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S.Naipaul
/
V.S.奈保尔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
译者: 黄道琳
出版年: 2003-08
页数: 558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化生活译丛(新版)
ISBN: 978710801874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
译者: 黄道琳
出版年: 2003-08
页数: 558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化生活译丛(新版)
ISBN: 9787108018748
内容简介 · · · · · ·
1988年,奈保尔第三度周游印度,这次的主题是从他特里尼达的童年生活中所感知的印度,验证对照已是单一实体的印度。近距离观察之后,他所看见的是它如何分解成宗教、种姓、阶级的拼图。对奈保尔而言,这多样性正是印度的力量所在。与前两次游历印度相比较,他的看法又如何呢?最显著的,也许就是奈保尔更加接近或者说成为了一个印度人,也就能更准确地向我们描述印度。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的创作者
· · · · · ·
-
V.S.奈保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奈保尔爵士(1932-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32年出生于特里尼达岛上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获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53年取得学位后迁居伦敦,任职英国广播公司,1957年以《神秘按摩师》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奈保尔的作品以小说和游记为主,两者均获高度评价。代表作有:《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河湾》、《印度三部曲》等。
在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之前,奈何尔已收获无数荣誉,如英国最富声望的布克奖、毛姆小说奖、莱思纪念奖、霍桑登奖等。1993年,获颁第一届大卫·柯恩英国文学奖,该奖旨在表扬“尚在人世的英国作家一生的成就”。
1990年,奈保尔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孟买剧场
第二章 秘书身世:印度百年翦影
第三章 打破禁锢
第四章 小型战争
第五章 战役之后
第六章 势力终端
第七章 妇女时代
第八章 师尊之影
第九章 湖中之屋:重返印度
致谢
附录 奈保尔作品年表
· · · · · · (收起)
第二章 秘书身世:印度百年翦影
第三章 打破禁锢
第四章 小型战争
第五章 战役之后
第六章 势力终端
第七章 妇女时代
第八章 师尊之影
第九章 湖中之屋:重返印度
致谢
附录 奈保尔作品年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最早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以为我将只写小说。在我看来,成为一个驾驭想象力的作家是最高贵的事情。但写完几本书之后,我发现我的素材——我脑海中的素材、我的背景最终所能给予我的素材——不足以支撑我的抱负。 这种抱负源自我所了解(或我自以为了解)的十九世纪欧洲的伟大小说。我说得那么谨慎,是因为在开始写作之前,实际上我并没有大量阅读。我现在明白了——我想这是我一直有所感受但不曾明确成形的观念——那些小说诞生于比我所处的世界要远为壁垒分明、智识上有序并充斥着各种信念的社会。假装自己来自一个同样完整有序的世界,在某些方面会使写作变得容易一点。我所讨论的秩序,简单来说就是常规,是确定了电视情景喜剧基调的有限舞台。这个有边界的舞台的规则非常少,也容易理解;混乱的外部世界没有侵入并消除其中的魔法。我可以尝试那样写作。但若如此,我将无法更进一步。我将不得不过分简化,回避很多东西。这将与我作为一个作家所设定的目标相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虚构与非虚构 -
那时他心情低落,为了大学毕业后五年几乎一事无成而感到郁闷。他认为那趟朝圣改变了他——他在其中经历了40天悔过苦行的磨砺,上山前前往圣地的长途步行,步行同伴之间的情谊,更目睹了人们开始互相扶持的情况。他也觉得,朝圣之后他在职业上有了好转。接下来他几乎每年都去朝圣。戴维不相信真的有圣光。他认为那可能只是燃烧的樟脑,是人为点燃的,尽管如此,他信仰的虔诚度丝毫未减,他对阿亚帕事迹的赞叹也一刻未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文化生活译丛(新版)(共72册),
这套丛书还有
《意大利之魅》《小人物日记》《黑色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纵乐的困惑》
等
。
