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介绍了在西安事变之前,在事变期间,以至于在事变善后的过程中,张学良和中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共对于整个事变起过怎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身为十几万东北军的统帅,深得蒋介石器重的张学良,何以会冒险与自身尚处于极度危险中,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几万红军暗通款曲,甚至于把宝押在中共身上?《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详尽地披露了西安事变发生前后张学良与中共关系的种种内幕。长征中的中共红军为何不惜一切选择北上?毛泽东推举张学良做西北国防政府主席、西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张学良与中共秘密结盟的目的何在?中共与张学良之间的“西北大联合计划”为何半途而废?张学良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吗?红军为什么要“打通国际路线”?两万余名接取苏联援助物资的西路军何以全军覆没?西安事变到底谁是主谋?毛泽东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
《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介绍了在西安事变之前,在事变期间,以至于在事变善后的过程中,张学良和中共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共对于整个事变起过怎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身为十几万东北军的统帅,深得蒋介石器重的张学良,何以会冒险与自身尚处于极度危险中,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几万红军暗通款曲,甚至于把宝押在中共身上?《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详尽地披露了西安事变发生前后张学良与中共关系的种种内幕。长征中的中共红军为何不惜一切选择北上?毛泽东推举张学良做西北国防政府主席、西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张学良与中共秘密结盟的目的何在?中共与张学良之间的“西北大联合计划”为何半途而废?张学良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吗?红军为什么要“打通国际路线”?两万余名接取苏联援助物资的西路军何以全军覆没?西安事变到底谁是主谋?毛泽东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先生运用中外权威资料,梳理这段历史公案,其精辟的解说、合乎情理的推论、独到的见解、畅晓的文字,将引领人们在重温扑朔迷离的历史时探究真相!
海报:
西安事变新探的创作者
· · · · · ·
-
杨奎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奎松,著名学者,中国现当代史研究专家。主要著作《“中间地带”的革命》(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获奖图书)、《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等。
目录 · · · · · ·
大陆版代序:张学良入党之谜
前言
第一章 由战争走向妥协
第一节 西征北上
第二节 陕北称雄
第三节 洛川谅解
第四节 延安拨雾
第二章 西北大联合计划
第一节 反蒋酝酿
第二节 入党初衷
第三节 八面来风
第四节 引弦待发
第三章 打通国际路线
第一节 "逼蒋抗日"
第二节 艰难交涉
第三节 兵败黄河
第四节 暗渡陈仓
第四章 一二?一二革命
第一节 山雨欲来
第二节 破釜沉舟
第三节 战耶和耶?
第四节 孰进孰退?
第五章 从"革命"到"兵谏"
第一节 皆大欢喜
第二节 风云突变
第三节 福兮祸兮?
第四节 柳暗花明
附:张学良与中共中央秘密通电代码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敢说,当前西安事变研究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地依赖当事人的回忆。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大概还没有哪一次事件有过像西安事变这么多的回忆资料。而在西安事变研究当中,把回忆录当成判断史实的唯一根据更是司空见惯。回忆录(或者用时髦的字眼儿:口述历史)与第一手的文献资料相比,确实有其特殊的功用。其最大优点,就在于它比文字档案资料更具有直观性,可以提供独特的个人视角,告诉人们那些发生在文献资料背后的东西,给人以较强的立体感。但人所共知,如果回忆资料没有当事时的日记、笔记或文献作为依据,它们通常并不是那么可靠的。而在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与西安事变有关的回忆录中,又有多少是以当年的日记、笔记或文献为依据的呢?甚至,即使是对那些有足够的历史文献可供参考的众多当事人来讲,由于几十年之后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回忆中的许多事情也难免走样。像刘鼎先生关于延安会谈内容的回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显而易见,如果我们的研究多半只是建立在众多这些回忆的基础上,而不是更多地依靠第一手的历史文献,由此得出的许多说法必然是大可怀疑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鉴于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已经不得不做好长期与蒋介石打下去的准备了他们一边将蒋介石来西安大谈“匪不剿灭决不抗日”的情况上报共产国际,一边告诉苏联方面:“红军主力一般说来将不得不转向四川湖北或山西方向寻求发展”“惟目前还要坚决同蒋介石在现地区作战,但物质方面万分困难,特别是已经分文没有,又不能发票子!张学良那里也没有钱借了。 …… 但由苏联寄巨款至中国大城市之银行,再转陕甘并送到红军手中绝非易事。共产国际虽想尽办法,立即从美国分两批汇款15万美元和5万美元至上海宋庆龄处,并进一步告诉中共中央,仅在目前可以直接用于援助中国红军的款项就在8o万美元以上,然而所有这些在时间上都不能满足中共中央之所需。