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的书评 (73)

乐之读 2019-08-01 11:56:48

萨特对这个世界感到恶心的原因

20世纪有三位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萨特和加缪。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萨特和加缪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加缪的《局外人》长期在畅销书榜占有一席之地,《鼠疫》的知名度也不低,相比之下,萨特的代表作《恶心》的传播度要差的多,在各大图书网站上都难觅其踪...  (展开)
2013-09-29 07:42:53

孤独的存在感

今天跑去曼哈顿下面的一个小岛晒太阳,往返的地铁上把断断续续看了好几个月的《恶心》读完了。真的很好。 我回忆起中学的时候给同学写留念册,我写的句子大概是:祝你成为更好的存在。就是“存在”这两个字。我的同学当时一副“好吧,虽然知道你成绩好,但真的有必要用这种莫名...  (展开)
静卜 2008-01-01 16:05:36

无可救赎的拯救

即使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基本理论有所了解,读起他的成名作《恶心》来多少还是有些怀疑与费解。初读此书,马上想到了《法兰西之无盐》中关于萨特是“杰出的话痨”的评论。果不其然,这个极注重逻辑性的著名作家用他车载斗量的词汇堆成了一本毫无实际内容可言的日记。记载了一个絮...  (展开)
苏格拉底大王 2008-10-08 17:41:27

一个不会发生的奇遇

一个不会发生的奇遇 ——从存在主义解读萨特的《恶心》 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萨特彰显了其对于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其自身的哲学思考。但我读了很久,没有在桂裕芳翻译的这本被评价甚高的小说中发现更多的东西。 萨特是有自己...  (展开)
兔猻咬你耳朵尖 2013-11-10 21:40:24

和荒誕的世界和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薩特的這部《噁心》最開始的命名是《陳述偶然》,很明顯,這部小說的最大目的是去揭示生命存在的偶然性。噁心的意義就是存在的揭示。 就如《噁心》的男主人公安多萬•羅岡丹所領悟到的那樣,存在是沒有奇遇的。它並不美麗,只不過是把一個人赤裸裸地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純屬偶...  (展开)
盛著贤 2008-12-17 21:04:41

豆瓣采用的内容简介不大对呀,存一下萨特自己对此书出版的介绍

洛根丁在布城一群冷酷的正人君子中间定居下来。他住在车站附近一家旅店里,着手撰写一篇介绍18世纪冒险家洛勒奇的论文。他常到图书馆去,他的朋友“自学者”也在那里。这位朋友是按字母的顺序来读书的。晚上,洛根丁到酒吧略坐片刻,为的是听一张唱片,永远是同一张“在这些日...  (展开)
S挂坠盒 2021-07-25 13:15:55

恶心的小说《恶心》的恶心感想

萨特真的没什么可读的,将近800面的哲学大论《存在与虚无》想去读的话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甚至还需勇气,相比在国内再版多次的加缪作品,萨特的代表作《恶心》市面上只有上世纪的一个版本,封面丑的让人不想读,而在萨特的选集里则都是节选删减过的。不过想来其中的原因也是《...  (展开)
天水明夷 2005-11-15 15:40:33

另一个方向

另一个方向   他曾是一个羞涩、敏感、早慧的孩子,60岁的时候,他在一本童年自传里回忆了自己在人生初年对母亲的迷恋、对死亡最初的恐惧和一次次的阅读历险,在这本讲述自己“在一个老人和两个妇女中间”成长的小书里,他还不厌其烦地描绘了这些资产阶级家庭的日常景象:彩绘...  (展开)
莱辛 2011-03-24 13:40:24

存在主义的《恶心》

洛根丁的冒险:恶心是显露自身的存在——而存在看来不是很舒适的。生活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人们不断地做出存在所要求的举动,而做这些举动的原因之一就是:习惯。洛根丁实际上跳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跳出了人们日常对事物的思考习惯。当他脱离惯常的文化思想开始观...  (展开)
黑小普 2007-10-07 15:57:28

