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憨˙Ꙫ˙对《进化心理学》的笔记(13)

陈小憨˙Ꙫ˙
陈小憨˙Ꙫ˙ (平和有光)

读过 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 书名: 进化心理学
  • 作者: David M.Buss
  • 副标题: 心理的新科学
  • 页数: 506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07-6
  • 第7页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包括三个必要成分:变异、遗传和选择。当某些遗传变异比其他遗传变异带来更高的繁殖成功率时,自然选择就会发生。自然选择被定义为由于遗传变异的不同繁殖成功率,从而导致有机体的性状随着时间发生改变。 达尔文性选择理论被用来解释那些有利于择偶成功的人类特性的进化过程,它一般通过同性竞争和异性选择来发挥作用。在同性竞争中,胜利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从而更有可能繁殖成功。性选择的这两种过程相互交织,导致了进化的发生,即由于交配成功率的差异而发生的性状改变。

    2013-06-06 20:06:30 回应
  • 第45页 人性的起源

    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遗传设计差异所带来的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主要操作成分。 进化过程的三大产物: 1.adaptations:遗传的、能稳定的发展起来的特征;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在进化过程中,它们比群体中存在的其他设计特征更加有助于有机体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 2.by-products:不能解决适应性问题,也不具备功能设计;它和那些具备功能设计的特性相伴而生,是因为他么碰巧伴随着适应器。 3.noise:由偶然的突变、环境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或者发展过程中的偶然因素所产生的。

    2013-06-06 20:15:28 回应
  • 第51页 进化分析水平

    一般进化理论占据了最高的位置,它通常被理解为现代内含适应性理论。中级理论必须和一般的进化理论相一致,但并不是从它那里衍生出来的。源于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或行为的具体化假设,都来自于某个中级水平理论。而且,每一个具体的进化假设都能生成许多具体的、可加以检验的预测。根据经验论据的不断积累,研究者决定每一个假设和理论是否得到支持。这个过程可被称为形成检验和预测的理论驱动或“自上而下”策略。 第二种方法是从已知的或观察到的现象开始着手,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就能够形成关于这种设计特征的潜在功能的假设。这种自下而上的方法被称为reverse engineering。

    2013-06-06 20:24:43 回应
  • 第75页 以现代进化理论确认适应性问题

    1.生存和成长的问题:让有机体存活到能够繁殖的年龄。 2.择偶问题:选择、吸引并保留住配偶,进行繁衍所必须的性行为。 3.抚养问题:帮助后代生存和成长,让后代存活到能够繁殖的年龄。 4.帮助遗传亲属的问题:帮助拥有你的基因拷贝的遗传亲属获得繁殖成功。

    2013-06-06 20:47:21 回应
  • 第85页 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

    获得食物是最重要的生存问题之一。除了食物短缺之外,有机体还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该吃哪些食物,不该吃哪些食物,以及如何获得那些能吃的食物。人类进化成杂食动物。对富含卡路里的事物表现出特定的偏好;拥有特定的机制来让我们避免有毒的东西(比如对粪便的厌恶反应)。拥有特定的机制来排出毒素(比如呕吐、咳嗽、打喷嚏、腹泻等)。人类还采用香料来杀死食物中滋生的细菌。我们之所以喜欢喝酒,有可能是起源于我们对祖先对成熟水果的偏爱,因为熟透的水果中往往包含有少量的乙醇。 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获得食物的?男性狩猎,女性采集,或许偶尔食用动物的腐坏尸体。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反应出狩猎和采集的适应器不同。一般而言,女性在空间定位的记忆能力上强于男性,而男性在物体的心理旋转、辨别方向和阅读地图的任务中要比女性表现得更好。 生存的另一个适应性问题是,寻找栖身之所。人类已经进化了对资源丰富而且视野开阔的风景的偏爱,这些特征通常模仿了我们祖先在非洲大草原的居住环境。 人类已经进化了对许多事物的害怕还避免威胁到生命的恶劣条件。比如,怕蛇、蜘蛛、怕高和陌生人。这限额适应性的反应模式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而且只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才会出现。比如说,怕高和陌生人的反应通常在婴儿开始学会爬行的时候,因为爬行有可能导致摔伤或被陌生人伤害。除了害怕反应之外,人类的注意模式也表现出某种可预测的偏向他们能从一堆非危险物的图片中轻易的挑选出蛇和蜘蛛来。我们还有一种听觉偏向,它让我们在听到危险声音来源时能更早的做出反应以避免危险。年仅三岁的儿童就已懂得人与捕食者相遇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并能理解死亡做表示的复杂含义。 人类已经进化出许多适应性机制来抵御疾病和寄生虫,比如发烧和血液铁含量下降。 既然生存对于有机体是如此重要,那人为何不能活得更久呢?衰老理论提供了答案。基本上,选择作用在生命早期更有影响,因为生命早期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可能影响到一个人后来的整个繁殖期。但是,当人变老的时候,选择压力减弱了;更为极端的情况是,死之前所发生的厄运几乎不会对你的繁殖行为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意味着,选择倾向于那些在生命早期带来巨大收益的适应器,即使它们有可能让人类在晚年时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男性的睾丸激素的产生保证了人们在年轻时拥有更高的求偶成功率,但它后来却诱发前列腺癌。 自杀念头在这些人群身上最为普遍:繁殖潜能较低(未能在异性恋爱中获得成功)、身体状况不好,未来的经济情况不妙,或者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重大负担。人类可能已经进化了对情境十分敏感的心理机制,用于评估自己未来的繁殖可能,以及自己为家属带来的净代价。

