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大学生必读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为依据,收录了著名作家司马迁的《史记选》。
本书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及学术性,该书不仅是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书籍,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加强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读物。可供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阅读收藏。
史记选的创作者 · · · · · ·
-
司马迁 作者
目录 · · · · · ·
史记选序例
一 项羽本纪
二 陈涉世家
三 留侯世家
四 陈丞相世家
五 孙子吴起列传
六 商君列传
七 平原君虞卿列传
八 魏公子列传
九 范睢蔡泽列传
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一 田单列传
十二 刺客列传
十三 淮�侯列传
十四 季布?布列传
十五 张释之冯唐列传
……
· · · · · · (收起)
一 项羽本纪
二 陈涉世家
三 留侯世家
四 陈丞相世家
五 孙子吴起列传
六 商君列传
七 平原君虞卿列传
八 魏公子列传
九 范睢蔡泽列传
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一 田单列传
十二 刺客列传
十三 淮�侯列传
十四 季布?布列传
十五 张释之冯唐列传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内容结构看,《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分为五种体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其中本纪十二篇,因效《春秋》十二公,故为十二篇,主要记载天子国君之事,也是全书记事纲领。表十篇,表隐微之事,使之鲜明,以编年的形式记载国家大事,与纪传互为经纬。书八篇,主要记载典章制度与经济、文化有关的专题,后来班固作汉书),把“书”改称“志”。世家三十篇,主要记载诸侯列国之事,也兼载少数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如孔子。列传七十篇,记载人物最为广泛,上至公卿大夫,下至庶民百姓,所谓“叙列人臣事迹,可令传于后世”。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一书的主体,司马迁所开创的这种史书体例,被后世正史沿用,而称之为“纪传体”。东汉班彪、班固父子时,《史记》已有十篇缺失,有录无书,分别是: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三王世家》《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傅靳列传》,今本这十篇俱在,当是后人续补。 从时间上看,《史记》是一部通史。它不仅记载了上古三代的历史,如《五帝本纪》《夏本纪》《般本纪》《周本纪》,也记载了春秋战国史,以及司马迁眼中的近现代史,即秦汉之际的历史,这部分在书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尤其难能可贵。我们如今能够对上古历史产生系统的认识,端赖司马迁的记述,如《殷本纪》中载录的三千年前的商玉世系,已为甲骨刻辞所印证,这也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 从地域上看,《史记》是一部当时的“世界史”。它不仅记载中原地区的历史,还涉及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皆有传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史记选序例 -
阅读《史记》的方法,因人而异,如可选取某一时段、某一篇章展开阅读,由易及难。依照原书次第,卷首《五帝本纪》等几篇关乎上古历史,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可读性都不强,且不易理解,对于初学者简直是佶屈聱牙,即使借助前人注释,读起来也难于把握,因此可以先从相对平易的秦汉纪传人手,这部分文学性也强,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熟悉了秦汉史事以后,再回溯春秋战国,以至上古三代。另一方面,《史记》包罗万象,与《尚书》《左传》《战国策》《汉书》《汉纪》等皆有大量关联性章节,可以展开比较阅读,体会其间差异,这种近似古籍校勘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差异之处,会映人眼帘,记忆深刻。同样,《史记》本身记事,本纪、表、世家、列传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也可以在阅读时注意联系对比。 苏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史记选序例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史记选"的人也喜欢 · · · · · ·
史记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转】陈桐生:王伯祥《史记选》为什么具有长久的学术生命力
【内容提要】王伯祥《史记选》是一部学术名著,历经半个多世纪仍有强大的学术生命力。究其原因,一是作者功力深厚,《史记选》是一部真积力久、厚积薄发之作;二是作者写作态度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三是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妥善地处理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 【关键词】王伯祥...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此书出新版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 来自念东 | 2018-05-09 23:43:13 | |
关于《史记选》的介绍 | 来自松鼠老孙 | 1 回应 | 2014-09-21 19:11:5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9.7分 21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9.3分 214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9.5分 13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9.1分 2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史记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硬币喵 2016-08-29 15:13:19
可以
1 有用 止步夏天 2014-12-20 13:47:51
当小说读~
0 有用 天空之城 2006-07-03 09:31:55
一本很严谨的史记注释版
0 有用 君迁子 2017-08-26 21:37:16
以後就沒有繁體版了,還是mark下吧。釋義還是比較任性的,文學、語言、歷史、文獻,不同的學術背景出發理解不同,這個注釋是“文學”本位的,強調的是史遷筆法。釋義的方式難免隨文釋義;釋音上不可苛求,畢竟當時沒有拼音,許多直音時過境遷都變了;校勘,出校了很多異體字異寫,現在看來不必。
0 有用 ziggy 2020-05-14 11:44:35
太史公写得真的好!尽管文言文读起来有点费劲,看了几篇之后,会好很多。燃起了对历史的兴趣,印象最深的是项羽、留侯和范睢这三篇,其他的也很棒。以后,准备入史记和资治通鉴,每天看一点,当故事看也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