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谭徐锋工作室
原作名: Der Begriff der Kunstkritik in der deutschen Romantik
译者: 王炳钧 / 杨劲
出版年: 2014-6
页数: 204
定价: 42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本雅明作品系列
ISBN: 978730316097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本雅明的博士论文,针对当时流行的对于浪漫派理论的误读,本雅明以问题史的思路,试图追踪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意在揭示其艺术批评的哲学根基,以准确界定德国浪漫派青年运动的积极成就。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批评史研究,作者更愿意将其纳入更为广泛的视野,就浪漫派所理解的反思概念、认识论、艺术作品、艺术理论做了深入清理,其中对内在批判与救世主义的阐发,极具洞察力。
作者简介 · · · · · ·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王炳钧,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90年获汉堡大学博士学位。著有《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954年以来在德国的接受史》(法兰克福,1991年); 《弗兰茨•卡夫卡的<在流放地>中的权力结构问题》。
杨劲,德国洪堡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副教授。
目录 · · · · · ·
绪 论/1
一、课题的限定1
二、材料来源7
第一部分 反 思/13
一、费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13
直接认识——假定的限定——反思的限定
二、早期浪漫主义者对反思的理解23
反思的三个阶段——智力直观——反思的媒介——艺术
三、系统与概念43
绝对系统——神秘术语——玩笑——艺术之术语
四、早期浪漫派的自然认识理论61
自我认识——客体认识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艺术批评/73
一、早期浪漫派的艺术认识理论73
作为反思媒介的艺术——批评——作品的独立性
二、艺术作品89
形式——内在批评——素材及形式的反讽
三、艺术理念109
形式和作品的整体性——渐进的总汇诗——超验文学——小说——散文——冷静——批评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139
理念与理想——缪斯式的——无条件的作品——古希腊罗马——风格——批评
附 录/153
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153
引文目录187
参考文献191
译后记/193
· · · · · · (收起)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试读 · · · · · ·
通过提交博士论文来完成学业,本雅明在1917年10月22日写于伯尔尼的信中首次提到这一打算。“今年冬天,我将开始钻研康德和历史。我尚且不知能否在历史的康德中找到这方面必要的、十分正面的内涵。而我将可否从这一研究中发展出我的博士论文,也取决于此。”《本雅明通信集》,151页,法兰克福,1978。1917年,他移居瑞士,在伯尔尼大学继续深造。1912年完成中学结业考试后,他于同年夏季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关键在于弄清形式与问题,这可能是对的,而更关键的是,要弄清作品。对作品的整个生命及影响范围,应与作品、尤其是与创作史平等相待,也就是说,要注重作品的命运、当代人对作品的接受、作品的翻译情况及作品的荣誉。这样,作品便能够在心灵深处构成一个微观宇宙,乃至围观永恒。因为,不是要把文学作品与它们的时代联系起来看,而是要与它们的产生,即它们被认识的时代——也就是我们的时代——联系起来看。这样,文学才能成为历史的机体。使文学成为历史的机体,而不是史学的素材库,乃是文学史的任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0页 -
在经历过1914~1918年的这一代人身上,经验贬值了,这事世界史上一次最重大的经历。这可能不足为奇。当时不也能够断定他们沉默着从战场归来,直接经验并没有丰富,反倒贫乏了?之后的十年中,充斥于战争书籍中的经验与口头传播的经验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还没有任何经验被如此彻底揭穿:战略经验呗阵地战揭穿了,经济经验呗通货膨胀揭穿了,身体经验被饥饿揭穿了,伦理经验被当权者揭穿了。曾坐着马车去上学的那一代人面对着自由天空下的风景:除了天上的云彩,一切都变了,在这一风景的中央,在毁灭和爆炸的洪流力场中,是微不足道的衰弱人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人也喜欢 · · · · · ·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星丛中的新天使——本雅明的历史哲学

【转】姚云帆:一种“内在批评”——论本雅明早期艺术批评学说的要旨
>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象征出现那样,荷尔德林说 你在哪里?在时间中总是要离去 的 沉思! 你在哪里,光明?“思索是人追求修养的最早艺术”,连非哲人的奥古斯特・施菜格尔都这样说:诺瓦利斯把它称为准确地“照耀在最早的文学之上的一東光”。他以种独特而优美的比喻表达了反思的冷静特性“难道自身反思不是…一种辅音特性吗①?