    2013-06-06 21:35:23 1回应
  • 第128页 女性择偶偏好

    长期择偶的适应性问题以及假设的解决方案: ①选择有能力投资的配偶:好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较长的年龄,抱负、勤奋,体格、力量、运动技能 ②选择愿意投资的配偶:可靠性和稳定性,爱与承诺的线索,积极与孩子互动 ③选择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子女的配偶:体格(身高),力量,勇气,运动技能 ④选择更适合为人父母的配偶:可靠性,情绪稳定性,亲和力,积极与孩子互动 ⑤选择可以相互适应的配偶:价值观接近,年龄相仿,相似的人格特征 ⑥选择健康的配偶:性魅力,对称性、健康程度

    2013-06-06 21:49:09 1人推荐 30人喜欢 回应
  • 第157页 男性的长期择偶策略

    已婚的远古男性拥有许多优势。他们更有可能找到一个性伴侣,特别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伴侣。同时,结婚使他们更确定自己的父亲身份,因为他们拥有妻子的持续的、专属的或支配性的性接触。在适应过程中,男性也从婚姻中受益,他们对家庭的投资和父爱的保护,增加了他们孩子生存与繁殖的成功率。 男性在选择长期配偶时面临着两个重大的适应性问题。首先是如何辨别有高生育力和搞繁殖价值的女性--能够成功养育后代的女性。男性判断女性吸引力的标准是依据那些能体现女性生育能力的线索,这是进化而来的。这些线索中最重要的是年轻和健康,包括光洁的皮肤、丰满的嘴唇、小而低的小额、对称性、洁白的牙齿、没有伤疤和感染以及较低的腰臀比例。 男性偏好年轻的女性是因为人类择偶时是以婚姻为中心。本质上来说,男性所要求的并不是女性的年轻这一品质本身,而是与此相关的繁殖价值或者生育能力。青春期男子偏好比自己稍微年长的女性,这是因为稍微年长的女性比青少年同龄或更年幼女性有更高的生育力。 第二个重大的适应问题是父子关系不确定的问题。在人类进化历程中,那些漠视该问题的男性就有可能冒着抚养别人子女的危险,浪费大量的精力却不能成功抚养后代。在择偶过程中,至少有两种偏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premarital chastity, postmarital sexual fidelity。觉察忠贞度的更普遍的解决方法是利用这一线索,即女性和其他男人发生性关系的可能性。男性既希望拥有一个迷人年轻性感的妻子,同时还希望她坚贞不移。 男性的择偶偏好影响了实际的择偶行为。其一,对征婚广告的反应显示,男性更偏好那些声称年轻且面容姣好的女性。其二,在世界范围内,男性实际上娶比自己年轻约3岁的女子为妻;离婚的男士再婚时往往会娶一个更加年轻的,第二次婚姻时夫妻年龄相差5岁,第三次相差约8岁。其三,女为悦己者容,女性往往热衷于美容来提高性魅力,标明她们对男性的偏好有所反应。第四,女性往往通过贬低容貌或者品行还诋毁对手,这些策略都使得对手与男性的长期择偶偏好相背离,因而能降低对手吸引力。

