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梁书(套装共3册)(繁体竖排版)》由姚思廉主编,其内容:皇后、太祖张皇后、父穆之、高祖郗皇后、太宗王皇后、父骞、高祖丁贵嫔、高祖阮修容、世祖徐妃、秦弟藻、永阳嗣王伯游、衡阳嗣王元简、桂阳嗣王象等。
梁书(全三册)的创作者
· · · · · ·
-
姚思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姚察(533—606),字伯审, 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 南朝历 史学家,先后在梁、陈、隋三朝做官,参与修史工作。他在陈朝时,开始撰梁、陈二史,未成。隋文帝 开皇九年(589年),他又奉诏继续撰梁、陈二史。据说,姚察“博极坟素,尤善人物,至于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聚,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在 门阀风气很盛的南北朝时期,史学家的这种学识和修养无疑是很重要的。然而,姚察终于未能完成梁、陈二史,就在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去世了。临终之前,他告诫儿子思廉一定要“续成其志”。
姚思廉(557~637年),字简之,本名简, 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 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称。陈时任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陈灭后入隋,任 秘书丞, 隋文帝杨坚命他继续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陈两代历史。史称其“学兼 儒史,见重于三代”。大业二年(606...
姚察(533—606),字伯审, 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杭州西北)人, 南朝历 史学家,先后在梁、陈、隋三朝做官,参与修史工作。他在陈朝时,开始撰梁、陈二史,未成。隋文帝 开皇九年(589年),他又奉诏继续撰梁、陈二史。据说,姚察“博极坟素,尤善人物,至于姓氏所起,枝叶所分,官职姻聚,兴衰高下,举而论之,无所遗失。”在 门阀风气很盛的南北朝时期,史学家的这种学识和修养无疑是很重要的。然而,姚察终于未能完成梁、陈二史,就在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去世了。临终之前,他告诫儿子思廉一定要“续成其志”。
姚思廉(557~637年),字简之,本名简, 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 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称。陈时任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陈灭后入隋,任 秘书丞, 隋文帝杨坚命他继续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陈两代历史。史称其“学兼 儒史,见重于三代”。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遗嘱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 贞观初, 姚思廉任 著作郎、 弘文馆学士。后官至 散骑常侍。 姚思廉继承了父亲遗志,为父亲守丧期满,即上表陈述父亲遗愿,请求继续修撰 二史。隋炀帝下诏准许后,他一直在为此努力工作。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他又受诏同 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他进一步采择谢昊、 顾野王诸家旧作,经编纂校注,于贞观九年(635年)修成《梁书》《 陈书》。这两部史书的总论为监修魏征所作,其余部分都是姚氏父子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书中有二十六卷梁朝前期人物列传的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云云,可以推想,这些部分是 姚察的原稿。姚思廉受唐太宗诏撰《梁书》时,已年过七旬。太宗命 秘书监 魏徵主持梁、陈、齐、周、隋五史的修撰,并参预撰写论赞,所以卷六敬帝纪后总论梁朝一代兴亡的论赞署名“史臣 郑国公魏征”。
目录 · · · · · ·
武帝萧衍上
卷二 本纪第二
武帝中
卷三 本纪第三
武帝下
卷四 本纪第四
简文帝�
卷五 本纪第五
元帝绎
卷六 本纪第六
敬帝方智
卷七 列传第一
皇后
太祖张皇后
父穆之
高祖郗皇后
太宗王皇后
父骞
高祖丁贵嫔
高祖阮�容
世祖徐妃
卷八 列传第二
昭明太子统
哀太子大器
愍怀太子方矩
卷九 列传第三
王茂
曹景宗
柳庆远
卷十 列传第四
萧颖达
夏侯详
蔡道恭
杨公则
邓元起
卷十一 列传第五
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
卷十二 列传第六
柳�
弟忱
席阐文
韦�
子正
�
黯
族弟爱
卷十三 列传第七
范云
沈约
子旋
卷十四 列传第八
江淹
任�
卷十五 列传第九
谢�
弟子览
卷十六 列传第十
王亮
张稷