2020-07-24 21:05
-
陆钓雪等待瑶宝 (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
导言 他在3月30日致朔勒姆的信中阐述道:“浪漫派以降,下述观念才渐渐居主导地位,即艺术作品本身可以在观照中被把握,无关乎它与理论或道德的关系,有观者足矣。艺术作品面对艺术的相对自主性,或者毋宁说是它对艺术的纯粹超验的依赖性,成为了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条件。任务在于,在此意义上证明康德美学是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本质前提。” 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孕育出现代的批评概念。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幽秘的后记 博士...2017-04-22 03:50
导言
他在3月30日致朔勒姆的信中阐述道:“浪漫派以降,下述观念才渐渐居主导地位,即艺术作品本身可以在观照中被把握,无关乎它与理论或道德的关系,有观者足矣。艺术作品面对艺术的相对自主性,或者毋宁说是它对艺术的纯粹超验的依赖性,成为了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条件。任务在于,在此意义上证明康德美学是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本质前提。”
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孕育出现代的批评概念。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幽秘的后记
博士论文自述
艺术理念/艺术理想
理念指的是方法的超验性,理想作为归属于此的内涵的超验性遂与方法相符。
艺术的理念是它的形式的理念,如同它的理想是它的内容的理想一样。艺术哲学系统上的基本问题,也可称为艺术的理念与理想间的关系问题。
自然与艺术是反思的持续状态、反思的媒介。
反讽、作品、批评
绪论
一、课题的限定
“哲学问题史”——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浪漫派对艺术批评概念的确定也完全是建立在认识论前提之上的。
浪漫派的弥赛亚主义
艺术之为文学
二、材料来源
对于我们的论述,除了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著作之外,作为狭义上的材料来源,只有诺瓦利斯的著作可以考虑。
第一部分 反思
一、费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
首当其冲作出这一努力的是费希特、施莱格尔、诺瓦利斯和谢林。
费希特:形式的反思/智力直观(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
假定概念以其最完善的形式表现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之中。
费希特寻求并找到了一种精神状态,自我意识已直接存在于这一精神状态之中,它并不需要通过一种原则上无限的反思而产生。这种精神状态便是思维。“对我的思维来说,我的思维的意识不是一种偶然的、后来附加的、因而才有联系的;而是与它不可分割的”。思维的直接意识与自我意识是同一的。基于这一直接性,直接意识被称为直观(Anschauung)。在这一直观与思维,主体与客体叠合的自我意识中,反思被魔术般地束缚捕捉,并剥去了无完结的外壳,但没有被消灭。
在绝对自我中,反思的无限性被克服;在非我之中,假定的无限性被克服。
在反思之中存在着两重因素:直接性与无限性。
回应 2017-04-22 03:50
-
象征出现那样,荷尔德林说 你在哪里?在时间中总是要离去 的 沉思! 你在哪里,光明?“思索是人追求修养的最早艺术”,连非哲人的奥古斯特・施菜格尔都这样说:诺瓦利斯把它称为准确地“照耀在最早的文学之上的一東光”。他以种独特而优美的比喻表达了反思的冷静特性“难道自身反思不是…一种辅音特性吗①?
2020-07-24 21:05
-
陆钓雪等待瑶宝 (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
导言 他在3月30日致朔勒姆的信中阐述道:“浪漫派以降,下述观念才渐渐居主导地位,即艺术作品本身可以在观照中被把握,无关乎它与理论或道德的关系,有观者足矣。艺术作品面对艺术的相对自主性,或者毋宁说是它对艺术的纯粹超验的依赖性,成为了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条件。任务在于,在此意义上证明康德美学是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本质前提。” 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孕育出现代的批评概念。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幽秘的后记 博士...2017-04-22 03:50
导言
他在3月30日致朔勒姆的信中阐述道:“浪漫派以降,下述观念才渐渐居主导地位,即艺术作品本身可以在观照中被把握,无关乎它与理论或道德的关系,有观者足矣。艺术作品面对艺术的相对自主性,或者毋宁说是它对艺术的纯粹超验的依赖性,成为了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条件。任务在于,在此意义上证明康德美学是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本质前提。”
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孕育出现代的批评概念。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幽秘的后记
博士论文自述
艺术理念/艺术理想
理念指的是方法的超验性,理想作为归属于此的内涵的超验性遂与方法相符。
艺术的理念是它的形式的理念,如同它的理想是它的内容的理想一样。艺术哲学系统上的基本问题,也可称为艺术的理念与理想间的关系问题。
自然与艺术是反思的持续状态、反思的媒介。
反讽、作品、批评
绪论
一、课题的限定
“哲学问题史”——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浪漫派对艺术批评概念的确定也完全是建立在认识论前提之上的。
浪漫派的弥赛亚主义
艺术之为文学
二、材料来源
对于我们的论述,除了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著作之外,作为狭义上的材料来源,只有诺瓦利斯的著作可以考虑。
第一部分 反思
一、费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
首当其冲作出这一努力的是费希特、施莱格尔、诺瓦利斯和谢林。
费希特:形式的反思/智力直观(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
假定概念以其最完善的形式表现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之中。
费希特寻求并找到了一种精神状态,自我意识已直接存在于这一精神状态之中,它并不需要通过一种原则上无限的反思而产生。这种精神状态便是思维。“对我的思维来说,我的思维的意识不是一种偶然的、后来附加的、因而才有联系的;而是与它不可分割的”。思维的直接意识与自我意识是同一的。基于这一直接性,直接意识被称为直观(Anschauung)。在这一直观与思维,主体与客体叠合的自我意识中,反思被魔术般地束缚捕捉,并剥去了无完结的外壳,但没有被消灭。
在绝对自我中,反思的无限性被克服;在非我之中,假定的无限性被克服。
在反思之中存在着两重因素:直接性与无限性。
回应 2017-04-22 03:50
-
象征出现那样,荷尔德林说 你在哪里?在时间中总是要离去 的 沉思! 你在哪里,光明?“思索是人追求修养的最早艺术”,连非哲人的奥古斯特・施菜格尔都这样说:诺瓦利斯把它称为准确地“照耀在最早的文学之上的一東光”。他以种独特而优美的比喻表达了反思的冷静特性“难道自身反思不是…一种辅音特性吗①?