1月底,中共中央仍未收到来自天津和上海接收到共产国际第一笔汇款的消息,弛闻天更是沉不住气了,又去电讯问王明等:“你们答应十一月底在沪交款,究竟实行了没有?第一次交了多少?是否交给了孙夫人?我们派人于本月十五日由西安乘飞机到沪取款,决不可使落空,入九万人靠此吃饭!”②第一批汇款到达时已经是12月上旬了,第二批汇款1937年2月才到。因此,为解红军燃眉之急, 1月下旬中共中央仍不得不又从张学良那里再借10万元以救急。中共和红军得张学良帮助之大,可想而知。 ②《张闻天致王明、陈云电》,1936年12月5日,见中心档案,195/74/282 ③中共中央这时还曾从宋庆龄的那里借款3万元以救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节 暗渡陈仓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西安事变新探"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西安事变新探"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中间地带”的革命 9.0
-
-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9.0
-
- 北上 8.6
-
- 宋案重审 9.2
-
- 权势转移 9.0
-
- 文革前的鄧小平 8.6
-
- 太行山上 9.1
-
-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9.4
-
- 党员、党权与党争 9.3
西安事变新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刘鼎带孙几个人躲起来,颇有深意…… | 来自谁主沉浮 | 2025-05-11 15:19:25 | |
没配地图,可惜 | 来自谁主沉浮 | 2025-05-02 00:37:18 | |
一个疑问 | 来自catluan | 3 回应 | 2024-12-15 21:44:03 |
别谈信仰,就说你有多少军队吧! | 来自其来有自 | 2023-04-20 21:07:0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8.7分 484人读过
-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5)8.6分 61人读过
-
東大 (2024)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95)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汉唐阳光原创人文图书10年检阅 (汉唐阳光)
- 学人文丛——杨奎松 (白露@思勉)
- 汉唐阳光···人文图书··· (汉唐阳光图书)
- 凤凰读书 2012(周)A (五月X日君寻)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安事变新探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Axman 2018-03-12 17:59:03
17(18)国共易势绕不开西安事变,中共的大发展和毛的延安整风、统一思想同样离不开西安事变所开启的宽松大环境,可以说,就中共历史而言,张汉卿功在千古,当然了,就国民党而言,少帅可谓罪在千秋啦,也许就算没有西安事变开创的容共局面,中共一样会坐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西安事变至少在当时给中共创造了有利的时局,然而,副总司令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政治主张未完全实现不说,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一生之壮年皆在囹圄... 17(18)国共易势绕不开西安事变,中共的大发展和毛的延安整风、统一思想同样离不开西安事变所开启的宽松大环境,可以说,就中共历史而言,张汉卿功在千古,当然了,就国民党而言,少帅可谓罪在千秋啦,也许就算没有西安事变开创的容共局面,中共一样会坐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西安事变至少在当时给中共创造了有利的时局,然而,副总司令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政治主张未完全实现不说,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一生之壮年皆在囹圄,就本质来说,张无非就是个军阀罢了,其目的也不过是保存实力,未超脱军阀思想,于国之政治也就是寻求个师出有名,其内在求得是东北军的利益,不抵抗是如此,扣蒋亦如此,现在的革命史观对其有些高抬,在我看,张就是一个地方军阀,因缘际会在政治投机上得了些晚节,但本质上是一个无视国法军规的民族罪人而已。 (展开)
7 有用 半岛peninsula 2013-04-07 21:55:08
杨奎松老师这本严肃的历史著作非常认真非常负责。可惜在我们的传统历史教科书里,西安事变仅仅是寥寥数语。当下教育文科条文化,理科技术化,叹一声气吧!书评酝酿中。
58 有用 水龙吟 2012-11-08 00:19:29
才意识到这几年看的不少喜欢的纪录片,听到的很多极爱的见解,都是出自杨先生的这些著作。北大在很多领域已经没啥可骄傲的,但有杨奎松先生,北大才是北大。前些日子情绪刚了解一些过往时情绪过于激动,对于逝者多有不敬之语,望先人原谅
5 有用 林花谢了春红、 2013-04-01 02:44:41
其实间接的告诉了人们陕北时期的红军至少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并不像后来宣传的那样能够自给自足,而是想方设法要靠共产国际的援助。另外张之所以主动与中共和共产国际以及苏联接触,完全是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包括间接提到的毛泽东的几次军事失误,其实已经打破了毛泽东佣兵不败的神话。另外对于“张学良入党”“宋庆龄一直是国产国际秘密发展的中共党员”这样的花边新闻也有所涉及。。
64 有用 阅微草堂 2014-03-29 02:21:40
逻辑性极强。。。。有点言过其实了,把一些次要因素放在了主要的位置上了:陕北的地理因素使得蒋介石的堡垒计划告破。东北军的战斗力之底下难以想象。毛在整个宏观战争中的地位特别宏伟,视角和想像力之强与蒋先生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写历史著作的时候最忌讳在哪卖弄自己的书袋子,你要感觉你的对面坐着一个和你有相同阅读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