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今天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充满幻想的人们发现他们获得了他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力量,并且可以利用这个力量来改造我们的世界。
这是个转折的时代,跨国公司迷失了发展方向,而小企业家却举起了计算机革命的大旗,成了开拓未来的先锋。在这个时代里,计算机奇才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胸怀 大志者成了富有理想的人,而富有理想的人则成了亿万富翁。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促使人们变得伟大,变得富有而充满理想,自豪而富于爱心,努力实现前人从未达到的目标,乘风破浪去夺取这场计算机革命的胜利。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弗赖伯格(Paul Freiberger) :《模糊逻辑》一书的合作者之一,1993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得主。他曾经为San Jose Mercury News和San Francisco Examiner等杂志撰稿。目前他供职于帕洛阿尔托的Interval Research公司。
迈克尔.斯韦因(Michael Swaine) :《多布博士》杂志的自由编辑。他也是美国、意大利和德国的传统杂志与电子杂志的著名专栏作家,并且负责维护"Swaine World"Web站点,该站点用来跟踪计算机行业的新闻。
目录 · · · · · ·
第1章 火种
从蒸气动力时代的梦想“我希望蒸气动力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计算”开始,随着一次次的技术突破,再加上计算机爱好者的执着与痴迷,一场计算机革命的火种已悄然播下。
1.1 蒸气动力时代的梦想
1.2 技术突破
1.3 有功之臣
1.4 破土而出
· · · · · · (更多)
从蒸气动力时代的梦想“我希望蒸气动力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计算”开始,随着一次次的技术突破,再加上计算机爱好者的执着与痴迷,一场计算机革命的火种已悄然播下。
1.1 蒸气动力时代的梦想
1.2 技术突破
1.3 有功之臣
1.4 破土而出
· · · · · · (更多)
第1章 火种
从蒸气动力时代的梦想“我希望蒸气动力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计算”开始,随着一次次的技术突破,再加上计算机爱好者的执着与痴迷,一场计算机革命的火种已悄然播下。
1.1 蒸气动力时代的梦想
1.2 技术突破
1.3 有功之臣
1.4 破土而出
1.5 两名黑客
第2章 开拓者之歌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艰难尝试,第一台小型计算机终于问世,它奏响了一曲开拓者之歌,留下了一串串令人难忘的名字埃德罗·伯茨莱、莱斯·索洛蒙......
2.1 索尔大叔
背水一战 37
初战告捷 47
完善系统 52
竞争态势 58
江河日下 66
第3章 奇迹创造者 74
那些经营失败的公司往往喜欢开诚布公,将自己的方案摆在桌面上,让大家都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会影响人们的创新精神。这场微机革命依靠其自身的内部动力滚滚向前,而不受外部利益的驱动。微机产业并不是按照传统经济法则形成的。
后起之秀 74
米勒德的经营之道 81
创造奇迹 87
厅迹与失误 92
企业家的毛病 98
死而复生 102
第4章 霍姆布鲁计算机俱乐部 109
70年代中期到末期,由于硅谷处在一个独特的环境之中,那里遍布着许多大学、电子企业及半导体公司,加之伯克利言论自由运动和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价值观遗留下来的传统革命热情,硅谷的技术发明之火呈现出越烧越旺之势,那里弥漫着浓厚的信息共享的气氛。
将计算机的力量赋予普通人 109
堆姆布鲁计算机俱乐部 117
硅谷野火 125
展望未来 131
6系列与8系列芯片争 139
总线标准之争 146
堆姆布鲁的传统 156
第5章 计算机中的精灵 160
通过计算机将人们连接起来而采用的各种方法,其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演变的结果有时甚至是提出方法的人都没有想到的。计算机告示牌系统(BBS)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而公用存储器终端的应用却困难重重,以太网和局域网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因特网开始时发展较缓慢,主要是大专院校和军方使用较普遍,后来却以爆炸式增长,其用户数量每年翻一番。甚至连许多富有远见的人也没有料到,20世纪末因特网的影响会如此深远,应用范围会如此之广。
计算机奏出了音乐 160
游戏软件走俏 164
最早的操作系统 171
BASIC 语言探源 178
其他BASIC 语言 184
6系列与8系列芯片争
第6章 火种的传播
计算机刊物、用户群体、计算机展览会和计算机商店对个人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刊物的编辑 、展览会的组织者和商店的店主出于何种动机,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计算机用户的群体,这有助于形成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可以想象、制造和理解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机计算机的买卖。
第7章 苹果公司的兴盛
当你经营一家公司时,你必须让人们了解你要实现的理想,正是由于有了雄心勃勃的史蒂夫·乔 布 斯、痴迷于技术史蒂夫·活兹尼亚克以及一大批苹果人的努力,苹果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
第8章 千帆竞发
