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酵方式与酒的生成
曲蘖起源于天然存在而完成于人工合成。麦谷经雨淋之后,或久藏迂湿之后,常常发霉,只要把霉谷捣烂作为培养基,曲霉菌就会在其中大量繁殖,从而制造出酒曲。 谷物在一定条件下即会发芽,发芽时其生物体会产生淀粉酶,作用于淀粉质,使部分淀粉自然转化成糖,这时的谷芽已经是一种含糖量少的酿酒原料了。古代西方人造酒常以此为原料。如果此时把谷芽捣烂,将其作为培养基,便能促进霉菌和酵母的繁殖,这就制成了蘖。曲蘖的发明为中国谷物发酵酿酒提供了转化条件。 2.曲和蘖,酒和醴 我国早期文献对曲蘖已有记载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如《尚书·说命下》有云:“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礼记·月令》在谈及酿酒条件时曾强调:“秫稻必齐,曲蘖必时。”许慎《说文解字·米部》载有“麴”的古字和“檗”字,释云:“麴,酒母也”;“檗,牙米也”。麴,后来亦写“粬”、“麯”,即现代简化字“酒曲”之“曲”。檗,后来写作“蘖”。《玉篇·麦部》载:“麴,米麦蘖总名。”又载“麯,俗麴字”。《集韵·屋韵》释“麯”:“或作粬。”刘熙《释名·释饮食》载:“蘖,缺也;渍麦覆之,使生芽开缺也。”于上可知,古人都认为曲蘖是由两种不同培养基而制成的原始酒母。 就谷物酿酒而言,用曲酿造和用蘖酿造,将会产生两种不同浓度(指酒度和糖度)的酒。曲的发酵力强,能使淀粉糖化后充分酒化,而檗的发酵力弱,虽能使淀粉充分糖化,但酒化程度不高。因此,在先秦时代,人们通常把用曲酿出的酒称作“酒”,而将用蘖酿出的酒称为“醴”。当然,古人有时也将酒醴并称为“酒”。 引自 二、发酵方式与酒的生成
159人阅读
夏天别走老霸王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三、现代学者的研究
然而,到了1979年,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墓葬发掘出一组成套的酿酒用具,有沥酒漏缸、接...
-
三、现代学者的研究
从物质本身的结构来看,易于酿酒的原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糖蜜类,一类是淀粉类。糖蜜...
-
二、发酵方式与酒的生成
-
第三节 酿酒器具与信息传递
据此可言,单凭一件器物,还不足以确证其属于酒器,更不足以说明酿酒出现。要想准确判断中国...
-
三、商代的酒器文化
商代青铜酒器大体可分为酿酒器、贮酒器、盛酒器、送酒器、温酒器和饮酒器六大类型,但同一酒...
> 查看全部1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