2020-07-24 21:05
-
陆钓雪等待瑶宝 (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
导言 他在3月30日致朔勒姆的信中阐述道:“浪漫派以降,下述观念才渐渐居主导地位,即艺术作品本身可以在观照中被把握,无关乎它与理论或道德的关系,有观者足矣。艺术作品面对艺术的相对自主性,或者毋宁说是它对艺术的纯粹超验的依赖性,成为了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条件。任务在于,在此意义上证明康德美学是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本质前提。” 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孕育出现代的批评概念。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幽秘的后记 博士...2017-04-22 03:50
导言
他在3月30日致朔勒姆的信中阐述道:“浪漫派以降,下述观念才渐渐居主导地位,即艺术作品本身可以在观照中被把握,无关乎它与理论或道德的关系,有观者足矣。艺术作品面对艺术的相对自主性,或者毋宁说是它对艺术的纯粹超验的依赖性,成为了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条件。任务在于,在此意义上证明康德美学是浪漫派艺术批评的本质前提。”
浪漫派的批评概念孕育出现代的批评概念。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幽秘的后记
博士论文自述
艺术理念/艺术理想
理念指的是方法的超验性,理想作为归属于此的内涵的超验性遂与方法相符。
艺术的理念是它的形式的理念,如同它的理想是它的内容的理想一样。艺术哲学系统上的基本问题,也可称为艺术的理念与理想间的关系问题。
自然与艺术是反思的持续状态、反思的媒介。
反讽、作品、批评
绪论
一、课题的限定
“哲学问题史”——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浪漫派对艺术批评概念的确定也完全是建立在认识论前提之上的。
浪漫派的弥赛亚主义
艺术之为文学
二、材料来源
对于我们的论述,除了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的著作之外,作为狭义上的材料来源,只有诺瓦利斯的著作可以考虑。
第一部分 反思
一、费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
首当其冲作出这一努力的是费希特、施莱格尔、诺瓦利斯和谢林。
费希特:形式的反思/智力直观(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
假定概念以其最完善的形式表现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之中。
费希特寻求并找到了一种精神状态,自我意识已直接存在于这一精神状态之中,它并不需要通过一种原则上无限的反思而产生。这种精神状态便是思维。“对我的思维来说,我的思维的意识不是一种偶然的、后来附加的、因而才有联系的;而是与它不可分割的”。思维的直接意识与自我意识是同一的。基于这一直接性,直接意识被称为直观(Anschauung)。在这一直观与思维,主体与客体叠合的自我意识中,反思被魔术般地束缚捕捉,并剥去了无完结的外壳,但没有被消灭。
在绝对自我中,反思的无限性被克服;在非我之中,假定的无限性被克服。
在反思之中存在着两重因素:直接性与无限性。
回应 2017-04-22 03:50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老谭策划 (时间与玫瑰)
- 国内德语文学与哲学译介(2014 - 2016) (路德维希.de)
- 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艺术史 ([已注销])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Idiosyncrasy 2019-12-04
有一种好书叫做别人觉得好我却看不懂,而且我也看不懂别人觉得好的理由。。。而且我也知道我不会再读第二遍,可能这就是所谓的错过吧
2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08-18
