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为什么读的书评 (34)

沙门 2011-03-25 08:58:49

读书何为

特里·伊格尔顿的书评(http://www.guardian.co.uk/books/2000/aug/20/classics)如此锐利,逼得我一再重读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的序言,以确认该书的价值。 几天前,我正打算写一篇关于读书的日志,顺手拿起《如何读,为什么读》,立刻被其电光火石般的序言击中。我感觉...  (展开)
drunkdoggy 2011-03-09 09:42:50

布鲁姆的耶鲁公开课

记得五年前刚刚读完《西方正典》,我在扉页上写:此书可缩减为现有篇幅的四分之一。五年后《如何读,为什么读》中译本问世,我要恭喜布鲁姆和他的读者们——他做到了。 如果说《西方正典》是布鲁姆的专题研讨课,那么《如何读,为什么读》就是他的西方文学专题欣赏课。当你读...  (展开)
局短 2011-01-23 22:15:18

布鲁姆的朝圣之旅

在西方文学研究界,哈罗德•布鲁姆是个十足的异类,一方面,他列出的那些伟大的书的清单,被英国批评家约翰•凯里讥讽为 “当然不是给人类看的,它们倒更像是发送给上帝的期末汇报,好让他老人家看看他的人间子民们是多么具有文化修养“,把布鲁姆说得像个陈腐的学院...  (展开)
读书敏求 2011-06-18 10:59:11

文学是善的一种形式

文学是善的一种形式 顾文豪 刊于2011年6月18日《文汇报》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有个颇有意味的段落,罗格医生拿《费加罗婚礼序曲》堵住伯蒂的耳朵,请他大声诵读莎翁名段“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伯蒂满心疑虑战战兢兢,浑然不觉自己其实读得酣畅雄浑...  (展开)
思郁 2011-03-08 13:41:55

“普通读者”哈罗德·布鲁姆

“坏作品永远是一样的,伟大的作品却千差万别。” 哈罗德·布鲁姆的《如何读,为什么读》一书中可以抽离出很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金句”,以上这句话还算是很平易的,但这句看似普通戏仿而来的句子却已经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读”的问题。当然,“如何读”和“为什么读”永...  (展开)
飘来飘去 2011-06-06 10:16:33

我们没有时间读太多坏书

读的书越多,人老的越快。 读一本书,陪着书中人走过一段又一段漫长的旅途,到最后,无论是身心俱疲还是得到了治愈,终究都会无可避免的老去。一个真正的读者总会不知不觉间将书中人的人生经验植入自己的记忆之中,再去观照、思考和反思,最终比书中人老的更快。直至掩卷那一刻...  (展开)
齐物秋水 2011-02-17 13:28:51

阅读传统正典以祛除谵妄的魅影

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是一个执着的老人,他对莎士比亚的热爱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在其批评体系中,莎士比亚覆盖着整个天空,洞穿了所有的认知;因之,布鲁姆为这位文学巨擘写就的研究著作,其书名直接将“莎士比亚”等同于“人的发明”。有着如此的热爱,在新书《如何...  (展开)
幽天临渊 2014-03-24 21:24:00

一种文学观,一种生活

读任何文学评论,都要留意评论者自己的背景、取向和风格,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在评论中。没有任何一种评论是“纯粹”的。伊格尔顿对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这本文学评论书的评论值得一读(http://site.douban.com/106910/widget/notes/1949132/note/138867580/)。无论你是...  (展开)
嘉木 2020-06-03 13:33:04

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

昨晚读完了Harold Bloom的How to Read and Why,很惭愧里面有许些大部头的名著没有读过,但并不影响沉浸于这本书的极佳心流体验。 书中提到了两种读书能提供的体验,一种是“作为知识性的吸取”,另一种是“作为启迪”,能提供前一种体验的好书很多,但能提供后一种体验的书,...  (展开)
Mr K 2013-07-23 11:49:28

如何读,为什么读

读一本书,陪着书中人走过一段又一段漫长的旅途,到最后,无论是身心俱疲还是得到了治愈,终究都会无可避免的老去。一个真正的读者总会不知不觉间将书中人的人生经验植入自己的记忆之中,再去观照、思考和反思,最终比书中人老的更快。直至掩卷那一刻,不胜唏嘘恍如已经活完了...  (展开)
东篱小居 2011-09-05 21:22:44

