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中国思想通史》讲述:作者在搞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这是其中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的部分,经过补充修订,单独成书,改名为“中国时期启蒙思想史”。十九世纪叶以后的部分另改名“中国近代思想史”,尚待改写。
作者的这部旧作基本上是一种读书笔记,结构不够谨颜。写作的年月又正当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时候,好多问题只好以心照不宜的方法来处理,所以材料虽多,而说明却是简略的。加以原来的排印,是由一家流亡的小印刷厂承办的,曾经排了两年,才用圭纸本出版,错误百出。
中国丰富的哲学遗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作出科学的总结。我的研究还都是在初步的阶段,因而现在这个修订本也一定存在不少的问题,深望能得到研究哲学、史学的同志们和读者们的批评。
论及清学史,其主叙事还是梁启超和钱穆的近三百年学术史!而侯的清学史虽有些教条,但也别具一格,该书以早期启蒙说为主线,从而人物选择和评价尺度皆以此为标准,从而漏掉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对清初思想也评价过高!对于乾嘉汉学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与学界主流的科学精神评价迥异!
侯外庐这部思想史,是由其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修改完成的,包含了十七十八十九世纪三个部分,主要为明清之际、乾嘉时期和晚清时期三个阶段。明清之际除了顾黄王外,还包括了颜元、朱舜水、傅山等人,乾嘉时期则仍然是戴震、章学诚等人,晚清则止于龚自珍。这是侯外庐个人著作改编而成,文章还是很有生气,虽然夹杂不少对于钱穆的批评。
侯外庐对汉学的评价为:“乾嘉学者没有未来社会的信仰,在结论上还是桎梏于古道,在古籍的狭小天地里并没有科学态度的扩充。”当然这个评价也带有时代的印记,但也大致复合汉学,其中“没有科学的态度”也可以当做是胡适等将汉学比附于近代科学的回应。但侯外庐也认为汉学谨慎的治学态度,对经学等文献的整理,以及他们考据手段下得出的结论不应否定。如阎若璩对《古文尚书》的证伪,并推翻了道学家十六字心传在经典上的依据。胡渭... 侯外庐对汉学的评价为:“乾嘉学者没有未来社会的信仰,在结论上还是桎梏于古道,在古籍的狭小天地里并没有科学态度的扩充。”当然这个评价也带有时代的印记,但也大致复合汉学,其中“没有科学的态度”也可以当做是胡适等将汉学比附于近代科学的回应。但侯外庐也认为汉学谨慎的治学态度,对经学等文献的整理,以及他们考据手段下得出的结论不应否定。如阎若璩对《古文尚书》的证伪,并推翻了道学家十六字心传在经典上的依据。胡渭的“易图明辩”把“易学”从中古幽玄隐约的宗教观中解放出来。毛奇龄对朱注的攻击,打击了经注上的偶像等。 (展开)
功力深厚精彩绝伦的一部巨著。尽管其中有众多可被商榷的意见,但不失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学术研究的最高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严格的阶级立场和具体化的分析方法、丰富到恐怖的文献阅读量以及坚定的现代性意识都令人佩服。
认真读了以后真的很感慨,前面的评论讲了启蒙主线,现代意识等等。我还觉得他的思想史方法论自觉也是超时代的,批评胡适肤浅性情论的时候谈思想与时代关系,竟然有点语境论的味道。
> 更多短评 5 条
> 更多书评 1篇
> 12人在读
> 34人读过
> 129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思想通史 第五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尚水堂 2016-08-04 15:42:09
论及清学史,其主叙事还是梁启超和钱穆的近三百年学术史!而侯的清学史虽有些教条,但也别具一格,该书以早期启蒙说为主线,从而人物选择和评价尺度皆以此为标准,从而漏掉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对清初思想也评价过高!对于乾嘉汉学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与学界主流的科学精神评价迥异!
