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的书评 (68)

小清30年 2021-08-03 20:25:30

晋升锦标赛理论的前世今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之前有个复旦大学长江学者学国关的拥趸估计自以为读懂了周黎安的晋升锦标赛理论,还来喷我。我今天就好好教育一下这种估计连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都不会算只会看啥大佬自吹自擂的懂王。 周黎安的思路主线很清晰,结合钱颖一在2016年中国经济学奖的发言,配合周黎安自己写的那一篇...  (展开)
一般翼赞员 2020-03-30 14:02:05

笔记

一 导论 1.1 地方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几种中国发展的解释的批评和疑问: 中国经济起点低,增长潜力大 若照此说,则非洲增长潜力最大。事实上经济贫困是自我循环的。没有大推力很难走出此循环。 中国经济增长纯靠高投资支撑 依赖高投资是对的。但问题是中国为何能维持如此高...  (展开)
Laisky 2021-04-25 09:36:14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读后感与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也发布在: https://blog.laisky.com/p/gov-transform/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读后感与摘抄 点击购买 中国经济史 系列文章: 《渐行渐远的红利》读后感 & 摘抄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 摘抄 《中国的奇迹》读后感 & 摘抄 《城乡中国》读后感 & 摘抄 《红色资本》读后...  (展开)
warmcurrent 2021-02-28 18:38:33

违约的“华夏幸福”和周黎安书中作为政企关系样板的“华夏幸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梦幻联动 和“华夏幸福”牵扯上关系的诸多关联方恐怕这个春节过的并不幸福。 2月1日晚间,华夏幸福发布债务违约公告并召开债委会,透露华夏幸福及下属子公司发生债务逾期,涉及本息金额共52.55亿元。而截至2021年1月31日,公司可动用货币资金余额为8亿元,无法偿付金融机构...  (展开)
解忧公主 2020-04-10 15:20:29

扎实

好久没读过这么扎实的书了。 中国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就是行政层层外包+政治锦标赛双重压力的结果 政府治理有两个基本倾向: 一个是行政发包下的地方分权化倾向,事实上的行政控制权和自由裁量权向下层政府的集中和沉淀 二个是在行政治理手段的市场化倾向,政府官员的激励方式采...  (展开)
Ben 2023-03-19 12:10:52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与《狂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前前后后读了得有两个月了,内容很多,跟实际生活关联也很紧密,所以读得比较细。 书里的内容跟狂飙还挺能联系上,正好蹭个热度,把书里的概念套用到电视剧。 ----------------------- 首先,书里上来就提出了灵魂提问: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迎来持续三十...  (展开)
JensenABC 2020-12-15 21:07:01

隐性债务化解背景下的平台转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城投平台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从最初的公共财政预算出资转变为地方政府主导、银行贷款配合的模式。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新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开始确立,法人企业取代政府主导,对建设项目全程负责。以90...  (展开)
宋叶舟 2020-03-26 14:18:28

记的太多了

四个要素:属地原则,财政包干,行政发包,晋升竞争 中国政治应该是三层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众而不是当下流行的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分 激励问题:委托方与代理方。产生问题的原因:双方目标不同;信息不对称 激励理论: 契约激励(基本工资+计件):参与约束+激励兼容约束(代...  (展开)
Rainy 2023-04-20 20:51:54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热点课感悟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书指出:“与中国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一个艰难的制度转型和市场化过程,而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微妙又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受益于独特的制度安排,是理解书中提出的“官场+市场”模式的出发点。本书主要...  (展开)
Sisyphus 2022-10-01 14:57:13

韦伯的酒瓶与传统文化的酒

作者看得很通透。这本书帮我廓清了长时间困扰我的一个迷思——同样是韦伯意义上的科层制,我国的官僚体系与西方的官僚体系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书中的行政发包制理论给了答案。在科层制的外皮之下,我国的官僚体系实质是极具中国特色和文化渊源的行政发包内核;而西方官僚体...  (展开)
心中明了 2019-08-04 17:39:29

笔记

行政分包制,在组织内部的权威下,发包方对承包方有正式权力,承包方享有剩余控制权,并不是像其他国家一样,发包方与承包方平等。以属地管理为特征的行政发包制又赋予了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和实际控制权。 通过层层发包代替专业化分工和一体化协调,最小化总部协调功能,以承包...  (展开)
琴耕 2020-12-26 17:46:51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书摘若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几组问题 · ①当中国政府体制以政治集权为特征,那为什么地方政府还能在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如何利用其独特的政府体制和区域经济特征设计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从而获得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难以看到的激励效果和增长绩效?中国改革前后见证...  (展开)
Chris 2024-01-21 01:15:00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阅读笔记

在过去的三十载岁月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诸多学者从政府角度出发,探究这一经济发展之谜,尤其关注地方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与中央政府的互动过程。然而,当我们拓宽视野,观察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往往会发现部分国家政府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究竟是什么...  (展开)
老狗 2022-11-13 20:31:39

由《转型中的地方政府》想到的

任何制度都是一种可信性承诺,其稳定性是以牺牲灵活性为代价。 ————————迪克西特 多关注“是什么“与”为什么“,而非“应该怎样”的问题。 ————————周黎安 理工强调精准,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描述。但是,当对众多细节问题进一步聚合之后,精准的回答就变得越...  (展开)
Orpheus 2022-05-15 15:27:19

用周老师理论看本轮疫情管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医疗配套相比GDP的增长恐怕不是政治锦标赛的关注重点,无法承受疫情向医疗资源更为薄弱的区域扩散。 2. 地方官员面临的常态绩效(今年更是5%的GDP增长)以及临时性聚焦(清零)的抉择两难。(至于是否有动过干脆负面溢出大家一块陪跑摆烂的想法,这个就不好说了)。 3. 党代...  (展开)
Liwenzhengdon19 2022-02-06 11:13:36

观点不错,但略显啰嗦

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价相当高。当然要承认这本书核心的观点是有其新颖的地方,发包制度,竞争局面,这些观点都有相当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对很多现象的解释都有合理性,更主要结合历史传承的角度说明问题让人豁然大悟之感。但问题是书中有很多内容略显冗长,文献回顾太啰嗦,个...  (展开)
查无此人 2021-01-28 09:35:20

思维导图

本书主要提出了“行政发包制+政治锦标赛”的理论框架,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与治理问题。作者认为,这种纵向发包与横向竞争的结合互补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逻辑内核,解释了我国经济增长之谜,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弊端。结合这一理论框架,作者分析了我国众多富有特色的政治...  (展开)
初美 2019-05-13 20:02:13

从行政发包制+政治锦标赛理解政府行为

作者:周黎安 摘要: 1、物质和人力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被认为只是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增长的内在源泉,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是一国的制度安排。 2、制度的安排显然是重要的,因为任何投资都需要在一定的激励下发生,如果经济参与人感觉到投资的收益存在被剥夺的威胁,投资的热...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8条)

订阅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