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闽的笔记 · · · ( 463篇 )
大卫·霍克尼 (1)
-
毕加索对艺术的态度
霍克尼希望效仿的是毕加索对艺术的态度,而不是由他创造的特定作品或风格的表象:在任何时刻从任何地方都能获得灵感的能力;当无法为其思想提供合适容器时就抛弃技法的能力;相信冲动而快速自发地进行创造的能力...
最近阅读 · · ·
- 5月2日
- 想读 鲁迅的饭局
- 1月14日
- 在读 奥斯丁问题
- 1月5日
-
读过
儿女风云录
前些年王安忆说过,到了这个年纪,写什么是大问题,因为标准比以前更严了(大意)。因此我很好奇突然出来的这个长篇,可惜看得很累,算不上好看。我用来例证的理由可能有点怪,在于年代的榫头没对上。书里上来就写道,瑟的“出生年月是个迷”。其实通过后面的蛛丝马迹,完全可以拼贴出一份履历表,相信王安忆创作时也有这样一份表。但我算来算去总感觉起码差了一两年。最坚实的证据是,瑟去美国十八年后老姑婆去世,之后选择折返中国,碰巧是2008年。那么倒推回去,去国应是1990年或更早。可再往前,家人动出国念头是瑟从香港回来之后。在港期间,瑟与前妻的父亲有一番对话,对方分明提到了南巡讲话,即1992年。于是整个线索就有些拧了。这用来说别的作者可能有些不对路,但王安忆是写实主义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1月1日
- 读过 舞.舞.舞(下)、舞.舞.舞(上)
- 2024年12月30日
- 想读 非凡的时光
- 2024年12月26日
- 读过 偶然的创造、被遗弃的日子
- 2024年12月25日
- 读过 史诗的罅漏里、罗马日记
- 2024年12月22日
- 想读 纽约客故事集
- 2024年12月9日
- 在读 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 2024年12月5日
-
读过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这本书可能是村上小说里背景乐出现最晚也是最少的一次,也是性行为描写最少的一次,还是叙述方式没有一以贯之的一次。我不知道这否和村上到了一定的年纪有关,但和现阶段我对人生的看法是契合的。人生那么长,确实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会有不同的感受,没有那么多的一以贯之。但有一点又确实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从来就是自己面对自己。
- 2024年10月18日
- 想读 “组织起来”
- 2024年9月16日
- 想读 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
- 2024年8月11日
-
读过
猫鱼
《论语》里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让过去成为过去,确实是一种恰当的处世方式。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人生是值得的,尽管时间的河不会倒流,过去总会以一定的方式重新回来。陈冲用独特的文字节奏和叙事逻辑,以极具画面感的表现方式,从一连串可靠又或者不可靠的记忆里,呈现出写作那个当下或者那个阶段对记忆的理解,也就是回忆。从记忆到回忆,是质的变化,是让过去重新回来的恰当方式。书的最后部分节选了陈冲哥哥陈川写的东西,正如陈冲二姨所说,陈川写的确实比陈冲写的更好看。
- 2024年7月30日
-
读过
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
肖蔚云等老一辈法学家虽然年轻时确实被耽误了,但是在拨乱反正之后,确实碰到了难得的开放时代,在学以致用方面达到了后辈学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的人生称得上是一场半生颠簸、晚晴珍重的奇遇。这本书的论述自然有其局限,不过其中蕴含的一切重新开始的朝气和锐气,是可贵的、醉人的。随着现行宪法诞生的,是一种对更加文明现代的社会运行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的希冀。
- 2024年7月11日
-
读过
王安忆的浙大文学课
这段时间断断续续反反复复把这本书看了好几遍,用王安忆在序中的一个比喻,确实是掉进了一个坑。但谈不上细读,有的部分确实反复看过稔熟于心,有的部分则是次次匆匆跳过。最大的感受是,虽然写作生涯已经过了几十年,但是王安忆仍然秉持一颗赤子之心,毫不媚俗,一如既往顺着自己的节奏、沿着自己的轨道,去认真求索,可能用的是笨功夫,但收获是扎实的。
- 2024年7月6日
- 想读 政治的视野 第二卷、政治的视野(第一卷)
鲁闽收藏的丛书 · · · ( 5套 )
-
宪政古今译丛( 共11册 ) 7人推荐
-
企鹅经典( 共142册 ) 311人推荐
-
人文与社会译丛( 共246册 ) 395人推荐
-
现代政治经济学前沿译丛( 共20册 ) 7人推荐
-
短经典( 共90册 ) 716人推荐
鲁闽的书评 · · · ( 59篇 )
> 没关系,可以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