王莹
卷十七 列传第十一
王珍国
马仙�
张齐
卷十八 列传第十二
张惠绍
冯道根
康绚
昌义之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三
宗�
刘坦
乐蔼
子法才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刘季连
陈伯之
褚�
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
王瞻
王志
王峻
王�
子训
王泰
王份
子琳
孙锡
佥
张充
柳恽
子偃
蔡撙
江�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六
太祖五王
临川王宏
安成王秀
子机
推
南平王伟
子恭
恭子静
鄱阳王恢
子范
范子嗣
始兴王�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七
长沙嗣王业
子孝俨
业弟藻
永阳嗣王伯游
衡阳嗣王元简
桂阳嗣王象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八
萧景
弟昌
昂
昱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九
周�
徐勉
子悱
卷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
范岫
傅昭
弟映
萧琛
陆杲
弟煦
卷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一
陆�
到洽
明山宾
殷钧
陆襄
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裴邃
子之礼
兄子之高
之平
之横
夏侯�
弟夔
鱼弘
韦放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三
高祖三王
南康王绩
子会理
通理
�理
庐陵王续
邵陵王纶
子坚
确
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四
裴子野
顾协
徐�
鲍泉
卷三十一 列传第二十五
袁昂
子君正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子昕
兰钦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七
王僧孺
张率
刘孝绰
子谅
王筠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八
张缅
弟缵
绾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
萧子恪
子恪弟子范
子范子滂
确
子范弟子显
子显子�
子显弟子云
子云子特
子云弟子晖
卷三十六 列传第三十
孔休源
江革
子从简
卷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一
谢举
何敬容
卷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二
朱异
贺琛
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三
元法僧
子景隆
景仲
元树
子贞
元愿达
王神念
杨华
羊侃
子�
羊鸦仁
卷四十 列传第三十四
司马�
到溉
孙荩
刘显
刘之遴
弟之亨
许懋
卷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五
王规
子�
刘�
宗懔
王承
褚翔
萧介
从父兄洽
褚球
刘孺
弟览
遵
刘潜
弟孝胜
孝威
孝先
殷芸
萧几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六
臧盾
弟厥
傅岐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七
韦粲
江子一
弟子四
子五
张嵊
沈浚
柳敬礼
兄仲礼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八
太宗十一王
寻阳王大心
南海王大临
南郡王大连
安陆王大春
浏阳公大雅
新兴王大庄
西阳王大钧
武宁王大威
建平王大球
义安王大昕
绥建王大挚
世祖二子
忠壮世子方等
贞惠世子方诸
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九
王僧辩
子�
卷四十六列传第四十
胡僧�
徐文盛
杜�
兄岸
弟幼安
兄子龛
阴子春
卷四十七列传第四十一
孝行
滕昙恭
徐普济
宛陵女子
沈崇�
荀匠
庾黔娄
吉�
甄恬
韩怀明
刘昙静
何炯
庾沙弥
江�
刘霁
褚�
谢蔺
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二
儒林
伏曼容
何佟之
范缜
严植之
贺�
子革
司马筠
卞华
崔灵恩
孔佥
卢广
沈峻
子文阿
太史叔明
孔子�
皇侃
卷四十九 列传第四十三
文学上
到沆
丘�
刘苞
袁峻
庾於陵
弟肩吾
刘昭
何逊
钟嵘
周兴嗣
吴均
卷五十 列传第四十四
文学下
刘峻
刘沼
谢几卿
刘勰
王籍
何思澄
宗人子朗
刘杳
谢徵
臧严
伏挺
庾仲容
陆云公
任孝恭
颜协
卷五十一 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
何点
弟胤
阮孝绪
陶弘景
诸葛琚
沈�
刘慧斐
范元琰
刘�
刘�
庾诜
子曼倩
张孝秀
庾承先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六
止足
顾宪之
