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裘德的书评 (154)

我们的问题是书读得太少还是太多
阅读书籍时我时常代入自己,发现在书中可以找到许多共鸣。时代真的不同了吗,人性的成长与挣扎却如此相同。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从小就被教育,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可是知识真的改变了我的命运吗?掩卷沉思,显然是的,我被它改变得如此与众不同,继而郁郁...
(展开)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阅读《无名的裘德》一书的过程并不愉快,甚至随着情节的推进越来越压抑。裘德好学勤敏,立志以知识改变命运。他对神圣,崇高和美好的事物怀着天然的向往。同所有未涉世事的青年一样,他以为世界在面前了展开无限的可能,一切都是予取予求。那是他人生中叶嫩花初的早春。而当第一...
(展开)

但愿离去是幸,但愿永不归来
一个世纪前的作者没有电脑没有打字机,一杆笔在一叠叠稿纸上凌乱地书写。一定要写得快,因为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要来来回回地誊抄,直到颈椎和手指关节劳损,背也驼了,还要不停地写。 一直好奇大作家是不是有一套方法,就像导演拍电影,把90分钟切成一个个场景,再割...
(展开)

托馬斯.哈代:《無名的裘德》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 書是今年春節途經一條小巷在一家特價書店里淘的。新春頭買書好像不太吉利,后來果然,所持的匯豐銀行股票插水一樣。書便宜得不成樣子,挑了四、五本,有《纯真年代》、《紅字》等世界名著,總共才二十多塊錢。 事實證明,便...
(展开)

怎么会活成这样的悲剧
读到裘德烧书的那一段,我觉得是书里的一个高潮,虽然那一段既不长,也没有摆在显著的位置。“他用不着再往下琢磨了,他只需面对这个明显的事实:他声称自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宗教传布者,那完全是骗人。”(P207)一边平静地烧书,一边有邻人的闲语,问他是不是在烧他姑婆留下...
(展开)

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
其实与哈代并不特别投缘,比起劳伦斯,比起毛姆,哈代就像裘德一样,给人一种纯洁的无力感。淑身上有难得清明的智慧与灵性,却没有尤斯塔西雅骄蛮中的自然,也没有苔丝的柔弱中的强大,她是如此不食人间烟火,我只能把她看做哈代想象中的理想人物。她身上缺少的,正是激情,那...
(展开)

《无名的裘德》——无名也可以伟大
《无名的裘德》已经看完了,看的过程中,看完之后,都一直觉得受着排山倒海般的震撼。里面对个人意志和社会习俗间的思辨太让人纠结,我能感到作者敏锐、深刻的分析能力。他不仅戳到了社会的痛处,还把隐藏在社会光鲜外表下的顽疾毫不留情的揪了出来。小说大致分为了三段:前期...
(展开)

在如何思考个人成长和婚姻关系这一问题上,或许每个人都应该读一遍《无名的裘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己先是通过《文学回忆录》认识了托马斯哈代,然后又通过张谷若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而对《无名的裘德》产生兴趣。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木心正是这样一位“观千剑而后识器”的人,对于托马斯·哈代的作品,木心是这样评价的, “像《苔丝》这种小说,... (展开)
理想,只是烂在心里的脓疮吗?
读苔丝,我会常游离于故事之外,惊叹于哈代精巧的小说布局。读裘德,布局不如苔丝,却让我深陷故事当中难以自拔。 如果说苔丝是一本关于纯洁女人的失落的书,那么裘德算得上一本关于理想男人的失败的书。苔丝的失落在于太单纯,读之令人咬牙切齿,相较于命运,更恨这种不负责...
(展开)

被欲望支配是人无法抵抗的命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哈代的作品常是悲剧,这我是清楚的。 裘德生下来就是不幸的,这一点无可质疑,他用天真幼小的躯体忍受一些无法抗拒的苦难,他支持下去的希望,先是基督寺,后是淑,前者为他描绘了一幅理想中的美好画卷,后者在他希望破灭后给他力量,然而二者都离开了他,都像泡沫一般戳破,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