读的杜拉斯作品
6 有用 菱夏 2015-07-01 16:53:35
漠然的笔调里,仍然听得见有什么在哔哔剥剥地燃烧,竟意外地觉得温暖和喜欢,在吝啬的笔墨里,堤岸男人温柔孱弱的模糊的映像与读者心中所绊重叠,关于爱情难以言说的矛盾与幻想亦被一一揪出,即使行将入土也没有确定那是爱,只是一生都在倚靠回忆之暖来生活而已
0 有用 乱 2007-10-27 23:37:05
情人5 乌发碧眼4
1 有用 老衲经常梳头 2022-08-15 22:28:16
看完《情人》弃读此书。我看过同样是法国的布朗肖,其语言晦涩程度远超杜拉斯,但这是布朗肖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呈现的是其思想深度;我看过同样是意识流的福克纳,其叙事结构看似难以理解,但通过人物和对白是可以理清故事的,这种结构也是服务于叙事。读杜拉斯的小说,单说《情人》这篇,语言晦涩、结构混乱,我看不到什么思想深度和叙事技巧,我看到的只是一位老太太的胡思乱想和胡言乱语;她小说中的人物似乎不配有姓名,大都... 看完《情人》弃读此书。我看过同样是法国的布朗肖,其语言晦涩程度远超杜拉斯,但这是布朗肖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呈现的是其思想深度;我看过同样是意识流的福克纳,其叙事结构看似难以理解,但通过人物和对白是可以理清故事的,这种结构也是服务于叙事。读杜拉斯的小说,单说《情人》这篇,语言晦涩、结构混乱,我看不到什么思想深度和叙事技巧,我看到的只是一位老太太的胡思乱想和胡言乱语;她小说中的人物似乎不配有姓名,大都用他和她代指,有时代入第一人称我,我从中感觉不到写小说的技巧,或许在表现男女之情上有其独到之处?我不明白王小波为何如此推崇杜拉斯的这本小说,他的小说不论是语言还是叙事,完全看不到杜拉斯的影子,甚至是反面参照,或许只是喜欢王道乾的翻译? (展开)
0 有用 陌生猫咪一年 2010-02-10 21:05:22
终于结束这绵长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