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Ἠθικὰ Νικομάχεια
译者: 廖申白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367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03575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Ἠθικὰ Νικομάχεια
译者: 廖申白
出版年: 2003-11
页数: 367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
ISBN: 9787100035750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本书为西方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全书探讨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了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目的,对灵魂、德性、快乐等重要概念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由此指出何为人一生的总的目的,即幸福。本书可以说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伦理学体系的奠基作,对后世伦理学的思考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创作者
· · · · · ·
-
亚里士多德 作者
目录 · · · · · ·
第一卷 [善]
1.[善作为目的]
2.[最高善与政治学]
3.[政治学的性质]
4.[幸福作为最高善]
5.[三种生活]
6.[柏拉图的善概念]
7.[属人的善的概念]
8.[属人的善概念的辩护]
9.[幸福的获得]
10.[在世幸福]
11.[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
12.[称赞与幸福]
13.[德性引论]
第二卷 [道德德性]
1.[道德德性的获得]
2.[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3.[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
4.[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5.[德性的定义:种]
6.[德性的定义:属差]
7.[具体的德性引论]
8.[适度同过度与不及的关系]
9.[适度的获得]
第三卷 [行为]
1.[意愿行为]
2.[选择]
3.[考虑]
4. [希望]
5.[德性、恶与能力]
[具体的德性]
6.[勇敢的范围]
7.[勇敢的性质]
8.[相似于勇敢的其他品质]
9.[勇敢与快乐和痛苦]
10.[节制的范围]
11.[节制的性质]
12.[放纵]
第四卷 [具体的德性(续)]
1.[慷慨]
2.[大方]
3.[大度]
4.[在对待小荣誉方面的德性]
5.[温和]
6.[友善]
7.[诚实]
8.[机智]
9.[羞耻]
第五卷 [公正]
1.[公正的性质与范围]
2.[具体的公正]
3.[分配的公正]
4.[矫正的公正]
5.[回报的公正]
6.[政治的公正]
7.[自然的公正与约定的公正]
8.[公正、不公正与意愿行为]
9.[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与意愿行为]
10.[公道]
11.[对自身的不公正]
第六卷 [理智德性]
1.[理智德性引论]
2.[两种理智德性及其对象]
3.[科学]
4.[技艺]
5.[明智]
6.[努斯]
7.[智慧]
8.[明智的种类]
9.[好的考虑]
10.[理解]
11.[体谅]
12.[明智与智慧的作用]
13.[明智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第七卷 [自制]
1.[自制、不能自制和关于它们的流行意见]
2.[不能自制方面的疑难]
3.[不能自制与知识]
4.[不能自制的范围]
5.[兽性与病态]
6.[怒气上的不能自制与欲望上的不能自制]
7.[坚强与软弱]
8.[不能自制与放纵]
9.[自制与固执]
10.[不能自制与明智的不相容性]
[快乐]
11.[对快乐的三种批判意见]
12.[快乐与实现活动]
13.[快乐与幸福]
14.[肉体快乐]
第八卷 [友爱]
1.[友爱方面的意见与难题]
2.[三种可爱的事物]
3.[三种友爱]
4.[友爱中的相似性]
5.[友爱品质和友爱的活动]
6.[友爱的数量方面]
7.[不平等的友爱]
8.[友爱中的爱与被爱]
9.[友爱、公正与共同体]
10.[政治共同体的政体形式]
11.[不同政体中的友爱与公正]
12.[家室的友爱]
13.[平等的友爱中的抱怨与公正]
14.[不平等的友爱中的分歧与公正]
第九卷 [友爱(续)]
1.[不相似的友爱中的公正]
2.[不同回报责任的冲突]
3.[友爱的终止]
4.[友爱与自爱]
5.[友爱与善意]
6.[友爱与团结]
7.[施惠者更爱受惠者的原因]
8.[两种自爱]
9.[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的原因]
10.[朋友需有限量的原因]
11.[好运中的朋友与厄运中的朋友]
12.[共同生活对于友爱的意义]
第十卷 [快乐]
1.[快乐问题上的两种意见]
2.[快乐是善的意见]
3.[对快乐是恶的意见的反驳]
4.[快乐与实现活动]
5.[快乐在类属上的不同]
[幸福]
6.[幸福与实现活动]
7.[幸福与沉思]
8.[沉思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
9.[对立法学的需要:政治学引论]
附录一 全书内容提要
附录二 亚里士多德生平简表
附录三 关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表
附录四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现代校订、翻译、注释本书目
名称索引
术语索引
· · · · · · (收起)
1.[善作为目的]
2.[最高善与政治学]
