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评 (68)

天哥 2008-08-29 18:01:26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决定创业之前先看看这本书

如果要创业,首先要明白这个“创”字。如果你开了一家餐厅,家常小炒,四川风味。这算是创业吗? 按德鲁克的定义,这不叫创业。虽然你进行了投资,承担着投资风险。但是你的业务与同行相比没有什么差异,也就是说你没有体现出这个独创性的创字。你进入到了一个原本就存在...  (展开)
Jack 2009-03-25 15:20:16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Notes

对于德鲁克的著作而言,读Notes远远不如读原著,读一遍的收获远远不如常常温习,下面算是给读过的人的温习吧。 0. 创新是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手段,企业家从事创新。 1. 创新即改变资源的产出,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2. 变化为新颖且...  (展开)
peterq 2009-01-15 20:30:23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能创造饭碗的人。 中国的富豪榜就是通缉榜,让自己好不容易更改掉的传统财富观念又死灰复燃。好在德鲁克的这本书不仅让自己理解了财富的正面意义,也让自己认识到,对现在的中国,有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是最可爱的人。初中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怎...  (展开)
28 2012-07-18 14:02:37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创新与服务精神

这是第二遍看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类比,很多人都说看《罗马假日》,第一遍是看奥黛丽﹒赫本,第二遍是看格里高利﹒派克;看《士兵突击》,第一遍是看许三多,第二遍是看成才;此书也一样,第一遍是看创新,第二遍的注意力就到了企业家精神了。此...  (展开)
飘渺孤鸿影 2018-01-07 23:02:37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总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书中德鲁克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质疑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前苏联经济学家,提出了“长波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会经历50-60年的盛衰长期波动。从工业革命来看,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论看起来正确。而德鲁克认为这一理论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美国经济演变,美国当时大部分的人...  (展开)
一心 2020-12-21 18:00:30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版

读书笔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在前苏联有一个经济学家叫康德拉季耶夫,这个人研究计量经济学。根据他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他就在测算整个经济的周期,准确地预言出了苏联的经济会下滑。后来,用这个模型人们多次成功地预测到了经济周期的变化。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的时候,按照这个周期的预测,美国的...  (展开)
optman 2008-09-25 22:49:26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为什么要工作

又要到国庆黄金周了,各旅游景点又要人山人海了。为什么我们终日忙碌,连休假都要挤在一起?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工作?而又为什么,有人能够当老板,而多数人只能打工?为什么有人会失业,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如果说,工作是为了能有口饭吃。那么,为什么工作就有饭吃呢?...  (展开)
不要踩我尾巴啦 2020-04-07 16:38:06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创新与创业精神》读书报告

这本书的分为三个部分:创新实践、创业精神的实践、创业型策略。针对这三个方面,作者通过对政策与决策、机遇与风险以及机构与策略等进行分析,以大量现实中的企业实例讨论了什么是创新与创业精神,这些创新策略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问题。 在作者的观点中,创新并非只是发明,是...  (展开)
@鱼 2008-08-21 23:49:10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让梦想启航!

首先,为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85年所写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写一段话的话,那就是“值得每一位要或正要管理组织的人研读。”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在于实践,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是属于那种勇于创新的企业。对企业家精神的讨论彼得·德鲁克并不局限于商业,而...  (展开)
何金水 2020-10-28 21:24:38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本书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有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有目的的任务和系统化的工作。 它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的一部分。 企业家精神既非科学又非艺术,而是一种实践。 引言 企业家经济 管理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世纪20年代...  (展开)
viwl4887 2006-07-03 11:00:29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互联网没有什末不同~

花了一个周末读完这本书,一边读一边心有戚戚焉。:) 创业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绝对没有少,而且任何一个时代高潜力行业在发展初期的泡沫也都如此之。。。 今天的互联网 有如此之高的泡沫并没有什末不同。 具备什末样的本事 才能生存下来?并且变成优秀的好公司?  (展开)
柏林见心 2006-05-22 19:36:39 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版

思想长存德鲁克

萨伊在200多年前为创业下的定义:创业家就是要标新立异,打破已有秩序、按新的要求重新组织。这也是熊彼特所言,创业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性的破坏”。 他在《动态经济学理论》中认为,由创新活动造成的动态不均衡,是正常的经济体系的常规现象,也是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核心。...  (展开)
小一瓜 2019-10-06 23:45:08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让大师来告诉我们创新是什么

第一本德鲁克的书,选择了“创新”这个主题来学习,首先是因为工作中感觉需要创新的地方太多,而我个人就算做出了创新也对创新的机制和本质理解的不够深刻,其次我想没有人会比研究了一辈子企业管理的德鲁克更能懂得创新的实质了,而这本经典作品应该是他老人家深入浅出之后的...  (展开)
sayers 2015-12-26 09:40:01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版

读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它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在他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他创新实践...  (展开)
周公度 2012-07-20 11:46:34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好像站在希腊的群山上

开阔、纵深、坦诚、从容、自然、细致、准确, 彼得·德鲁克好像站在希腊的群山上—— 诸人的独异品质,与抹之不去的拙劣惯性, 全部在他苛刻、冷静的眼睛之下: 每一刻都期待着美而险的卓越创造。 2012.7.19  (展开)
梦影 2012-06-19 16:45:34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如果没有回答和实践·····

如果大家看了这部书,没有自己回答和实践还不如不读。 我这段时间对这本书的提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观察,发现了目前市场上大小机遇有数十多个,我发现目前的兴起和衰退的行业和公司都可以在本书里得到部分理解。 关于创新来源方面举例子: 观念 创新方面的: 大家都知...  (展开)
蓝石头 2011-11-03 06:32:00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改变创新思维的书籍

读罢,有几点触动人心: 1、创新不是指高科技 2、例外事件给创新创造了条件,但只有极少数人抓住 3、日本的崛起与企业家社会的关系 4、创业的企业主如何定位自己,其中一个例子是一位创业者总是在创业之后等公司到中型规模就离开,继续创业,因为他很明白自己不再适合管理...  (展开)
纯阳书评 2019-02-08 11:34:04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版

德鲁克论创新

但凡年岁大一点的人都会同意一个道理,人的成功一半靠努力,一半要靠运气。而对一本书来讲,这个道理同样颠扑不破!这本书就因为刚好生不逢时,所以它的影响力不大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了。一则《公司的概念》是作者赖以构建管理学的大作,其光辉自然光芒万丈,而《管理的实践》则...  (展开)
傻人思维研习社 2016-07-04 13:29:32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版

创新对创意的启示 ——读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彼得·德鲁克所提出的创新方法已经摆脱了技术上的束缚,主要以整合信息为重要手段,作出正确的判断为目标。在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主要谈创新方法,但许多内容值得借鉴。创意人虽然不是创业者,但也应该具备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整合方面,创意人应该与企业家不相...  (展开)
Way 2011-03-12 17:32:10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版

静候企业家社会的到来

创业、创新或者企业家精神基本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依照“康德拉杰耶夫经济周期”(每50年一个周期)的理论所描述,每隔50年,科技发展的曲线将达到顶峰。在这一次周期中的最先20年里,最新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几种高成长的产业似乎表现得异常出色,但是这些产...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8条)

订阅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