以赚钱为目的的代理商肯定会朝着能够赚钱的地方去,计算机产业在经营上之所以取得成功,靠的是从为计算机产业作出不懈努力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
第9章 凋谢的花朵 368
多年来苹果公司赢得的荣誉桂冠正渐渐变得黯然失色,它销售了大量计算机,但技术上却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
苹果公司走向衰落 368
克隆机满天飞 378
步履维艰 384
计算机发展成规模庞大的产业 389
欺软怕硬 395
第10章 财富与竞争 403
曾经只是个革命性思路的个人计算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工具。但是,它不仅是一件具有革命意义的强大工具,而且是能为革命赋予力量的工具。正如万维网是在NeXT公司的小机盒上发明的那样,下一场技术革命很可能是在个人计算机上掀起的。
比尔·盖茨与微软 403
全球首富 409
苹果公司东山再起 414
几位聪明年轻的黑客 422
计算机带来的乐趣 429
浏览器之战 434
后记 计算机革命之后 443
对付计算机黑客 443
沃兹大街 448
恩格尔巴特 454
公民纳尔逊 458
名人絮语 464
· · · · · · (收起)
从蒸气动力时代的梦想“我希望蒸气动力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计算”开始,随着一次次的技术突破,再加上计算机爱好者的执着与痴迷,一场计算机革命的火种已悄然播下。
1.1 蒸气动力时代的梦想
1.2 技术突破
1.3 有功之臣
1.4 破土而出
1.5 两名黑客
第2章 开拓者之歌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艰难尝试,第一台小型计算机终于问世,它奏响了一曲开拓者之歌,留下了一串串令人难忘的名字埃德罗·伯茨莱、莱斯·索洛蒙......
2.1 索尔大叔
背水一战 37
初战告捷 47
完善系统 52
竞争态势 58
江河日下 66
第3章 奇迹创造者 74
那些经营失败的公司往往喜欢开诚布公,将自己的方案摆在桌面上,让大家都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会影响人们的创新精神。这场微机革命依靠其自身的内部动力滚滚向前,而不受外部利益的驱动。微机产业并不是按照传统经济法则形成的。
后起之秀 74
米勒德的经营之道 81
创造奇迹 87
厅迹与失误 92
企业家的毛病 98
死而复生 102
第4章 霍姆布鲁计算机俱乐部 109
70年代中期到末期,由于硅谷处在一个独特的环境之中,那里遍布着许多大学、电子企业及半导体公司,加之伯克利言论自由运动和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价值观遗留下来的传统革命热情,硅谷的技术发明之火呈现出越烧越旺之势,那里弥漫着浓厚的信息共享的气氛。
将计算机的力量赋予普通人 109
堆姆布鲁计算机俱乐部 117
硅谷野火 125
展望未来 131
6系列与8系列芯片争 139
总线标准之争 146
堆姆布鲁的传统 156
第5章 计算机中的精灵 160
通过计算机将人们连接起来而采用的各种方法,其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演变的结果有时甚至是提出方法的人都没有想到的。计算机告示牌系统(BBS)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而公用存储器终端的应用却困难重重,以太网和局域网的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因特网开始时发展较缓慢,主要是大专院校和军方使用较普遍,后来却以爆炸式增长,其用户数量每年翻一番。甚至连许多富有远见的人也没有料到,20世纪末因特网的影响会如此深远,应用范围会如此之广。
计算机奏出了音乐 160
游戏软件走俏 164
最早的操作系统 171
BASIC 语言探源 178
其他BASIC 语言 184
6系列与8系列芯片争
第6章 火种的传播
计算机刊物、用户群体、计算机展览会和计算机商店对个人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刊物的编辑 、展览会的组织者和商店的店主出于何种动机,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计算机用户的群体,这有助于形成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可以想象、制造和理解个人使用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进行机计算机的买卖。
第7章 苹果公司的兴盛
当你经营一家公司时,你必须让人们了解你要实现的理想,正是由于有了雄心勃勃的史蒂夫·乔 布 斯、痴迷于技术史蒂夫·活兹尼亚克以及一大批苹果人的努力,苹果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
第8章 千帆竞发
以赚钱为目的的代理商肯定会朝着能够赚钱的地方去,计算机产业在经营上之所以取得成功,靠的是从为计算机产业作出不懈努力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
第9章 凋谢的花朵 368
多年来苹果公司赢得的荣誉桂冠正渐渐变得黯然失色,它销售了大量计算机,但技术上却没有取得应有的进步。
苹果公司走向衰落 368
克隆机满天飞 378
步履维艰 384
计算机发展成规模庞大的产业 389
欺软怕硬 395
第10章 财富与竞争 403
曾经只是个革命性思路的个人计算机,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工具。但是,它不仅是一件具有革命意义的强大工具,而且是能为革命赋予力量的工具。正如万维网是在NeXT公司的小机盒上发明的那样,下一场技术革命很可能是在个人计算机上掀起的。
比尔·盖茨与微软 403
全球首富 409
苹果公司东山再起 414
几位聪明年轻的黑客 422
计算机带来的乐趣 429
浏览器之战 434
后记 计算机革命之后 443
对付计算机黑客 443
沃兹大街 448
恩格尔巴特 454
公民纳尔逊 458