3.[政治学的性质]
4.[幸福作为最高善]
5.[三种生活]
6.[柏拉图的善概念]
7.[属人的善的概念]
8.[属人的善概念的辩护]
9.[幸福的获得]
10.[在世幸福]
11.[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
12.[称赞与幸福]
13.[德性引论]
第二卷 [道德德性]
1.[道德德性的获得]
2.[实践的逻各斯的性质]
3.[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
4.[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5.[德性的定义:种]
6.[德性的定义:属差]
7.[具体的德性引论]
8.[适度同过度与不及的关系]
9.[适度的获得]
第三卷 [行为]
1.[意愿行为]
2.[选择]
3.[考虑]
4. [希望]
5.[德性、恶与能力]
[具体的德性]
6.[勇敢的范围]
7.[勇敢的性质]
8.[相似于勇敢的其他品质]
9.[勇敢与快乐和痛苦]
10.[节制的范围]
11.[节制的性质]
12.[放纵]
第四卷 [具体的德性(续)]
1.[慷慨]
2.[大方]
3.[大度]
4.[在对待小荣誉方面的德性]
5.[温和]
6.[友善]
7.[诚实]
8.[机智]
9.[羞耻]
第五卷 [公正]
1.[公正的性质与范围]
2.[具体的公正]
3.[分配的公正]
4.[矫正的公正]
5.[回报的公正]
6.[政治的公正]
7.[自然的公正与约定的公正]
8.[公正、不公正与意愿行为]
9.[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与意愿行为]
10.[公道]
11.[对自身的不公正]
第六卷 [理智德性]
1.[理智德性引论]
2.[两种理智德性及其对象]
3.[科学]
4.[技艺]
5.[明智]
6.[努斯]
7.[智慧]
8.[明智的种类]
9.[好的考虑]
10.[理解]
11.[体谅]
12.[明智与智慧的作用]
13.[明智与道德德性的关系]
第七卷 [自制]
1.[自制、不能自制和关于它们的流行意见]
2.[不能自制方面的疑难]
3.[不能自制与知识]
4.[不能自制的范围]
5.[兽性与病态]
6.[怒气上的不能自制与欲望上的不能自制]
7.[坚强与软弱]
8.[不能自制与放纵]
9.[自制与固执]
10.[不能自制与明智的不相容性]
[快乐]
11.[对快乐的三种批判意见]
12.[快乐与实现活动]
13.[快乐与幸福]
14.[肉体快乐]
第八卷 [友爱]
1.[友爱方面的意见与难题]
2.[三种可爱的事物]
3.[三种友爱]
4.[友爱中的相似性]
5.[友爱品质和友爱的活动]
6.[友爱的数量方面]
7.[不平等的友爱]
8.[友爱中的爱与被爱]
9.[友爱、公正与共同体]
10.[政治共同体的政体形式]
11.[不同政体中的友爱与公正]
12.[家室的友爱]
13.[平等的友爱中的抱怨与公正]
14.[不平等的友爱中的分歧与公正]
第九卷 [友爱(续)]
1.[不相似的友爱中的公正]
2.[不同回报责任的冲突]
3.[友爱的终止]
4.[友爱与自爱]
5.[友爱与善意]
6.[友爱与团结]
7.[施惠者更爱受惠者的原因]
8.[两种自爱]
9.[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的原因]
10.[朋友需有限量的原因]
11.[好运中的朋友与厄运中的朋友]
12.[共同生活对于友爱的意义]
第十卷 [快乐]
1.[快乐问题上的两种意见]
2.[快乐是善的意见]
3.[对快乐是恶的意见的反驳]
4.[快乐与实现活动]
5.[快乐在类属上的不同]
[幸福]
6.[幸福与实现活动]
7.[幸福与沉思]
8.[沉思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
9.[对立法学的需要:政治学引论]
附录一 全书内容提要
附录二 亚里士多德生平简表
附录三 关于亚里士多德德性表
附录四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现代校订、翻译、注释本书目
名称索引
术语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们认为行不公正是人能力以内的事,因而行公正是很容易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与邻妇通奸、殴打路人、向人行賄是容易的,是我们能力以内的,但是出于一种品质地做这些事情却不容易,也不是我们能力以内的事。其次,人们还认为,理解什么是公正、什么是不公正不需要专门的智慧,因为与法律相关的事务并不难了解。但是法律所列举的行为仅仅是它宣布为合于公正的行为。要理解一个行为怎样去做才是一个公正的行为,一个分配怎样去分才是一个公正的分配,远比理解医疗困难得多。在医疗中,了解蜜、酒、菟葵、熏灸、开刀的作用容易,但是要理解这些东西和技术如何以及什么时候用到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上才会使他恢复健康,就同要当个医师一样困难。第三,也由于这个原因,人们认为,公正的人也同样能够行不公正,因为他们比别人更有能力做一件不公正的事,如通奸、打人,一个勇敢的人也更有能力丢弃武器,朝这个或那个方向逃跑。但是,怯懦和不公正并不是在于这些事情(除非偶性地),而是在于出于一种品质地做这些事情。这正像做一个医师和治疗一个病人并不在于开不开刀或用不用药,而是在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做这些事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9.[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与意愿行为] -