2 有用 苦茶 2015-10-13 19:56:09
侯外庐这部思想史,是由其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修改完成的,包含了十七十八十九世纪三个部分,主要为明清之际、乾嘉时期和晚清时期三个阶段。明清之际除了顾黄王外,还包括了颜元、朱舜水、傅山等人,乾嘉时期则仍然是戴震、章学诚等人,晚清则止于龚自珍。这是侯外庐个人著作改编而成,文章还是很有生气,虽然夹杂不少对于钱穆的批评。
3 有用 von 2021-09-23 13:23:32
侯外庐对汉学的评价为:“乾嘉学者没有未来社会的信仰,在结论上还是桎梏于古道,在古籍的狭小天地里并没有科学态度的扩充。”当然这个评价也带有时代的印记,但也大致复合汉学,其中“没有科学的态度”也可以当做是胡适等将汉学比附于近代科学的回应。但侯外庐也认为汉学谨慎的治学态度,对经学等文献的整理,以及他们考据手段下得出的结论不应否定。如阎若璩对《古文尚书》的证伪,并推翻了道学家十六字心传在经典上的依据。胡渭... 侯外庐对汉学的评价为:“乾嘉学者没有未来社会的信仰,在结论上还是桎梏于古道,在古籍的狭小天地里并没有科学态度的扩充。”当然这个评价也带有时代的印记,但也大致复合汉学,其中“没有科学的态度”也可以当做是胡适等将汉学比附于近代科学的回应。但侯外庐也认为汉学谨慎的治学态度,对经学等文献的整理,以及他们考据手段下得出的结论不应否定。如阎若璩对《古文尚书》的证伪,并推翻了道学家十六字心传在经典上的依据。胡渭的“易图明辩”把“易学”从中古幽玄隐约的宗教观中解放出来。毛奇龄对朱注的攻击,打击了经注上的偶像等。 (展开)
2 有用 推止窝 2021-09-08 07:58:59
功力深厚精彩绝伦的一部巨著。尽管其中有众多可被商榷的意见,但不失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学术研究的最高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严格的阶级立场和具体化的分析方法、丰富到恐怖的文献阅读量以及坚定的现代性意识都令人佩服。
1 有用 medieval 2022-07-08 13:32:02
认真读了以后真的很感慨,前面的评论讲了启蒙主线,现代意识等等。我还觉得他的思想史方法论自觉也是超时代的,批评胡适肤浅性情论的时候谈思想与时代关系,竟然有点语境论的味道。
1 有用 medieval 2022-07-08 13:32:02
认真读了以后真的很感慨,前面的评论讲了启蒙主线,现代意识等等。我还觉得他的思想史方法论自觉也是超时代的,批评胡适肤浅性情论的时候谈思想与时代关系,竟然有点语境论的味道。
3 有用 von 2021-09-23 13:23:32
侯外庐对汉学的评价为:“乾嘉学者没有未来社会的信仰,在结论上还是桎梏于古道,在古籍的狭小天地里并没有科学态度的扩充。”当然这个评价也带有时代的印记,但也大致复合汉学,其中“没有科学的态度”也可以当做是胡适等将汉学比附于近代科学的回应。但侯外庐也认为汉学谨慎的治学态度,对经学等文献的整理,以及他们考据手段下得出的结论不应否定。如阎若璩对《古文尚书》的证伪,并推翻了道学家十六字心传在经典上的依据。胡渭... 侯外庐对汉学的评价为:“乾嘉学者没有未来社会的信仰,在结论上还是桎梏于古道,在古籍的狭小天地里并没有科学态度的扩充。”当然这个评价也带有时代的印记,但也大致复合汉学,其中“没有科学的态度”也可以当做是胡适等将汉学比附于近代科学的回应。但侯外庐也认为汉学谨慎的治学态度,对经学等文献的整理,以及他们考据手段下得出的结论不应否定。如阎若璩对《古文尚书》的证伪,并推翻了道学家十六字心传在经典上的依据。胡渭的“易图明辩”把“易学”从中古幽玄隐约的宗教观中解放出来。毛奇龄对朱注的攻击,打击了经注上的偶像等。 (展开)
2 有用 推止窝 2021-09-08 07:58:59
功力深厚精彩绝伦的一部巨著。尽管其中有众多可被商榷的意见,但不失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学术研究的最高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严格的阶级立场和具体化的分析方法、丰富到恐怖的文献阅读量以及坚定的现代性意识都令人佩服。
5 有用 尚水堂 2016-08-04 15:42:09
论及清学史,其主叙事还是梁启超和钱穆的近三百年学术史!而侯的清学史虽有些教条,但也别具一格,该书以早期启蒙说为主线,从而人物选择和评价尺度皆以此为标准,从而漏掉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对清初思想也评价过高!对于乾嘉汉学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与学界主流的科学精神评价迥异!
2 有用 苦茶 2015-10-13 19:56:09
侯外庐这部思想史,是由其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修改完成的,包含了十七十八十九世纪三个部分,主要为明清之际、乾嘉时期和晚清时期三个阶段。明清之际除了顾黄王外,还包括了颜元、朱舜水、傅山等人,乾嘉时期则仍然是戴震、章学诚等人,晚清则止于龚自珍。这是侯外庐个人著作改编而成,文章还是很有生气,虽然夹杂不少对于钱穆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