名人絮语 46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BASIC是一门简单而高级的编程语言,在过去的10年中常为小型计算机所采用。艾伦建议盖茨一起编写一个BASIC解释程序,即一个将BASIC输入语句翻译成8008微处理器指令的程序。这样一来,任何人都能通过用BASIC编写程序来控制8008微处理器了。这一设想确实很有吸引力,因为在艾伦看来,直接通过指令集来控制芯片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不过,盖茨对此表示质疑。8008是第一款8位微处理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盖茨对艾伦说:“这东西是为计算器而造的。”不过他的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但盖茨最终还是决定搭把手一起干,他拿出360美元买了一台8008微处理器。他觉得这玩意儿不会有人买,所以他认为这是第一台通过经销商卖出去的机器。后来,他们编写BASIC的计划不知怎么就走偏了:他们找到了第三个狂热者——保罗·吉尔伯特来帮忙设计硬件,最终他们基于8008微处理器造出了一台机器。 这几个年轻人造的机器还远不能称为计算机,但它也已经足够复杂,结果他们暂时搁置了BASIC的编写计划。他们在公路上的橡皮管子上安装了个传感器收集数据,用设计的这台机器来生成交通流量统计数据。他们认为这样的设备会有可观的市场需求。艾伦编写了一个开发软件,用于在计算机上模拟他们机器的操作情况,而盖茨可以在计算机上利用这个开发软件来编写机器实际需要的数据记录软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火种
喜欢读"硅谷之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硅谷之火"的人也喜欢 · · · · · ·
硅谷之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PC争霸史:崛起、帝国时代与落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楔子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有一段25英里长的,名为圣塔克拉拉的谷地。五十年前,一群怀抱梦想的人们,在这里点燃了PC革命之火,随后这股火焰蔓延到全世界。 一个一个数字英雄在这里诞生,有的如流星划过黑暗的夜空;有的则历经艰险,最终升起为恒星,为后来者照亮前进之路。 ... (展开)
那就看我怎么绕到《硅谷之火》吧
01 天气不似预期 广州的秋天向来短暂。2019年和2020年之交,入冬,甚至入秋都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到了一月中,气温骤降了一下,这才像是瞬间入了初冬。然而隔日又回升了。然后又降了。又升了。又降了。原来,这仨月过来,还是秋日的伪装。初冬那些窗户上因霜冻结成的花纹,匆匆...
(展开)

《硅谷之火》(图灵版)作者访谈
《硅谷之火》是一部关于个人计算机的权威著作,作者是两位从一开始就在硅谷工作的资深科技记者。20世纪80年代初,斯韦因和弗雷伯格供职于杂志《信息世界》。在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发端之时,他们每天与史蒂夫·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等人打交道。 《硅谷之火》讲述了一群个性鲜明、创...
(展开)

硅谷创业群英和个人及计算机的崛起历史
前段时间在B站看到“小约翰可汗”做的如下视频,讲述的是硅谷创业年代传奇人物之一亚当·奥斯本,从写计算机教材到开拓便携式电脑一生的起落。 [视频] 该视频引用的 参考资料: 亚当·奥斯本1984年出版自传《超增长: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兴衰》 罗伯特·弗莱林1984年出版《计算...
(展开)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这是当年雷布斯看的那个版本的吗? | 来自Life lover QAQ | 2 回应 | 2021-02-21 00:19:02 |
1982年,王川给我一本书。两块一一本,《硅谷之火... | 来自望月天 | 4 回应 | 2020-08-19 15:20:13 |
关于这本书的评论 | 来自mosquito | 2010-03-31 18:22:5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9)8.0分 444人读过
-
Pragmatic Bookshelf (201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4)7.0分 232人读过
-
预售
-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computer base (Zack)
- IT史记 (互联网老兵)
- 我的互联网思维 (羊的门)
- 硅谷 (小鱼儿🐠)
- 缺书登记 (Fen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硅谷之火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叶乐群 2018-11-22 01:21:47
雷军多次提及,当年雷军看得热血沸腾,反正我看了也就那样。
54 有用 破雾 2016-10-12 10:29:21
看了一点感觉也没有,也完全读不下去,雷军说在武大图书馆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兴奋得睡不着到操场上跑了好几圈,发誓要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才有了后来的金山、小米等,为啥这本书我觉得一点感觉也没有,看来我注定成不了大佬。。
1 有用 多利不邓 2019-04-06 14:22:40
上世纪80年代的一本个人计算机发展史,预见了英特尔、苹果、微软的崛起,也刻画了很多转瞬即逝的时代英雄。当年雷军看完这书就去搞计算机了,佳话。
1 有用 dushuI23 2012-05-03 18:03:35
PC的历史。
2 有用 小浩 2014-05-12 09:00:09
雷军 大一看过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