城市受到严重的威胁

(疑似)小历史学者在公园附近遇到了一起骚扰事件。当事的双方在天寒地冻中僵持住了,欲望的暗涌悄悄地滚动,招,遁于无形。小历史学者被这沉默的张力定在被动里,一时出不得手。忽然间,潜在的被害者突如其来的逃匿开解了三方的痴滞。小历史学者惊醒似的跳将上去,用近乎...  (展开)
2020-07-27 10:18:10

存在与虚无,奇遇与厌恶

《恶心》是萨特的代表作,是日记体小说。此前读过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相较而言,这本《恶心》绝望色彩要浓重得多,这种绝望体现为不时向主人公袭来的“恶心”感。“恶心”在不同的译作中又被翻译为“厌恶”或“呕吐”。 日记体的形式在传达内心主观情绪上有明显...  (展开)
雪深蓝 2011-01-24 23:08:40

看不见的风景

上学期读完了萨特全集的前5本,那段时间就是一本接一本地从图书馆借萨特,略显艰深的语言却蕴藏着迷人的魅力,当时的心理状态仿佛完全被他的文字牵引着前进。下面的文字尽管和《恶心》联系不大,但确是在这几本书的影响下写出来的。 我无意以悲观主义的态度指点...  (展开)
暮春秋色 2021-05-29 04:42:20

《恶心》与萨特的存在主义

荒诞戏剧和带有荒诞色彩的电影中的荒诞的表现手法是引诱我进入存在主义的最初动机,当时仅仅从《戏剧艺术概论》(周安华)一书中获取了关于存在主义的所谓概念性的提炼的思想总结,如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加缪的“荒谬是非理性和非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的冲突”。那在时邂逅...  (展开)
2015-05-09 14:05:44

我们不必大老远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萨特,一个存在主义者,这应该是一本半自传体小说,安妮大概就是指另一位哲学家波伏娃的一些经历,因为其中的安妮显然具有哲学思辨能力,安托万认为安妮的思想和自己相同,但是安妮却不这么认为。 什么是存在主义?什么是存在,什么是虚无?这是由于过度的陌生而在阅读这本书...  (展开)
grassdog 2014-03-16 00:02:48

《恶心》是一种体验

“存在突然露出真面目,它那属于抽象范畴的无害姿态消失了。”这句话表明存在不是抽象的超验的,而是一个具体存在的存在,这样说是因为我也撞见过它。 这的确能够解释一些事情,令我非常震惊而又困惑,一个我原以为只是概念性的事物居然是具体实在的!想一下这十...  (展开)
锈住的脑壳 2021-12-06 18:03:20

《恶心》:人是人的未来

上帝已死,但一切照旧。 上次提到“上帝”还是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评论里。“上帝是否存在”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苦恼的问题。在陀氏大部分的著作里都在小心论证这点——没有上帝,是否就无所不可。显然,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万”。读者应该已经注...  (展开)
不存在的咖啡馆 2021-11-03 01:03:46

只有淹没在细节中,你才能对抗晦涩 #365天挑战100本书#(2/100)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很欣赏的两个人——萨特与波伏娃,以至于想开个“存在主义咖啡馆”。 《恶心》是细腻到极致的一本书,萨特不放过微妙的变化,不放过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不放过任何内心飘忽而至的感受,就像扫描仪一样,他要精准的捕捉住存在,他要精确的表达出存在。整篇日记体小说,更像是...  (展开)
阿卡狄亚 2018-04-12 21:29:52

他一个人,坐在存在的废墟中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到二十世纪的法国,人们就不得不提到萨特与存在主义。1980年4月15日,萨特去世。在他葬礼那天,“数以千计、也许是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在几分钟的时间里,站满了墓地的条条小径。活着的人与墓地的幽灵,反叛者与小资产者,不分彼此,发出一片压抑的嘈杂声。有...  (展开)
Tonka 2024-05-16 14:13:11

恶心:自由与眩晕的永恒张力

哲学家引诱读者有几种方法:1. 用小说的皮去包思想的肉,用文学给哲学注解。例如加缪的《局外人》之于《西西弗斯神话》,萨特的《恶心》之于《存在与虚无》,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于《权力意志》。2. 将巨著精选出短篇,将短篇缩炼成金句,喂给读者试吃再诱其买下原...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3条)

订阅恶心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