雅明提倡从作品本身蕴涵的“真理内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这种批评有两大步骤:首先,瓦解作品的“物质内容”,救赎出作品中隐含着的“真理内容”;然后,对其进行阐述使这个被救赎出来的真理成为世俗的启迪。这种文学批评先要“拆毁作品”,在拆毁作品的过程中使小说的“真理内容”与“物质内容”分离,然后用批评去点燃作品真理的火焰,启迪世界,照亮人生。在这一批评过程中,作品的“真理内容”通过艺术审美和批评从它所... 雅明提倡从作品本身蕴涵的“真理内容”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这种批评有两大步骤:首先,瓦解作品的“物质内容”,救赎出作品中隐含着的“真理内容”;然后,对其进行阐述使这个被救赎出来的真理成为世俗的启迪。这种文学批评先要“拆毁作品”,在拆毁作品的过程中使小说的“真理内容”与“物质内容”分离,然后用批评去点燃作品真理的火焰,启迪世界,照亮人生。在这一批评过程中,作品的“真理内容”通过艺术审美和批评从它所附属的“物质内容”中得以升华,得以表征,得以救赎。本雅明所主张的“内部批评”主要针对当时在格奥尔格学术圈子中流行的歌德神话,这种神话抛开作品内容而大肆鼓吹作者的天才,将作品与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和巨大声望联系起来而制造个人神话和崇拜。 (展开)
1 有用 萝 2019-01-03
当代文学和艺术研究陷入了两重困境:其一是文本细读与形式主义分析,它们将意义圈定于最为表浅的言语和图像符号层面,而自我局限于贫瘠的文本/图画内部和既有的符号结构中——它们繁琐的手法不是在分析文本,而是在对死物进行考古;其二是外部分析与社会批判,它们将意义锚定在文本/图像的外部,通过意识形态的赋魅和作者八卦的闲扯将文本/图像当做文化河流中的任意一颗水滴——它们用傲慢与无知奴役文本/图像,把文本/图像当... 当代文学和艺术研究陷入了两重困境:其一是文本细读与形式主义分析,它们将意义圈定于最为表浅的言语和图像符号层面,而自我局限于贫瘠的文本/图画内部和既有的符号结构中——它们繁琐的手法不是在分析文本,而是在对死物进行考古;其二是外部分析与社会批判,它们将意义锚定在文本/图像的外部,通过意识形态的赋魅和作者八卦的闲扯将文本/图像当做文化河流中的任意一颗水滴——它们用傲慢与无知奴役文本/图像,把文本/图像当做工具。浪漫派的内部分析可以说奠定了雅明叔一生的文学批判理念——从文本的深渊中,觅得永恒不变的理念姿态,从而唤醒文本/图像的内在生命力,使文艺批评产生真正的现实力度。对本雅明而言,卡夫卡是将世俗小说当做圣经写作,而他的内部批评是将世俗文本当做圣经解读。此外还有瓦尔堡的无名之学。阿甘本对此多有著述。 (展开)
1 有用 笨雅明 2016-06-06
本雅明的博士论文。
0 有用 童想 2017-08-09
似乎是199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的《经验与贫乏》中相关部分的再版,并非新译,译者皆为王炳钧和杨劲二人。本雅明的这本小书,其重要性不必待言。一些关键术语概念的翻译上,可以再商榷,尤其是涉及费希特的部分。
0 有用 麻耶熊猫 2021-01-14
天书。
0 有用 惜抱 2021-01-09
理解本雅明思想的起点,也是打开德国哲学的入口之一。
0 有用 青山 2020-12-22
在写“浪漫主义”文章的时候找到的书,本雅明的博士论文成书吧我记得是。可以说,我没有太怎么看懂,有可能是翻译的缘故,有可能我看的匆忙,不太仔细的缘故。
0 有用 OOOrange 2020-12-12
作品中充实着精思妙想,及无与伦比的字词结构。
0 有用 罗开贵 2020-12-09
三个部分:1、正文里先从“反思”的概念分析,特别是与费希特自我反思的区别,把思维的思维归于形式,从而提出最重要的“反思媒介”的概念。其次就是进入艺术批评,本雅明最强调艺术批评的创作性,只有批评才能进入艺术作品必然存在的先验理想。反而早期浪漫派要排斥人们所理解的“浪漫”,而是进入作品冷静的部分来把握其非本来意义。2、浪漫派是艺术理想是创造,歌德是把握自然的理念及其背后的原始画面。浪漫派不想成为诗人。... 三个部分:1、正文里先从“反思”的概念分析,特别是与费希特自我反思的区别,把思维的思维归于形式,从而提出最重要的“反思媒介”的概念。其次就是进入艺术批评,本雅明最强调艺术批评的创作性,只有批评才能进入艺术作品必然存在的先验理想。反而早期浪漫派要排斥人们所理解的“浪漫”,而是进入作品冷静的部分来把握其非本来意义。2、浪漫派是艺术理想是创造,歌德是把握自然的理念及其背后的原始画面。浪漫派不想成为诗人。而是以批评将作品绝对化。另外注意“神话”要素的意义3、对荷尔德林两首诗歌是其正文理论的实践,比理论更难懂晦涩。#只有注释没有出处我是真的难受,当然这不怪任何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