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朱光潜原著、郭漫改编的《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是他对自己美学思想的一次理论综合。《谈美书简》中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就青年朋友普遍关心的一些美学问题,比如人性论、人道主义、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关系、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问题、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美感中的心理与生理问题等,都开辟专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语言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用通俗化的语言加以阐释,是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谈美书简的创作者
· · · · · ·
-
朱光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光潜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学界亲切地称他为“美学一代宗师”和“美学老人”。他学贯中西,著译宏富,不但翻译、介绍了大量西方美学名著,而且在融合中西美学,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美学体系。可以这么说,今天,要想推进中国美学的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绕过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共产主义就是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私有制的彻底废除,因而就是通过人而且为着人,来真正占有人的本质。 劳动首先是一种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说明主体和客体都不可偏废。 人们便习惯于把全部文明归功于脑的活动即思维的活动,这样就产生了唯心主义世界观,认识不到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了。 人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他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所在,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艺术模仿自然”,这个“自然”主要就指“人性”。西方从古希腊一直到现代还有一句流行的信条,说文艺作品的价值高低取决于它摹仿(表现、反映)自然是否真实。 人道主义在西方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却有一个总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 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都是凭内摹仿作用体会出来的。其中如“魄力雄强”“气象浑穆”“意志奇逸”“精神飞动”之类显然都显出移情作用的内摹仿。 美确实要有一个客观对象,要有美人的客观存在。不过这种姿态可以由无数不同的美人表现出,这就使美的本质问题复杂化。其次,审美也确要有一个主体,美就是价值,就离不开评价者和欣赏者。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自然资源、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物的条件包括社会类型、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社会实况和问题,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还要加上用来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 第一条: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第二条:写不出的时候不硬。 第四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就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做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紧接着这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谈美书简》摘抄 -
其次,如果还没有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就要抓紧补课,因为在今天学任何科学都要先掌握国际最新资料,闭关自守决没有出路。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拿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余力,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人愈老愈感到时间可贵,所以对问到学外语和美学的朋友们,我经常只讲这样几句简短的忠告。不要再打游击战,象猴子掰包谷,随掰随丢,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要敢于攻坚。不过歼灭战或攻坚战还是要一仗接着一仗打,不要囫囵吞枣。 我想起法国人有一句名言:“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 崇高的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紧接着这种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伟对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所以崇高感有一个由不愉快而转化到高度愉快的过程。一个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气,在人格上有所提高。至于秀美感则是对娇弱对象的同情和宠爱,自始至终是愉快的。刚柔相济,是人生应有的节奏。崇高固可贵,秀美也不可少。这两个审美范畴说明美感的复杂性,可以随人而异,也可以随对象而异。 我个人生平爱读的一部书是《世说新语》,语言既简练而意味又隽永,是典型的速写作品。 第一条: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第二条: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第四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姑举古代民歌《箜篌引》为例: “公毋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 这就是直陈其事,是一首三部曲的挽歌,完全使用形象思维,声泪俱下,感染力很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谈美书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8 条 )





不被历史淘汰的书就值得一读
朱光潜的这本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来和青年讨论关于美和美学的一些问题,娓娓道来,我个人觉得值得一读。此为朱老八十二岁之作,与《谈美——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不同。里面的感情有激进之处,但是我觉得恰恰是一个可爱的和令人敬仰的老人形象。 分为十三封信,前一篇和最后一篇分...
(展开)

对《谈美书简》的说明和辩护
对比《谈美》9分左右的评分与《谈美书简》7分多的评分,心中非常不爽。我感觉那些给《谈美书简》打了一两分的人很可能并没有怎么读懂这本书,甚至有没有读完这本书都是可疑的。 的确,《谈美书简》在语言的通俗流畅上比不上《谈美》,但也不至于获得只配打一两分的待遇。据我所...
(展开)
> 更多书评 9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9 )
-
北京出版社 (2004)7.3分 2370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6.9分 766人读过
-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7.7分 770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8.0分 75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8,我的阅读 (Ruth)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谈美书简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木流花 2018-12-04 08:58:16
很好。深入浅出,亦全面。
0 有用 Ruth 2018-01-15 21:25:53
时代刻痕太深。虽为中小学生必读书,我不建议中小学生读,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如果要读,可以直接到后半部分的附录。 此书分为两部分,前面是82岁的朱光潜在“四人帮”倒台后写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阐述美学问题;后面附录是解放前写的,有删节。前后对比,只能是一声叹息! 在杨奎松的《“忍不住”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一书中曾提及朱光潜解放前后的表现。朱光潜在解放前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监察... 时代刻痕太深。虽为中小学生必读书,我不建议中小学生读,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如果要读,可以直接到后半部分的附录。 此书分为两部分,前面是82岁的朱光潜在“四人帮”倒台后写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阐述美学问题;后面附录是解放前写的,有删节。前后对比,只能是一声叹息! 在杨奎松的《“忍不住”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一书中曾提及朱光潜解放前后的表现。朱光潜在解放前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被郭沫若定为“反动文艺”的三个代表之一。朱光潜主动在194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自我检讨》。杨奎松写到,“这对于从未经历过延安整风之类的政治运动,一向自视甚高的非共产党的学者教授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从《谈美书简》来看,朱光潜的思想改造应该是很成功的。 (展开)
0 有用 余音 2017-11-12 21:06:00
前半部分谈马列的东西太多,大概受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感觉把美跟政治扯到一起,在现在看来有些牵强和拘束了,后半部分却很是喜欢,综合就四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