    2013-06-06 22:32:57 回应
  • 第187页 短期的性关系策略

    根据trivers的亲代投资和性选择理论,远古男性在短期关系中获得的繁殖收益是直接的--使更多女性成功受精就可能繁殖更多子女,从而增加后代的数量。有经验证据表明,相对于女性,男性对短期关系有更大的欲望。男性更希望有多个性伴侣,交往中能更快进入性关系阶段,并在短期关系时降低择偶标准。男性拥有更多的性幻想,而且多数幻想都涉及多个性伴侣,他们有更多的婚外韵事,而且更经常的光顾色情服务业。对性的多样性需求是性心理一个最大的、已经被反复验证并具有跨文化一致性的性别差异。 历史上确实存在女性参与短期性关系的相关证据。生理线索包括男性的睾丸大小及射精量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在进化历程中存在着精子竞争--在同一阶段,不同男性的精子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获得一个女性的生育权。从进化观点来看,女性也不可能不为任何收益而发生短期关系。 女性可能获得无种类型的适应性收益:经济收益或者获取物质资源,遗传收益,更换配偶,获得性技巧和操纵配偶。 性别比例是影响短期择偶的背景因素之一--女性比例大时双方短期择偶的概率都比较高。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配偶价值,即对异性的性魅力。对男性而言,自我知觉的配偶价值较高的男性往往更容易发生短期关系,他们一般较早发生第一次性关系。但是,通常自尊较低的女性更容易发送短期关系,她们拥有更多性伴侣,并偏好没有依赖与承诺的性关系。

    2013-06-06 23:15:30 回应
  • 第216页 亲代抚育问题

    为什么母亲往往比父亲提供更多的亲代抚育的三种假设: 1.父子关系的不确定假设--男性比女性投入更少是因为他们对假定的后代贡献基因的概率更少,母子关系的确定性是100%,而父子关系的确定性低于100%。 2.遗弃假设--谁可以先遗弃子女,由于许多物种都是体内受精,因此雄性可以成为率先遗弃孩子的人。 3.择偶机会的代价假设--付出亲代投资的男性的代价高于女性,因为这种投资使他们丧失了其他的机会。当前证据更支持父子关系不确定假设和择偶机会代价假设。 亲代投资的进化机制至少对以下三种背景因素敏感: 1.与后代的亲缘关系,孩子真的是我的吗? 2.后代把亲代抚育转化为适应性的能力,我的每一份投资对后代的生存和繁殖都是重要的吗? 3.用于后代投资的资源的其他可利用途径,我的某一份投资最好是用于自己的子女还是用于其他活动,诸如为姐妹的子女投资或是争取其他的择偶机会? 父母-子女冲突的进化理论: 1.母亲-子女冲突在子宫中就发生了,例如围绕胎儿是否会自发流产的冲突; 2.随着双方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子女的重视程度往往高于子女对父母的重视程度。

    2013-06-06 23:44:20 1人喜欢 回应
  • 第248页 亲属关系问题

    Hamilton的内含适应性理论:c<rb。如果利他行为的受惠者所获得的收益b乘以受惠者携带利他者基因的概率值r之后,仍然大于利他者自身所付出的代价c,那么这样的利他基因就能够得以进化。 内含适应性理论在人类身上的应用:1.应该存在一组特定的涉及亲属关系的进化心理机制,这些机制能用于解决同胞、半同胞、祖父母、孙祖和姑姨叔舅等亲属所带来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2.性别和世代是区分亲属的主要类别,因为这两个维度限定了一个人的适应性载体的重要特征,如男性亲属的繁殖数量上限要高于女性亲属;年轻亲属的繁殖价值要高于年老亲属;3.亲属之间的亲近感是有大小之分的,而遗传相关度则是这种亲近感的只要预测指标;4.合作行为和亲属关系的稳定性是遗传相关度的函数;5.年老的亲属和鼓励年轻成员向遗传亲属(如年老亲属的同胞)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而这超出了年轻成员本来的利他意愿;6.一个人的家庭角色僵尸他/她的自我认同的主要成分;7.在无亲属关系的情况下,人们将会利用亲属称谓词来影响或控制他人。 根据Stephen Emlen的观点,家庭是指子代在成年后继续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场所。家庭是在这两种条件下产生的:1.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 还未找到合适的繁殖空缺;2.familial benefits model, 留在家里能获得显而易见的收益,比如增加存活机会、提高竞争能力、为家庭成员提供帮助或者从家庭成员那里获得帮助。 从Emlen的理论做出一些推测:1.当子代缺乏合适的繁殖空缺时,家庭就会形成; 但一旦子代获得了繁殖的合适途径,家庭就会解体。2.一个家庭拥有的资源越多,它也会更加稳定和持久。3.在家庭内部,非互惠式帮忙抚育幼小亲属的行为比较常见,而在其他无亲属的群体中比较少见。4.和其他无亲属关系的群体相比家庭内部的性攻击应该很低,因为人类已经进化了避免近亲交配的心理机制。5.当繁殖者死亡或离开之后,其他的家庭成员会因为争夺这个繁殖空缺而发生冲突。6.当现有的繁殖者死亡或者离开后,如果一个和家庭成员毫无遗传关系的人试图来填补这个繁殖空缺,那么必将导致sexual aggression的增加。 Emlen的理论收到了以下几点批判:1.人类的家庭可能是群体竞争的产物,因为建立在亲属关系基础上的大规模联盟在群里与群里之间的竞争中非常有利。2.人类和亲属之外的个体通过互惠式的利他行为来进行广泛的社会交换。3.无繁殖能力的帮助者,如更年期后的妇女继续为家庭发挥余热,而很少去寻找其他的繁殖空缺,这有助于家庭的稳定。 遗传相关度是亲属之间投资行为的关键预测指标。亲属关系越接近,投资也会越多。不过,当遗传关系收到父亲身份不确定性影响时,投资将会降低。继父母对继子女的投资也少于亲生父母。