人们认为行不义(ἀδικεῖν)是取决于他们自己的(ἐφ᾽ ἑαυτοῖς),因此让自己是正义的人(τὸ δίκαιον εἶναι) ,也会是容易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与邻妇通奸、殴打路人、向人行贿是容易的,这些事取决于我们,但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ὡδὶ ἔχοντας)做这些事情却不容易,也不取决于我们。类似地,人们还认为,要理解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义,不需要是智慧的,因为不难理解法(νόμοι)都说了些什么,但法说的这些只是出于偶然(κατὰ συμβεβηκός)而算正义。如何正义地行动和实施分配(πῶς πραττόμενα καὶ πῶς νεμόμενα δίκαια) ,这要比知道卫生健康上的事需要更多的工作。而关于卫生健康,了解蜂蜜、酒、喷嚏草、烧灼、开刀的作用容易,但是要理解这些东西和技术如何、何时用到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上,才会使他恢复健康,就意味着成为一个医生。因此,人们认为,正义的人也同样能够行不义,因为正义的人并非不能,反而更有能力做这些不正义的事,如通奸、打人,一个勇敢的人也更有能力丢弃武器朝这个或者那个方向逃跑。但是,做这些事只是出于偶然而算懦弱行事、行不正义,以某种方式做这些事才是真的懦弱行事、行不正义。由此,行医和治病并不在于开不开刀或用不用药,而是在于以某种方式做这些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9.[受公正、不公正的对待与意愿行为]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共3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新音乐的哲学》《神正论》《面向思的事情》《心灵的揭示》
等
。
喜欢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2 条 )

札记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至二卷梳理(伦理学基础课作业)
第一卷 善 第一章 善作为目的 ·概要: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在各种目的中有些是从属性的。主导的目的优越于从属的目的。 ·内容: 1、【技艺、研究、实践、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全书的开头首先便确立了“某种善”作为技艺、研究、...
(展开)

黄裕生 | 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幸福观”:理性的“理论活动”高于“实践活动”
本文原载《云南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本文个别段落有所删节。引用请以学报发表为准 一 如果说政治学是以最高之善为目的,那么,作为政治学的一部分,伦理学当然也是以这一终极之善为目的。那么,这个最高之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终极之善?这是被称为“美德伦理学”的希腊...
(展开)
> 更多书评 92篇
论坛 · · · · · ·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来自吃饱饭饭好睡觉 | 2022-10-08 07:40:44 | |
第三卷,有关什么是真正的无知的疑问 | 来自极地雪糕 | 2021-01-11 23:53:04 | |
提问:《尼伦》第五卷第三章:分配的公正 | 来自红色手稿 | 2017-12-13 20:22:10 | |
翻译的最高境界 | 来自中而庸 | 9 回应 | 2017-08-17 13:05:42 |
出版社行行好,专业一点好不好? | 来自tjliu | 2 回应 | 2016-07-07 13:11:5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0 )
-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9)9.4分 230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7)9.4分 470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8.5分 329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10)8.7分 19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我的书目-哲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以心灵成长为主 (laoshan)
- 管理人必看的300本书籍(1) (ton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路德维希 2022-07-06 15:23:22
我对古希腊人倍感亲切,毕竟他们不会装模作样地怀疑根本不怀疑的东西。
71 有用 豆友38324 2014-07-24 21:21:49
唯有积累人生阅历,体会过酸甜苦辣经历过爱恨情仇,才能够有心关照伦理——其实也是关照自己和关照世界。断断续续读了一年,实在超赞值得反复诵读,伦理的东西常读常新。因讨论的东西跟现在差的太远搁置一段,后读《理想国》等柏拉图著作进入古希腊的领域,读柏拉图、卢梭、尼采之后回读亚里士多德的这本伦理学。
7 有用 Whimsicat 2017-03-24 05:40:58
大一读Categoria的时候恨死了亚里士多德,总觉得亚氏的讨论细碎而无谓,满不像柏拉图那样仿佛能用犀利的目光洞悉一切真理。后来稍微读了些书才逐渐能慢慢体会到,在他看似平常的讨论方式中究竟埋藏着怎样的惊奇。而进入到伦理学这种总体性思路中的时候,这种感受果然还是最明显呀。
17 有用 社会正义武士 2013-03-20 12:21:13
诚如阿尔法拉比说:“你们难道没有看见,每当亚里士多德想解释灵魂、理智或“主”的某种状况时,他在言语之间都变得小心谨慎,滴水不漏,都以谜语和比喻的形式出现吗?”
32 有用 琴酒 2018-08-10 04:23:01
读的时候不觉得,现在感到在很多方面都提供了新的参照和安慰。读卷一时被那个“幸福是自足的,因为只有生活值得欲求且无所缺乏才是幸福”的奇妙的包含在语言里的往复论证打开了。卷三讨论善/恶,出于意愿/违反意愿涉及到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伦理问题,现在还不能很好的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