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31 作为风格样式的“写意”
通过以上论证可知,“写意”起初并非用于修饰绘画,而是多指抒发情感、倾吐心意。画学著述首见使用“写意”一词,系北宋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且意指“写物象之意趣”。元代,“写意”主要指豪放不羁、不求形似的绘画风格。明代,“写意”多与“工致”“工细”相对而出现,指向不求形似,简率、精炼的绘画风格,继而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的画学著述之中。清代人所言的“写意”或“写意画”,多已成为界定绘画作品风格、样式的术语,与“工笔”相对。当代学者认为:“可以把写意画的传统用几句话来表述,这就是‘传神写意’‘笔精墨妙’‘不似之似’‘超以象外’‘迁想妙得’,还有‘笔墨为主’‘发挥水墨’。”从“写意”内涵演变的历程来看,其与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且生成的时间段较为接近。更为重要的是,二者均注重个性的发挥,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标举“逸气”和“士气”,追求潇洒脱俗的笔墨情趣,强调写意之神韵。由此可以认为,“写意画”概念的生成与其内涵的演变,伴随着“文人画”的发展而发展。说明中国画在以水墨画为主流形态的语境下,绘画已不再局限于“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功能,而更倾向于画家借此表达自我情感与精神。“写意”,绝非简单的指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也指代中国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更是蕴含了中国士人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怀。因此,“写意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涉及中国画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讲求写意也就是讲求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 引自第330页
59人阅读
韧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113-114 “笔墨”概念的生成
画学术语中的“笔墨”一词,早期亦主要指笔和墨。关于绘画“用笔”的“笔墨”概念虽然出现得...
-
167 “泼墨”的内涵
20世纪,黄宾虹在董其昌“六墨”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留、圆、重、变”之五笔,又增加宿墨...
-
330-331 作为风格样式的“写意”
-
333 “写真”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
”现存文献中,“写真”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书《情采篇》云:“昔诗人什...
-
351 “写生”“写真”与“写貌”的关系
整体上看,传统中国画的“写生”逐渐取代“写真”与“写貌”,“写生”的对象已涵括了中国画...
> 查看全部1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