    2013-06-07 00:32:13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陈小憨˙Ꙫ˙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534条 )

文学批评入门
1
理论入门
1
理想国
1
柏拉图全集(全三卷)
1
现代西方哲学
1
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上下)
1
总论
1
德国古典哲学
1
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上下)
1
西方哲学史讲义
1
Discourse on Method
1
古画新品录
1
西方哲学史(1-8卷)
2
走进审美王国
2
出世还是入世
1
西方思想史十二讲
1
判断力批判
1
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
1
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
1
怎样顺利通过答辩
1
研究生高分论文写作(第四版)
1
怎样顺利完成论文
1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1
芙蓉镇
1
西方法律思想(增订版)
1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
1
唐开国
1
毛泽东选集
1
筚路维艰
1
善的脆弱性
1
金刚经说什么
1
认知觉醒
1
张世英文集·第1卷:论黑格尔哲学三书
1
虚己以游世
1
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
1
西方美学史纲
1
无法还原的象
1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1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1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1
文化研究概论
1
艺术哲学
1
大隋兴衰四十年4.自杀王朝
1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1
康德
1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1
规训与惩罚
1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
4
康德的批判哲学
1
从康德出发
1
康德著作全集
1
康德哲学讲演录
1
丹托的艺术终结观研究
1
Aesthetics from Classical Greece to the Present
1
简明西方美学史读本
3
艺术史导论
4
西方哲学简史
1
社会交际心理学
1
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
2
武则天
1
西班牙同性婚姻合法化研究
1
肉体与石头
1
美术的故事
1
布迪厄:关键概念(原书第2版)
1
西方文论关键词第二卷
1
西方文论关键词
1
视听语言的语法
1
世界3:开放的图像学
1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1
图像学研究
2
视觉思维
1
艺术社会学
1
文化与符号权力
5
艺术发展史
1
艺术哲学
5
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
1
视觉文化与新的生活图景的构建
1
刑法学讲义
1
语言、空间与艺术
3
艺术的祛魅与艺术理论的重构
1
跨学科视域中的当代艺术理论
2
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
2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第1辑)
1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4
视觉文化的转向
1
政治学通识
3
戏剧艺术十五讲
1
艺术与视知觉
1
西方现代美学
1
渊默而雷声
1
宗白华讲美学
1
艺术与归家
1
诗论讲义(精)
1
文学创作问题六章
1
现代视野中中华古代文论系统
1
西方文论史教程
1
文学概论
1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4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
1
佛在敦煌
1
和与战的抉择
2
腐败
2
斯文
1
阁楼的大象
1
家族、土地与祖先
4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
谁的历史
1
广场与高塔
1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1
初识传播学(插图第7版)
2
看得见的正义
1
牛津大学哲学通识课:政治哲学
1
社会学的想象力
1
宪法学讲义
3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1
正义之心
1
美的进化
1
现代性与大屠杀
1
社会性动物
1
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
1
中国思想史论
1
另一种古史
1
武梁祠
2
给孩子的美的历程
1
中外美术交流史
2
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
1
华夏意匠
7
艺术史的艺术
1
风景与西方艺术
1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
1
中国美学通史(第8卷):现代卷
1
中国美学通史(第5卷):宋金元卷
2
中国美学通史(第4卷):隋唐五代卷
1
中国建筑艺术
1
1948:天地玄黄
1
主角与配角
1
典藏:经典世界名画高清图集
1
艺术哲学
1
从陈桥到厓山
1
朱熹的历史世界
2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
7
文明
1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1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1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
2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
8
两宋文化史
1
青藤白阳
1
南北战争三百年
1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1
美的情绪:西洋画派十二讲
1
达达和超现实主义
1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1
论绘画
1
宋画三讲
1
二十世纪艺术史
1
剑桥艺术史:18世纪艺术
1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
1
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
1
剑桥艺术史:古希腊罗马艺术
1
照夜白
1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1
艺术史方法与理论
5
美术鉴赏
1
艺术概论
6
图式与精神
1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
1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2
中国美术史纲
1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