陶季直
萧�素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七
良吏
庾荜
沈�
范述曾
丘仲孚
孙谦
从子廉
伏�
何远
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八
诸夷
海南诸国
林邑
扶南
��
丹丹
干�利
狼牙�
婆利
中天竺
师子
东夷
高句骊
百济
新罗
倭
文身
大汉
扶桑
西北诸戎
河南
高昌
滑
周古柯
呵跋檀
胡蜜丹
白题
龟�
于阗
渴��
末
波斯
宕昌
邓至
武兴
芮芮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九
豫章王综
武陵王纪
临贺王正德
河东王誉
卷五十六 列传第五十
侯景
王伟
曾�梁书目录序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時高祖長兄懿罷益州還,仍行郢州事,乃使弘策詣郢,陳計於懿曰:「昔晉惠庸主,諸王爭權,遂內難九興,外寇三作。今六貴爭權,人握王憲,制主畫敕,各欲專威,睚眥成憾,理相屠滅。且嗣主在東宮本無令譽,媟近左右,蜂目忍人,一總萬機,恣其所欲,豈肯虛坐主諾,委政朝臣。積相嫌貳,必大誅戮。始安欲為趙倫,形跡已見,蹇人上天,信無此理。且性甚猜狹,徒取亂機。所可當軸,惟有江、劉而已。祏怯而無斷,暄弱而不才,折鼎覆餗,翹足可待。蕭坦之胸懷猜忌,動言相傷,徐孝嗣才非柱石,聽人穿鼻,若隙開釁起,必中外土崩。今得守外藩,幸圖身計,智者見機,不俟終日。及今猜防未生,宜召諸弟以時聚集。後相防疑,拔足無路。郢州控帶荊、湘,西注漢、沔;雍州士馬,呼吸數萬,虎視其間,以觀天下。世治則竭誠本朝,時亂則為國翦暴,可得與時進退,此蓋萬全之策。如不早圖,悔無及也。」懿聞之變色,心弗之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夏四月辛丑,魏郢州刺史元願達以義陽內附,置北司州。時魏大亂,其北海王元顥、臨淮王元彧、汝南王元悅並來奔;其北青州刺史元世雋、南荊州刺史李志亦以地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武帝下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梁书(全三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梁书(全三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南朝帝陵(宋齐梁陈) | 来自西山野人 | 2011-05-09 08:54:01 | |
读 姚思廉《梁书》 | 来自汪杨 | 2010-10-20 14:11:3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华书局 (2020)9.4分 116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2)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二十四史系列》——中华书局 (彼岸)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读古指南》全书目【1号楼:经、子、史部】 (祥瑞御兔)
- 两晋南北朝 (.hisa.)
- 上海书展书目—中华书局 (万象书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梁书(全三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含泪啃肉包 2012-11-18 00:41:18
"寿酒,不得尽此乎?"
3 有用 芳煙 2021-01-02 08:04:28
梁武帝之死,心痛不已,简文帝之死,每读泪目。
0 有用 蝉 2014-03-02 19:04:26
: K239.130.42/4460-1
7 有用 夜阑静 2019-02-15 13:13:59
萧衍自雍州起兵,讨灭东昏,代齐建梁,励精图治,乃至北伐,击溃北魏数十万大军于钟离。其之英明神武,盖不下于刘秀李世民乎!然其一昧纵容宗室,宽待高门,崇佛过甚,此为其之短处。虽使江南承平四十余载,然其治下百姓,受压迫已深。故侯景不过东魏一叛将,一千人渡江而顷刻至数十万人,遂能横行江左,祸乱南朝。建康城破,萧衍乃感慨: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然其咎皆由自取。然正坐视贼,震慑侯景,其晚年虽昏聩,亦不失为一代雄... 萧衍自雍州起兵,讨灭东昏,代齐建梁,励精图治,乃至北伐,击溃北魏数十万大军于钟离。其之英明神武,盖不下于刘秀李世民乎!然其一昧纵容宗室,宽待高门,崇佛过甚,此为其之短处。虽使江南承平四十余载,然其治下百姓,受压迫已深。故侯景不过东魏一叛将,一千人渡江而顷刻至数十万人,遂能横行江左,祸乱南朝。建康城破,萧衍乃感慨: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然其咎皆由自取。然正坐视贼,震慑侯景,其晚年虽昏聩,亦不失为一代雄杰。后王僧辩陈霸先虽讨平侯景,南朝之颓势,已不可逆转了。萧衍本人儒释道精通,多才多艺,开一代之风气。故诸皇子大臣多雅好文学,梁书列传多文采飞扬之人,其文教之盛,建安以来,未之有也。梁书叙事平和,颇有章法,虽有为君主讳,夸大其词,专美传主等缺点,亦可为良史。憾无书表,无法一窥梁代之制度风气。 (展开)
0 有用 筱堂 2010-06-11 23:51:03
5,3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