喜欢读"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的人也喜欢 · · · · · ·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一个香蕉人对自己文化本源的再认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奈保尔是一个出生在特立尼达的二代印度劳工移民,十八岁时候就去英国读书工作,此后都不曾真正返乡过。 作为一个完全西方文化价值观成长的他,对遥远祖先印度那片土地及文化并没有深沉的热爱。他实际和我们国内常定义的"香蕉人”是同一类群体。 作为一个英籍印度裔作家,怀... (展开)> 更多书评 34篇
论坛 · · · · · ·
可以参看另一本关于印度的书 | 来自水石 | 1 回应 | 2008-06-23 10:24:08 |
印度 | 来自果子 | 2005-07-11 18:36:0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Vintage (2011)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3)8.6分 505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8)8.4分 146人读过
-
馬可孛羅 (2002)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lade King 2012-05-15 19:54:55
在异国和故土间纠结的奈保尔,记录下了在传统和现代间焦灼的印度。
2 有用 普鲁斯特起床了 2017-02-24 19:46:48
印度游之后断断续续读了很久,其中呈现了关于民族、宗教、历史及普世主题的丰盛,令我着迷。只是读过半后,感到其铺叙的冗长拖沓或许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阅读习惯,只是因为冠以奈保尔的名字而获得了从容的节奏,引人进入其内在的情境。
0 有用 恶鸟 2018-08-23 09:33:18
看完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百万叛变的今天》,第一部幽暗的国度是在去日本的游轮上看完,第二部受伤的文明在越南看完,这个顶级非虚构作家特别适合旅途阅读。书中说东南亚有句谚语:如果你在森林里遇到一个印度人和一条蛇,你先杀死印度人。印度的各种宗教种族团体,湿婆军的恶毒,孟加拉马克思的空洞,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南方明星政客的贪污,让印度存在着百万个小型叛变,但最终这个幽暗国度的人在受伤的文明前会寻找宗教的慰... 看完奈保尔印度三部曲《百万叛变的今天》,第一部幽暗的国度是在去日本的游轮上看完,第二部受伤的文明在越南看完,这个顶级非虚构作家特别适合旅途阅读。书中说东南亚有句谚语:如果你在森林里遇到一个印度人和一条蛇,你先杀死印度人。印度的各种宗教种族团体,湿婆军的恶毒,孟加拉马克思的空洞,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南方明星政客的贪污,让印度存在着百万个小型叛变,但最终这个幽暗国度的人在受伤的文明前会寻找宗教的慰藉。 (展开)
1 有用 咩咩咩 2018-05-03 23:59:17
断断续续读了部分章节,没读完也不准备继续读了。书本身是不错的,人之老矣,其言也温
0 有用 宋阿慕 2008-08-17 20:59:58
印度
0 有用 Joyce 2023-05-07 08:18:36 天津
缓慢的坚持看了三分之一 就酱吧 可能因为看过了前两部 有点烦躁了 结构性 宗教性 历史性等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顽固问题 对我个人来说有个粗浅的了解即可
0 有用 白桃乌龙 2023-02-24 17:08:18 重庆
前后大概看了半年,甚至贯穿了疫情最孤单的那段时间,但是今天拿起来结个尾时翻了翻前面的内容,好多名字和情节又不记得了。安抚自己看书的意义不在于记忆而是了解,浮光掠影后残存的印象也是收获。何况这是一本好书,印度的文化和发展的不匹配性决定了印度的复杂,作者血统和成长环境的复杂性也加深了这本书探讨的矛盾和复杂性。走访和写作都是缓解思考的痛苦和对自我意识析清的努力。很喜欢看这个投射自我解析自我的过程,这也是... 前后大概看了半年,甚至贯穿了疫情最孤单的那段时间,但是今天拿起来结个尾时翻了翻前面的内容,好多名字和情节又不记得了。安抚自己看书的意义不在于记忆而是了解,浮光掠影后残存的印象也是收获。何况这是一本好书,印度的文化和发展的不匹配性决定了印度的复杂,作者血统和成长环境的复杂性也加深了这本书探讨的矛盾和复杂性。走访和写作都是缓解思考的痛苦和对自我意识析清的努力。很喜欢看这个投射自我解析自我的过程,这也是我一直想在阅读里寻找的。 (展开)
0 有用 咩咩嗷喵怪兽 2023-01-06 15:31:42 天津
封皮不同
0 有用 黄昏之鸟 2022-11-06 18:24:30 上海
反反复复试了好几次,实在读不下去,弃了
0 有用 小叶子 2022-10-30 15:33:54 上海
没想到这本读起来很轻松,也许是我适应了这种节奏,也许这是一本访谈,没有太多作者个人的东西。人生百态,人民的人生百态里总是带着那个国家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