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一部算命用的塔罗牌小说
原作名: LAST LOVE IN CONSTANTINOPLE
译者: 曹元勇
出版年: 2016-9-1
页数: 224页图书+25页拜占庭塔罗牌+青花瓷色书盒
定价: 128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米洛拉德·帕维奇作品
ISBN: 9787532770083
内容简介 · · · · · ·
如果说,《哈扎尔辞典》是沉浸在欧洲的宗教传统,利用了一定神秘主义源流来构建故事的话,那么《最后之恋》则深入到欧洲的现实和历史中,在历史的脉络里寻找到一个与现实类似的断片,来放置作者的思想。这个断片就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明的)拿破仑战争和(暗的)塞尔维亚起义。《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发生的时间,处于公元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陷落,到公元1813年拿破仑帝国解体之前。平行的事件(在本书中极少反应)则是从1804年开始到1814年结束的塞尔维亚第一次起义。
在书中,作者写了两个塞尔维亚家庭的遭遇,这两个家庭分别在为拿破仑的法国和反拿破仑的奥地利卖命,代表了塞尔维亚在东西方两种势力之间的选择。只是,不管是哪一方,他们都并不是为了塞尔维亚的未来在奋斗,而是为了与本民族无关的事情在拼杀。就在拿破仑战争的同时,塞尔维亚争取脱离土耳其统治的革命也在进行之中,但...
如果说,《哈扎尔辞典》是沉浸在欧洲的宗教传统,利用了一定神秘主义源流来构建故事的话,那么《最后之恋》则深入到欧洲的现实和历史中,在历史的脉络里寻找到一个与现实类似的断片,来放置作者的思想。这个断片就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明的)拿破仑战争和(暗的)塞尔维亚起义。《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发生的时间,处于公元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陷落,到公元1813年拿破仑帝国解体之前。平行的事件(在本书中极少反应)则是从1804年开始到1814年结束的塞尔维亚第一次起义。
在书中,作者写了两个塞尔维亚家庭的遭遇,这两个家庭分别在为拿破仑的法国和反拿破仑的奥地利卖命,代表了塞尔维亚在东西方两种势力之间的选择。只是,不管是哪一方,他们都并不是为了塞尔维亚的未来在奋斗,而是为了与本民族无关的事情在拼杀。就在拿破仑战争的同时,塞尔维亚争取脱离土耳其统治的革命也在进行之中,但这个事件却被作者有意忽略了,在书中几乎没有提及,以此彰显了书中人物对本民族的冷漠,以及战争的荒诞。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米洛拉德•帕维奇(1929-2009)
★ 塞尔维亚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文艺学家,哲学博士,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塞尔维亚科学和艺术院院士,全欧文化学会和全欧科学与艺术家协会成员。
★ 曾被欧美和巴西学者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无冕之王
★ 他最著名的小说《哈扎尔辞典》被公认为一部奇书,并开创了辞典小说的先河,1984年一出版即获南斯拉夫最佳小说奖。这部小说的内容纷繁复杂,古代与现代、幻想与实现、梦与非梦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扑朔迷离地描述了哈扎尔这个民族在中世纪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之谜。俄罗斯评论家萨维列沃依认为《哈扎尔辞典》令帕维奇跻身于博尔赫斯、科塔萨尔和埃科这些当代文学大师之列,哪怕最苛刻、最挑剔的读者也不会怀疑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师,在文学编年史上写下了极为罕见的美丽一页。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部小说。该书现已被译成35种文字在...
米洛拉德•帕维奇(1929-2009)
★ 塞尔维亚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文艺学家,哲学博士,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塞尔维亚科学和艺术院院士,全欧文化学会和全欧科学与艺术家协会成员。
★ 曾被欧美和巴西学者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无冕之王
★ 他最著名的小说《哈扎尔辞典》被公认为一部奇书,并开创了辞典小说的先河,1984年一出版即获南斯拉夫最佳小说奖。这部小说的内容纷繁复杂,古代与现代、幻想与实现、梦与非梦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扑朔迷离地描述了哈扎尔这个民族在中世纪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之谜。俄罗斯评论家萨维列沃依认为《哈扎尔辞典》令帕维奇跻身于博尔赫斯、科塔萨尔和埃科这些当代文学大师之列,哪怕最苛刻、最挑剔的读者也不会怀疑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师,在文学编年史上写下了极为罕见的美丽一页。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部小说。该书现已被译成35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 我最新的一本书《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实际上是一部塔罗牌小说,由与大阿卡纳纸牌相对应的22章组成。借助塔罗牌,可以预测未来,而《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包含着若干牌义,就像那些塔罗牌。换言之,这部小说对于用塔罗牌算命来说是一种指南,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来“使用”。可以把塔罗牌的寓意添加到这部小说中拥有与每张牌相同名称和编号的章节里。也可以把这部小说每一章的含义加入到算命时用相应纸牌的寓意中。使用这部小说的时候,也可以把纸牌完全撇到一边。
