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闽的笔记 · · · ( 463篇 )
大卫·霍克尼 (1)
-
毕加索对艺术的态度
霍克尼希望效仿的是毕加索对艺术的态度,而不是由他创造的特定作品或风格的表象:在任何时刻从任何地方都能获得灵感的能力;当无法为其思想提供合适容器时就抛弃技法的能力;相信冲动而快速自发地进行创造的能力...
最近阅读 · · ·
- 9月10日
-
读过
发条鸟年代记
十几年前读,记得开头,那看似平常的一天,没想到一切竟然朝失控的方向去了。十几年后再读,记得末尾,“一个输得体无完肤的人,一个失败者,没有任何资格的人”。但只要记得,时机恰当的时候还是可以交付出来,“可以怀着比较安稳的心情消失而去”,可以“勇敢地步上美好的人生”。
- 8月17日
-
读过
王尔德、叶芝、乔伊斯与他们的父亲
在不具备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直接去读这本书是困难的,但是儿子和父亲这个主题,以及托宾考据般的讲述,蕴含着令人着迷的魅力。正如书的英文标题所示,这种魅力背后是mad、bad和dangerous,用一句中国俗话来讲就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过我是怀着试图找到和解办法的心情来读这本书——即便路程崎岖,但还是要前进,只要认真努力,也是会前进的。我相信会是这样。
- 7月12日
-
读过
好天气
这个小说的篇幅是真长。读的时候,我总想起汪曾祺说过的一个意思:长篇小说当然不是篇幅很长的小说,也不是一个历史性的长卷(大意)。一直以来,和一些人一样,我也觉得苏童的长篇远不如短篇,但问题出在哪里,一直琢磨不出个所以然。如今读了《好天气》,感觉有些想通了。苏童的文学气质偏阴柔、有鬼气。这种气质最适宜的呈现方式,是凝结成稀有金属(短篇),放射出摄人的光。这也是苏童对生活贡献出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抻成长篇,感觉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 6月7日
-
读过
素食者
读这本小说时我想起了一个词:深刻。作者用一种决绝的写作态度钻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探究隐秘里的斑斓,而一旦暴露便会氧化归于黯淡,只剩斑驳的痕迹。书里展现了各种各样的暴力,带着先入为主的意见但化作温柔面目出现的暴力,是最令人绝望的。
- 6月4日
-
读过
长岛
故事因长岛而起,但主要的场面并不发生在长岛。作为《布鲁克林》二十年后的故事,人一生的际遇和羁绊,原来可以在看似平淡无奇之后平地惊雷,戛然而止但谈不上收场。于是,长岛也就成了一个隐喻,人生漫长的道路走到头,原来只是一座长长的孤岛。
- 5月2日
- 想读 鲁迅的饭局
- 1月14日
- 在读 奥斯丁问题
- 1月5日
-
读过
儿女风云录
前些年王安忆说过,到了这个年纪,写什么是大问题,因为标准比以前更严了(大意)。因此我很好奇突然出来的这个长篇,可惜看得很累,算不上好看。我用来例证的理由可能有点怪,在于年代的榫头没对上。书里上来就写道,瑟的“出生年月是个迷”。其实通过后面的蛛丝马迹,完全可以拼贴出一份履历表,相信王安忆创作时也有这样一份表。但我算来算去总感觉起码差了一两年。最坚实的证据是,瑟去美国十八年后老姑婆去世,之后选择折返中国,碰巧是2008年。那么倒推回去,去国应是1990年或更早。可再往前,家人动出国念头是瑟从香港回来之后。在港期间,瑟与前妻的父亲有一番对话,对方分明提到了南巡讲话,即1992年。于是整个线索就有些拧了。这用来说别的作者可能有些不对路,但王安忆是写实主义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1月1日
- 读过 舞.舞.舞(下)、舞.舞.舞(上)
- 2024年12月30日
- 想读 非凡的时光
- 2024年12月26日
- 读过 偶然的创造、被遗弃的日子
- 2024年12月25日
- 读过 史诗的罅漏里、罗马日记
- 2024年12月22日
- 想读 纽约客故事集
- 2024年12月9日
- 在读 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 2024年12月5日
-
读过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这本书可能是村上小说里背景乐出现最晚也是最少的一次,也是性行为描写最少的一次,还是叙述方式没有一以贯之的一次。我不知道这否和村上到了一定的年纪有关,但和现阶段我对人生的看法是契合的。人生那么长,确实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会有不同的感受,没有那么多的一以贯之。但有一点又确实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从来就是自己面对自己。
- 2024年10月18日
- 想读 “组织起来”
- 2024年9月16日
- 想读 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
鲁闽收藏的丛书 · · · ( 5套 )
-
宪政古今译丛( 共11册 ) 7人推荐
-
企鹅经典( 共142册 ) 311人推荐
-
人文与社会译丛( 共246册 ) 395人推荐
-
现代政治经济学前沿译丛( 共20册 ) 8人推荐
-
短经典( 共90册 ) 716人推荐
鲁闽的书评 · · · ( 59篇 )
> 没关系,可以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