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施勒格尔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副标题: 施勒格尔批评文集
译者: 李伯杰
出版年: 2005-01
页数: 275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08036038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副标题: 施勒格尔批评文集
译者: 李伯杰
出版年: 2005-01
页数: 275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08036038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经典与解释 (铅笔刀客三分部)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近几年出的德语文学名作和相关图书 (williamball)
- 浪漫派 ([已注销])
- 德语经典文学书籍 (i.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浪漫派风格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佛了伦斯 2019-10-06 15:33:34
重要的浪漫派文献,“断片”实珍贵。但这类书若非专题研究,翻过一次后记忆实浅……一年前翻的,现在写的什么已记不清了orz.这也是当前读书的难题,该做做整理笔记✊🏻.
3 有用 草虫 2008-11-28 20:33:20
不知道为什么,看德国的文学批评总是显得特别累。只是挑了几篇去看,却一头雾水,绝不像文学史中概括的那个施勒格尔那么容易理解。罢了,只是我水平不够?
0 有用 momo 2018-05-05 17:09:10
没读完。
1 有用 复峰 2021-06-16 02:24:47
是不是自从这个05年之后,小施莱格尔的翻译从未再多走一步啊 “浪漫诗是渐进的总汇诗。”(响亮的口号) “一个理念就是一个完善到反讽境界的概念,就是绝对反题的绝对综合、两个争论不休的思想之间不停的自我创造着的转换。”(啊,反讽) “和谐的、包罗万象的、艺术的机智,就是文化教养。文化教养则是历史哲学的全部内容,是柏拉图的最高的音乐。古代语文学研究就是这种艺术和科学的体操。”(艺术感的语文学) “总汇性... 是不是自从这个05年之后,小施莱格尔的翻译从未再多走一步啊 “浪漫诗是渐进的总汇诗。”(响亮的口号) “一个理念就是一个完善到反讽境界的概念,就是绝对反题的绝对综合、两个争论不休的思想之间不停的自我创造着的转换。”(啊,反讽) “和谐的、包罗万象的、艺术的机智,就是文化教养。文化教养则是历史哲学的全部内容,是柏拉图的最高的音乐。古代语文学研究就是这种艺术和科学的体操。”(艺术感的语文学) “总汇性就是所有的形式和所有的材料交替地得到满足。只有凭借诗与哲学的结合,总汇性才能达到和谐。”(完了这句没用) “人,即充溢着人性的人,与无限的每一种关系都是宗教。”(浪漫的宗教) “批评乃是介于历史和哲学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浪漫的诠释学) …… (展开)
0 有用 溶解死线 2023-06-19 19:29:24 北京
从难懂的对浪漫派的评论跑来读原典,好一些,不免注意力跑到宗教。
0 有用 阿卡狄亚 2023-09-13 21:10:45 甘肃
读了《美艺术学苑》断片集、《雅典娜神殿》断片集、《断想集》和《谈诗》四部分。在施莱格尔在理论界大放异彩时,理性主义已经建造起一座辉煌的大厦,但是同时也开始僵化。他为抗拒理性的桎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断片”便是其中之一。施莱格尔让“断片”与形式逻辑相对,反对完整的体系,企图用“断片”的开放性来对抗体系的封闭性,以激活精神,使精神始终保持在运动状态中。《谈诗》的语言完全就是诗。
0 有用 溶解死线 2023-06-19 19:29:24 北京
从难懂的对浪漫派的评论跑来读原典,好一些,不免注意力跑到宗教。
0 有用 皓月 2022-08-02 15:54:26
断片不具有体系性,恰恰切合浪漫主义的特色。
0 有用 有何龟泔 2022-06-14 17:52:03
一直以为雅典娜神殿断片写作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原来像夹带了好多私货的吐槽合集
0 有用 Waldeinsamkeit 2022-04-14 22:58:21
普遍的不理解性恰恰证明反讽精神之必须,“词汇对自身的理解常常比使用词汇的人们更透彻”,人们重复着虚妄的尝试以确定性理解世界,但“正如尽人皆知的那样,内心的满足,最终总是要停留在某个不得不隐藏在朦胧中的点上”;女性又成为我们时代哲学的领路人,一种内在心性和“一切创造和追求所具有的宁静的活力”或许就是宗教本身,在严格意义上人们通常称为宗教的东西并不是宗教,所以“崇拜所爱的人吧!这样来把人性的希腊人那种... 普遍的不理解性恰恰证明反讽精神之必须,“词汇对自身的理解常常比使用词汇的人们更透彻”,人们重复着虚妄的尝试以确定性理解世界,但“正如尽人皆知的那样,内心的满足,最终总是要停留在某个不得不隐藏在朦胧中的点上”;女性又成为我们时代哲学的领路人,一种内在心性和“一切创造和追求所具有的宁静的活力”或许就是宗教本身,在严格意义上人们通常称为宗教的东西并不是宗教,所以“崇拜所爱的人吧!这样来把人性的希腊人那种使人变成神的宗教加以现代化……纯粹为生活而生活,这就是鄙俗的主要根源”,朋友间的清谈联结起精神与形式。一种批评精神作为历史与哲学的中介,也是个体走向完善的必要中介,真正的批评“应当是教给他必须怎样在自身中塑造自己”,因为“没有任何人仅仅只是一个个人而已,而事实上他可能也应该同时就真的是整个人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