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书评 (7)

钓鱼舟 2013-05-28 17:39:12

胡适对自由的误读和他的勇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很耐读。这是李泽厚、庞朴当年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一种,翻译出版在1989年,封面内容提要说:“本书通过胡适的人格悲剧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中国的启蒙者和精英群体,如果不能从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  (展开)
冻豆腐 2011-07-09 22:51:41

自由主义与新文化

作为一个在历史变迁中主张科学、民主和自由等新价值的旗手,胡适的面目是模糊、不清晰的。因为一个人被这么多空洞、抽象、宏大的价值符号所包裹,其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和审视,不免成为一个矛盾的人。而自由主义作为一个权力的反对者,本身就是解构而非建构的,人们可以...  (展开)
奥燃 2015-03-29 22:08:27

一种更为难以分辨的勇气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知道自己时常不由自主地露出痛苦的表情。这是由于对胡适先生极为强烈的尊敬之情,以及对他非常令人悲伤的处境的辛酸之感时常交相碰撞。虽然书中经常提及“世界主义”、“自由主义”等词来概括胡适先生的思想,但于我概括,总体而言,胡适先生是一位极...  (展开)
qxd 2023-06-17 05:32:13

教人如何不像他

在真正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少重视过那些宽厚温和的前人。有一天警觉四面楚歌时,我的目光掠过书架上整整几排胡适先生研究著作,关于他的成长、情感、交游、思想,心灵中的自大和脆弱使我们与那些表面不够激烈的品质一错过就是很多年。这次仍然是带着审视的好奇抽取了胡适留学日...  (展开)
阿佐 2020-06-27 21:39:23

矛盾的胡适,两难的近代中国

这本书并不是胡适的传记,核心研究应当是以胡适为切入点审视近代中国的一种思潮,即以胡适为最典型代表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内在的矛盾。所以书本的结构,虽然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但是真是的结构安排是知识渊源、理论的形成、理论的实践、结局这一结构。 在开篇介绍胡适知识来源的...  (展开)
慕阿呆 2016-12-27 19:52:33

迷茫而不糊涂

透过胡适看见的那个时代,更似迷茫但还不算稀里糊涂。无论是想在中西思想间架起桥梁抑或贬抑某一方的,都明确这两种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至少,想寻求二者的结合点,就必须走过漫长的文化覆盖边际。而这是费时费力的艰巨任务,当求变的心情如此急切乃至让求变变成不可置疑的目...  (展开)
peterpan 2007-11-10 00:17:30

知识分子的悲与乐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 [美] 格里德 著 鲁奇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史的人物,一般都要盖棺论定,但有一类人无法盖棺,更无法论定,只能被雪藏,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中国知识阶层杰出代表人物,处于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文化碰...  (展开)

订阅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