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堡的大师的书评 (6)

赶得及 2010-11-20 02:25:49

大铁钟与电锥子

要写这本书,他必须熟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的人,的经历。必须熟悉彼得堡。熟悉俄国那个年代的气氛。俄国年轻人。还有俄国女人。 当然是虚构的,陀翁来到秋天的彼得堡调查儿子巴维尔的死亡。这个儿子是他的继子,但还是很爱。在彼得堡,他住儿子住过的房间,穿儿子穿过的衣服...  (展开)
CynicDogAldaev 2009-12-14 09:53:01

“借尸还魂”

从第三章“巴维尔”开始,库切笔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次用一种纯粹的男人看女人的目光观察安娜.谢尔盖耶夫娜,他想看看这个散发着最后的青春气息的女人一丝不挂的样子。当库切的小说中出现了这样的目光,我预示到了一场性行为的发生。果然,第六章“安娜.谢尔盖耶夫...  (展开)
刘大北 2010-09-30 09:39:30

思想深刻的“同人小说”

看到“同人小说”,我总觉得没什么意思,一般是粉丝的意淫文,暧昧、肤浅。库切这本书也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简称“大师”)的致敬之作,不是讲大师的历史,而是把大师放在一个虚构的场景里,并设计了大师养子死亡的虚构大背景。典型的“同人”风格。但是。一般但是后面是重...  (展开)
晴方好 2012-09-06 15:12:54

貌似简单的文本中之多重叙事

好像除了《耻》,库切的大部分小说都极具寓言性质,叙述的调子富有交响性,如《伊丽莎白的八堂课》、《慢人》、《凶年纪事》等,还有这本《彼得堡的大师》。因其调性之复杂,故而其内涵也就生具了更多的所指,甚至个别章节,竟是光怪陆离般的难以理解。    关于这部小说,最...  (展开)
明鑫 2016-08-05 15:04:49

如何侮辱与伤害他人

1、库切将革命理解为世代间的冲突,继而演化为青春与死亡的斗争,然而当这样一个浅显的解读内化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个人的生命中,青春的一无所有与破坏欲、与无政府主义、与历史结合了起来。 2、库切最后写道:他背叛了所有人,为了写作。不如说,陀思妥耶夫斯吞没了所有人。 3...  (展开)
嫉恶如仇大熊君 2012-05-30 15:26:38

写在结尾。

他重新认识到一个现实,他的儿子,巴维尔在他心里并非是埋在冻土的铁盒子里的形象,巴维尔在他心里哭喊嘶嚎,他憎恨、绝望、孤单,以至于去追随涅恰耶夫以及他渺小的飘渺的信念。这些都是巴维尔对他的控诉。儿子与父亲的爱变成不交集的两条,彼此误解。他认识到,正是自己将...  (展开)

订阅彼得堡的大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