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意] 诺伯托·博比奥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译者: 沙志利 / 赵文 校
出版年: 2016-10
页数: 259
定价: 5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精神译丛
ISBN: 9787560439013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译者: 沙志利 / 赵文 校
出版年: 2016-10
页数: 259
定价: 5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精神译丛
ISBN: 9787560439013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权利的时代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Kaiho 2019-08-30 13:25:21
博比奥拒绝自然法学派对于人权概念的解释,他认为人权并非自然产物,它没有自然的哲学基础,而是形成于历史之中,并且不断变化。所以,博比奥将他对于人权的研究含括在历史哲学的名目下,在此个体的终极目的被转换为全人类的目的。人之权利既是人的目的,也是历史赋予人类社会的目的,因此博比奥将人权阐释为人类道德进步的预示性特征,以此符合历史哲学的目的。第二部分,博比奥刻画了一种个人主义的理想画面。这起源于法国大革命... 博比奥拒绝自然法学派对于人权概念的解释,他认为人权并非自然产物,它没有自然的哲学基础,而是形成于历史之中,并且不断变化。所以,博比奥将他对于人权的研究含括在历史哲学的名目下,在此个体的终极目的被转换为全人类的目的。人之权利既是人的目的,也是历史赋予人类社会的目的,因此博比奥将人权阐释为人类道德进步的预示性特征,以此符合历史哲学的目的。第二部分,博比奥刻画了一种个人主义的理想画面。这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权观念经历了一层转换:社会的个人主义观念取代了社会有机体观念。社会是为个人的,整体是各个组成部分自由意志的结果,于是每个个体都被提升到作为国际社会积极成员的潜在地位。博比奥向往一种新的世界公民法阶段,世界所有民族的权利由之转变为所有独立个人的权利。鉴于此,他是个活在历史目的之想象中的自由派。 (展开)
2 有用 Blade King 2018-08-02 11:16:17
收录多为面向公众的演讲或文章,因此理论上没啥眼前一亮的观点,不过好在通俗易懂,译笔也很流畅
1 有用 Grubby Shinoda 2024-11-25 21:39:52 陕西
博比奥权力学说的基础是否认任何自然权利的先验性和永恒性,自然权利是历史地产生的,随社会个人主义观念一起出现在现代历史的开端,促成其产生的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增长。正因为这样一种历史主义信念,作者避免权利的先验基础的形上学论证,强调权利的实践意义,即当今人权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它,关于目的的问题也是方法的问题。由权利延伸至道德时,作者对道德的先天性也予以否定,指出道德往往伴随命令和禁令的建构、施行而... 博比奥权力学说的基础是否认任何自然权利的先验性和永恒性,自然权利是历史地产生的,随社会个人主义观念一起出现在现代历史的开端,促成其产生的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增长。正因为这样一种历史主义信念,作者避免权利的先验基础的形上学论证,强调权利的实践意义,即当今人权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它,关于目的的问题也是方法的问题。由权利延伸至道德时,作者对道德的先天性也予以否定,指出道德往往伴随命令和禁令的建构、施行而产生的,因此道德更多地代表义务(可以联系施特劳斯的现代性一个标志是对“善先于权利”的颠倒,是现代虚无主义根源之一)。从道德向权利的颠倒是个人主义式的,以个体为基础建立的权利学说便是自然法。如此的权利观念是对康德权利体系的极大否定,但作者又十分认同康德的预示性的历史观,世界公民社会和永久和平是可能的。 (展开)
1 有用 by 2024-05-19 15:21:55 江苏
真的,这种文章看多了真的不会无感吗?
1 有用 青稞先生 2021-03-03 01:27:07
行文清楚简介。然而,当作者明智的否定了各种辩护方式之后,却仍然转向的那种无理由的支持就显得十分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