1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12
中国经济史
1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
1
中国哲学简史
11
悲剧的诞生
1
构建之法
7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1
百年经济史笔记
1
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
5
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
1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
1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3
中国改革三部曲
1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
1
剑指Offer
1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2
区块链
4
卖晾衣杆的小贩为何不会倒
1
第二性
2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1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1
历史深处的忧虑
1
道德情操论
1
国家构建
1
雷海宗史论集
6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1
中国大历史(全新精校版)
4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3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1
美国秩序的根基
1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1
6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3
旅行的艺术
1
地理学与生活
4
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1
国富论
1
国富论(上册)
1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3
人生不过一场爱
1
法律人的救赎
1
启蒙的三个批评者
1
法律何为
2
江城
1
性之变
4
穷查理宝典
1
统计数据会说谎
1
法律史的视界
3
这个世界病了吗?
1
万物静观皆自得
1
中产阶级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
1
政府论(下篇)
1
东方历史评论(第3辑)
1
达·芬奇笔记
1
西方绘画大师经典画作赏析
2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1
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
1
先秦诸子
1
慢慢走啊,去过美的人生
1
现代世界的诞生
2
台湾史事解读
1
中国艺术简史
2
从点子到产品
1
正义的理念
3
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
1
先放一把火
1
特劳特营销十要
2
文学回忆录
1
如何看懂印象派
1
活着本来单纯
1
活着回来的男人
1
忍不住的“关怀”
1
何谓文化
1
鱼羊野史·第1卷
1
这个社会会好吗
4
助推
3
民国清流3
2
“错误”的行为
1
明智行动的艺术
1
我的凉山兄弟
2
姥姥语录
1
新中国传奇
1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4
枪炮、病菌与钢铁
4
多媒体学习
1
法哲学
2
致命的自负
6
了不起的盖茨比
1
给青年诗人的信
1
清醒思考的艺术
1
博弈与社会
5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4
产品经理手册
1
金字塔原理
1
定位
2
智慧社会
4
大败局
1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2
淘宝十年产品事
2
帝国的终结
1
好好学习
2
目送
1
人性的优点
4
伟大的博弈
2
费城风云
1
大数据时代
1
卧底经济学1
2
观念的水位
2
与神对话
1
富爸爸穷爸爸(最新修订版)
1
自卑与超越
5
腾讯方法
2
大国大城
3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1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 下
1
说话的力量
1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1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2
牛奶可乐经济学
4
众媒时代
2
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
3
大变局与新动力(中国经济下一程)(精)
1
重新定义团队:谷歌如何工作
1
1
剑桥中国隋唐史
3
剑桥中国秦汉史
1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
1
大数据
1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3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2
两面之词:关于革命问题的通信
1
人生的智慧
2
说中国
2
顾客为什么购买(珍藏版)
2
运营之光
1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1
产品经理面试攻略
1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
1
人工智能
3
浩荡两千年
5
性史1926
2
美学漫话
1
君主论
2
乡土中国
4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4
迟到的文明
1
论自由
2
饥饿的盛世
2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
坐天下
4
大中东行纪
3
《社会契约论》导读
8
朱元璋传
2
中国戏剧史
3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
2
物尽其用
1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4
中国民族史
1
南渡北归(第一部)
1
文章皆岁月
1
非暴力沟通
5
好的孤独
1
小毛驴与我
1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
4
南明史
6
外婆的道歉信
1
互联网产品修炼手册/产品管理与运营系列丛书
3
IBM商业价值报告
4
提问的力量
1
中国的世界秩序
3
印度狂奔
1
西行漫记
1
数据挖掘与数据化运营实战
5
上瘾
1
旧制度与大革命
1
清代宫廷社会史
1
权力
3
历史的教训
5
野火集
3
民主新论
8
通往奴役之路
2
论历史
3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3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纪念版)
2
济南的冬天
3
真正的生活者
1
背影
1
不忘此生优雅
1
山之四季
1
那时的大学
1