★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是一部容易被想象为或实现为视频游戏的小说,就像那些计算机纸牌游戏中的某一种,或是那类游戏中路径的发现都是为了未来的某种游戏。这样的游戏充斥在世界各地年轻人的计算机里。人不应该害怕这样的未来:数字化叩响写作者的房门。我对这样的未来满怀期待。”
——米洛拉德•帕维奇
目录 · · · · · ·
特殊牌牌义 愚人 3
第一组七张牌的牌义 9
1号牌 魔术师 11
2号牌 女祭司 19
3号牌 女皇 27
4号牌 皇帝 43
5号牌 主祭司 52
6号牌 恋人 57
7号牌 战车 67
第二组七张牌的牌义 77
8号牌 力量 79
9号牌 隐士 84
10号牌 命运之轮 89
11号牌 正义 95
12号牌 倒吊人 100
13号牌 死神 105
14号牌 节制 113
第三组 七张牌的牌义 121
15号牌 魔鬼 123
16号牌 塔 127
17号牌 星星 133
18号牌 月亮 139
19号牌 太阳 144
20号牌 审判 154
21号牌 世界 162
附录一 塔罗牌阵法 169
附录二 双性女士用的大奥秘库要义 175
附录三 阅读的开始与结束/小说的开头与结尾 183
附录四 文学大师的铿锵与悲鸣 193
附录五 译后记 211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的人也喜欢 · · · · · ·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定价者的良心 | 来自血源2出了吗? | 2017-08-25 09:55:41 | |
有没有知道这套塔罗牌上的牌名是哪国文字啊? | 来自泓甲子 | 1 回应 | 2016-09-28 16:28:20 |
《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盒套装即将在一条视频上独... | 来自dreamhunter | 1 回应 | 2016-09-26 12:03:29 |
购买地址 | 来自李小建 | 1 回应 | 2016-09-26 12:02:04 |
塔罗牌小说 | 来自👌🏻 | 3 回应 | 2016-05-25 17:49:4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Dufour Editions (199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7.5分 65人读过
-
Draganic (1996)暂无评分
-
Dufour Editions (199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小猫玩的签名本 (猫不许)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马达+s+狐猴 2016-12-16 21:53:19
依順序初讀。
4 有用 Luna3.0 2019-02-20 13:48:50
文风还是哈扎尔辞典那个味儿,是鲁西迪、帕慕克,艾科,卡尔维诺他们在写古代抒情史诗或神秘主义特征的故事时都会使用的那种“细密画味儿”。所以这叫什么风格,有专业的分类术语么?
24 有用 湮没人群 2016-09-29 10:23:08
小说非常一般,典型的一书作家,硬拗塔罗牌造型也没用
3 有用 独自退场 2017-06-05 17:58:33
附录中,帕维奇谈到,小说不是单向的,也不会只有一个结尾,一个出口(有时结尾甚至在中间位置,在开头部分),它同样是可逆的(卡彭铁尔,溯源之旅)和交叉的。他声称《哈扎尔辞典》拥有四十七种方式,而《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则可按照塔罗牌每次不同的近乎无穷的牌序阅读(卡尔维诺首先提到,可以按照扑克牌随意给出的顺序来写作一种小说),小说的变化只取决于我们的阅读方式,而阅读方式间接导致了写作方式的改变。然而这种改... 附录中,帕维奇谈到,小说不是单向的,也不会只有一个结尾,一个出口(有时结尾甚至在中间位置,在开头部分),它同样是可逆的(卡彭铁尔,溯源之旅)和交叉的。他声称《哈扎尔辞典》拥有四十七种方式,而《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则可按照塔罗牌每次不同的近乎无穷的牌序阅读(卡尔维诺首先提到,可以按照扑克牌随意给出的顺序来写作一种小说),小说的变化只取决于我们的阅读方式,而阅读方式间接导致了写作方式的改变。然而这种改变的必须之因为何呢?仅仅是因为面临的世纪末普遍的末日恐惧吗?那它之前数个世纪因何而存呢?小说当然不是凌空蹈虚,它作为现实镜映的命运仍未改变,《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也当然维系着国家民族、人类个人的命运,但绝对不是附录里郭建龙解释的那样。小说结构的变化(及其随后的内容的变化,内容中,基本元素的变化是一种 (展开)
10 有用 楊不歡 2017-09-23 14:31:51
這種不停在試新東西的實驗人出的新作品,很可能你就無法完全找回以前那種感覺,只是每一次的新口味你喜不喜歡的問題。哈扎爾辭典那種巔峰神作的快感肯定是無法複製的了,這個故事更簡單清晰,老頭獨特的意象、跳躍的修辭想象力和故事的家族糾纏宿命感也在,身份認同、語言、宗教這些元素也在,以及那種給角色堆砌元素而不點名角色來製造場景和宿命感的技法,不同的大概是借角色之口玄乎的論述更多更直接,意象用少了。翻譯爛,拽文... 這種不停在試新東西的實驗人出的新作品,很可能你就無法完全找回以前那種感覺,只是每一次的新口味你喜不喜歡的問題。哈扎爾辭典那種巔峰神作的快感肯定是無法複製的了,這個故事更簡單清晰,老頭獨特的意象、跳躍的修辭想象力和故事的家族糾纏宿命感也在,身份認同、語言、宗教這些元素也在,以及那種給角色堆砌元素而不點名角色來製造場景和宿命感的技法,不同的大概是借角色之口玄乎的論述更多更直接,意象用少了。翻譯爛,拽文,用詞、句式複雜化,比哈扎爾辭典的翻譯差多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