黄灿然先生的糟糕译本

黄灿然先生居然把somber reflectiveness (原版37第四行)译成“清醒的省思”(怎么读,为什么读p22,第二段),黄先生,你在误人子弟啊,somber和sober你也分不清就敢译这部巨著!  (展开)
三衍九思 2015-10-28 11:46:53

读经典就是为了找到自我

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 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像鲁滨逊那样在一个孤岛上自食其力,丰衣足食。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来说,就意味着人类必然要过一种群体的生活,也...  (展开)
我的一半 2013-07-25 11:29:24

我觉得这本书翻译得不好

我很惭愧…我看了也就几页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我觉得翻译的完全不通顺…翻出来都是汉字,但是放在一起就不叫中文 -.- 希望(很有可能)是我水平太低领会不了这翻译的奇妙 -.- 体会:以后不管是买书还是下载书都先看一部分再决定买不买 -.- 太伤心了… 我认为的“翻译差”举例...  (展开)
Li 2012-02-06 18:21:42

读什么与为什么读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只有在科技不发达的闭塞年代才有可能成立:能读万卷书,是因为竹简上刻不了几个字,万卷也没有多少内容。 而现在动辄几十数百万字的出版物,不要说读万卷,以一月精读两本书的速度,一年也仅能读24本,一生不过千余本。 不过好在当你读的越多,越知道哪些...  (展开)
kitty12250422 2011-08-27 22:20:50

如何读,为什么读文学作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就是这本书的内容。 在《如何读,为什么读》的书名背后隐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读,为什么读的大前提——读什么? 其实不管从书系名——名家文学讲坛——还是从目录都很清楚的表明,这本书的内容是如何读,为什么读文学作品。更确切地讲,是指...  (展开)
juno 2020-04-28 21:44:10

我就想问问那些给这本书打高分的人

随手翻,随便摘录几句你们品品 “但是《帕尔马修道院》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密切关系,要强于与拿破仑以滑铁卢告终的巨人生活” “因为爱玛·伍德豪斯和伊丽莎白·班内特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我们努力以这两部小说应得的方式阅读它们,是非常有用的” “他是一位好玩的犹太...  (展开)
eyescoffee 2011-08-28 16:24:48

唤回重读的欲望

这位布鲁姆先生,出生于1930年,所以,被称为老学究或者老头儿倒也不为过。看到有人在豆瓣转来英国批评家约翰凯里对他的讥讽,说他列出来得伟大作家的清单——“当然不是给人类看的,它们倒更像是发送给上帝的期末汇报,好让他老人家看看他的人间子民们是多么具有文化修养”—...  (展开)
五月雨 2023-09-30 23:43:45

摘录

P3. 我们读书不仅因为我们不能认识够多的人,而且因为友谊是如此脆弱,如此容易缩减或消失,容易受时间、空间、不完美的同情和家庭生活及感情生活种种不如意事情的打击。 P9. 自我信任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心灵的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没有经过多年深读是不可能的。 P13. 其...  (展开)
我爱古诗词 2023-01-06 22:58:08

书摘

斯宾诺莎曾有一句名言,称重要的是我们学会爱上帝而不期望他也会爱我们。 屠格涅夫像亨利·詹姆斯一样,从莎士比亚那里学到更微妙的东西:看似平凡的事物的神秘性,那是对永远在扩展的现实所作的艺术处理。 契诃夫的信条是你将认识真理,而真理将使你绝望,只不过这个阴郁的天...  (展开)
周叶 2022-04-16 22:36:56

一个莎士比亚激推人的推荐书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住手吧布老师,已经哪儿哪儿都是莎士比亚了!!!几个分析诗歌的重要思路,visionary, feeling, power, dramatic and lyric. 短篇小说是一种结构,布鲁姆怀疑象征的可靠性,认为篇幅或许会影响它的铺设。 长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倾向,人物的两个系统,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独白的...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4条)

订阅如何读,为什么读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