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简史
2
约翰·克利斯朵夫(两册)
5
白鹿原
1
赫鲁晓夫全传
4
最好的告别
1
正义女神不睁眼
2
癌症·真相
3
独裁者手册
4
访谈的艺术
12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4
钓愚
4
出梁庄记
2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1
幸福的哲学
2
腾讯传
4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7
毛泽东传
2
邓小平时代
1
人类简史
2
容忍与自由
1
皮囊
1
中国历史研究法
3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2
从0到1
1
重新定义公司
1
东宫·西宫
1
思考,快与慢
1
我在宝岛长大
1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下)
6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10
妻妾成群
1
刻意练习
3
二手时间
2
月亮与六便士
1
历史的本色
1
认识电影
1
中国文学史
3
从历史中醒来
1
再也不怕跟人打交道
2
网站分析实战
4
自在独行
1
大问题
11
感知艺术
7
文学理论入门
4
沟通圣经
7
争辩力
1
我与地坛
3
故事
4
认识艺术(全彩插图第8版)
5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
1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1
万物
1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5
晚明大变局
6
尘埃落定
1
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1
大卫・科波菲尔(上、下)
1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9
物种起源
1
狂热分子
1
合作的进化
1
乌合之众
2
菜根谭
5
小窗幽记
4
佛教的概念与方法(修订版)
2
时空中的美术
4
情史
1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修订版)
1
美的沉思
16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11
美议
7
美学
3
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
12
中国教育史
11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14
禅者的初心
1
教育概论
7
中国宗教史
1
孟森讲明史
2
孟森讲清史
1
经典常谈
1
佛学常识
7
中国通史教程 第一卷 先秦两汉时期
11
信息资源共享
5
华夏美学
1
国史新论
3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9
中国哲学史大纲
13
先秦政治思想史
7
士与中国文化
6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世界
4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3
中国文化史(全二册)
6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3
中国艺术精神
4
论语今读
1
学佛三书(共3册)
2
逆流而上的鱼
2
佛法概要
13
美的历程
9
中国建筑史
4
礼仪中的美术
5
中国建筑史
2
启示录
22
移动设计
4
迎中国的文艺复兴
9
中国艺术史
2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1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9
中国高等教育百年
10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4
宅兹中国
6
教育学文集
5
外国教育史教程
3
教育原理(第三版)
3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八卷
2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七卷
11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六卷
11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五卷
6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四卷
3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三卷
7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二卷
6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 第一卷
7
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
1
中国教育通史。第5卷
3
中国教育通史。第4卷
2
中国教育通史(第三卷)
10
中国教育通史(第二卷)
9
中国教育通史(第1卷)
13
美国与中国
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1
中国艺术与文化
1
中国近代史
2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2
天朝的崩溃
2
重说中国近代史
5
清日战争
2
朱熹的历史世界
3
佛学概论
2
《论语》批注
1
苏菲的世界
7
Conducting Educational Design Research
16
顾家北手把手教你雅思写作
2
奇迹集
1
十天突破雅思写作(第3版)
4
英语世界精选(第1册)
2
葛传椝英语写作
1
Writing the Research Paper
1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4
冬牧场
1
万物静默如谜
1
因自由而美丽
4
剑桥雅思考试全真试题集9
1
十天突破IELTS写作完整真题库与6-9分范文全解
3
世界是开放的
1
雅思考官口语实战指导
3
性经验史
2
城殇
2
十天突破雅思写作
3
雅思阅读高分榜中榜
1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研究
6
学会关心
3
被压迫者教育学
3
看见
1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3
决策与判断
15
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11
傅雷家书
2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1
美学原理
30
近代中国史纲
2
赖声川的创意学
6
乡愁里的中国
4
花乱开
3
过日子要有技术含量
4
金瓶梅
15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
3
中国近代史
2
民国范文观止
2
告别皇帝的中国
4
社会动物
8
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学科研究
1
认知盈余
14
王小波全集 第九卷
1
史蒂夫·乔布斯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