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骧(1912-1971),字子龙,号石湘。祖籍河北滦县。幼承家学,后入北京大学主修英国文学,1932年获文学士。1936年起任北京大学和湖南大学讲师。1941年赴美深造,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专攻中西文学理论。1947年起长期执教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方语文学系,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主讲中国古典文学和中西比较文学,并协助筹建该校比较文学系。1971年5月23日以心脏病猝发逝世于加州柏克莱。
陈世骧早年读外文,后赴美留学,自1947年始长期执教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一生事业基本立于中国古典学问,尤其是古典诗歌。对西方文艺理论烂熟于心,加之扎实的国学根底,陈世骧诠释古诗时往往能出入中西,驰骋古今,因而收在《文存》里的文字,几乎篇篇皆是考证精审而又新义纷呈的佳构。陆机《文赋》有句云,“其为物也多姿”,这个“姿”谁也没有更多地留心过,但陈世骧经由繁考博证的“中国功夫”,更经由中西文论的交相辉映,发现陆机之“姿”与现代英美文艺批评中的gesture理论竟若合符节。
1971年陈世骧因心脏病突发在美逝世时,夏志清还心存“唯一的遗憾”,遗憾他没有来得及留下一本“系统化”的专著。现在可以明白了,像陈世骧这样的老辈学者,或许原本就不想建构什么宏大的体系。实际上,他们每一篇内蕴丰厚的文字,有心人用心读过,由薄变厚,无异于一部高水平的系统化专著。这样的学者还有很多,比如宗白华,比如钱钟书。
1 有用 黄子 2014-02-05 14:46:01
“抒情传统”的说法在朱自清那里被证伪过,可惜今天看来后者的观点似乎不太流行。
0 有用 撵子 2023-06-20 23:07:14 北京
陈世骧是朱光潜先生的学生。果然篇篇都有新意,是中西比较的路子。可惜早逝,尚缺乏体系化著述。
0 有用 egg-white 2012-07-05 13:04:23
记得当时还写过一封邮件 说最近读了很多“陈先生”的文章
0 有用 溪山 2020-06-16 20:54:50
睡不着,二刷
1 有用 琴酒 2012-08-31 22:26:18
在提及荒原时小R推荐的,”论诗几篇真可谓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