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国] 玛格丽特·米切尔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Gone with the Wind
译者: 李美华
出版年: 2000-9
页数: 1235
定价: 4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806570920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Gone with the Wind
译者: 李美华
出版年: 2000-9
页数: 1235
定价: 4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806570920
内容简介 · · · · · ·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作品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飘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 1900-1949)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父亲是个律师,曾任亚特兰大历史协会主席。米切尔曾就读于华盛顿神学院、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其后,她曾担任地方报纸《亚特兰大报》的记者。1925年与约翰·马尔什结婚,婚后辞去报职,潜心写作。
米切尔一生中只发表了《飘》这部长篇巨著。她从1926年开始着力创作《飘》,10 年之后,作品问世,一出版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由于家庭的熏陶,米切尔对美国历史,特别是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家乡听闻了大量有关内战和战后重建时期的种种轶事和传闻,接触并阅读了大量有关内战的书籍。她自幼在南部城市亚特兰大成长,耳濡目染了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米切尔文思纵横驰骋的背景和创作的源泉。
喜欢读"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飘"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 · · · · ( 全部 43998 条 )
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52 条 )

艾希礼、思嘉、白瑞德、媚兰——关于南方的四种解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写在前面的话: 天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如果不把《飘》作为言情小说来看的话,我想把它看作对于文化的一种思考。它讲述的正是当一个制度崩塌之后,与它相伴相生的文化应该何去何从的故事。 对于文化的感情,也许是我们对待人类发展史上诸多事物中最复杂的一种。 人类文化在积累... (展开)

论坛 · · · · · ·
为什么要写斯佳丽女儿之死? | 来自明白一些道理 | 5 回应 | 2025-07-02 22:22:59 |
大家心中的阿希礼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 来自tt | 7 回应 | 2025-06-20 22:11:07 |
大家都喜欢白瑞德吗? | 来自豆友271827391 | 9 回应 | 2025-06-17 10:16:53 |
关于瑞德对待希礼的疑惑 | 来自cassiey123 | 3 回应 | 2025-06-16 20:03:02 |
外语书籍的译者非常重要 | 来自momo | 1 回应 | 2025-06-15 18:15:0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3 )
-
Warner Books (1993)9.5分 147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9.3分 2597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9.4分 8951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0)9.5分 2328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小说类| (蜜蜂)
- 豆瓣评分>9的书(100人以上) (阿獠)
- 曾改编成电影的书 (信而好古)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旧版) (nous)
- 天涯荐书贴整理版(1) (花菜。)
谁读这本书? · · · · · ·
> 11392人在读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飘的评论:
feed: rss 2.0
198 有用 T3的小喇叭 2011-08-30 20:42:19
你们为什么这么爱郝思嘉.......各种理解不能......你们为什么觉得这种带有希望蓄奴制度延续的小说经典......这充其量是个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就这样罢了......它好在哪儿?好在和书里的南方贵族一样的装腔作势上........
180 有用 L!z 2012-10-24 08:37:11
我至今依然最喜欢的长篇小说,我喜欢斯嘉丽这样敢爱敢恨的女人,外表娇艳,内心坚不可摧,骨子里的桀骜不驯,野性和叛逆,在灾难和战争面前她比男人更顶天立地~~~不过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还在爱梅兰妮~~所以尼玛,白瑞德这样的魂淡在哪里,啊?
489 有用 沉歌 2009-03-18 11:51:45
高一那年看的。至今记得亚特兰大的战火中她奔走的背影,裙裾摆动。她的野性和骄傲,坚强与倔强,不甘弱示或屈服,瑞德与她是相似的。如果瑞德爱上的不是郝思嘉,是媚兰或者是贝尔·沃特林,一定不会掉进那个自掘的陷阱里。对于瑞德,感动了,且佩服而惋惜。
116 有用 大头绿豆 2017-03-03 16:45:59
年长的读者,比照自己的人生、经历,假想如果可以重来,如何选择。那些年青人容易为之虔诚、激动、战斗的信念,如今已明白不过是诸多可能中的一种。大多数人无法坚持年轻时的信念,坚持追逐那时候的梦想,所以即便你做不到,也无须害臊。但也因此,那少数的一些人,才弥足珍贵,让人为之心折。但是,大概也就是与书为伴的几个瞬间而已,你产生了也想拥有他们那些美德、高贵人格的想法,当你合上书后,纷繁的俗世扑面而来,一个个近... 年长的读者,比照自己的人生、经历,假想如果可以重来,如何选择。那些年青人容易为之虔诚、激动、战斗的信念,如今已明白不过是诸多可能中的一种。大多数人无法坚持年轻时的信念,坚持追逐那时候的梦想,所以即便你做不到,也无须害臊。但也因此,那少数的一些人,才弥足珍贵,让人为之心折。但是,大概也就是与书为伴的几个瞬间而已,你产生了也想拥有他们那些美德、高贵人格的想法,当你合上书后,纷繁的俗世扑面而来,一个个近在眼前的抉择摆在当下,你又不自禁地选择了大多数平凡的人们会、或者说很难不选的选项。我们如果能不为自己只能是这样的人觉得泰然自若、理所当然,就已经比许多对此视若无睹的人,要离自己的年轻更近一点儿了。 (展开)
616 有用 丰富的观后感 2018-03-24 18:38:44
中国的小说那些高大光明毫无缺点的主角才是应该被抛弃的。人的私欲才是西方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绘的东西。斯嘉丽与瑞特都是真实的人,不应该被崇拜被赞扬硬拉出什么优点条分缕析。他们就是这样在那个时代精彩地活着。我尝试着从不同侧面来解析这个故事,却依旧无法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什么经验教训,像名著通常会做的那样。这或许仅仅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吧,所有的人物被爱情与战争牵着走,映衬出一个辉煌的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