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的创作者 · · · · · ·
-
季羡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今译》(合著),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目录 · · · · · ·
目次
自序
1 缘起
2 从社教运动谈起
3 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4 对号入座
5 快活半年
6 自己跳出来
7 抄家
8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9 干钧一发
10 劳改的初级阶段
11 大批斗
12 太平庄
13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14 牛棚生活(一)
15 牛棚生活(二)
16 牛棚生活(三)
17 牛棚转移
18 半解放
19 完全解放
20 余思或反思
21 后记
附录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季羡林自传
季羡林年谱
· · · · · · (收起)
自序
1 缘起
2 从社教运动谈起
3 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4 对号入座
5 快活半年
6 自己跳出来
7 抄家
8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9 干钧一发
10 劳改的初级阶段
11 大批斗
12 太平庄
13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14 牛棚生活(一)
15 牛棚生活(二)
16 牛棚生活(三)
17 牛棚转移
18 半解放
19 完全解放
20 余思或反思
21 后记
附录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季羡林自传
季羡林年谱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這一本小說是用血來的,是和淚寫成的,我能夠活著把它寫出來,是我畢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給後代的最佳禮品。 願它帶著我的祝福,走向人間吧。 它帶去的不是仇恨和報復,而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醜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我有愛,有恨,會妒忌,想報復,我的寬容心腸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動報復之念,我立即想到,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那種氣氛中,每個人,不管他是哪一個山頭,哪一個派別,都像喝了迷魂湯一樣,異化為非人。現在人們有時候罵人為“畜生”,我覺得這是對畜生的汙蔑。畜生吃人,因為它餓。它不會說謊,不會耍刁,決不會先講上一大篇必須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灑灑,然後才張嘴吃人。而人則不然。 可是在當時,有一種叫做「派性」的東西,摸不著,看不見,既無根據,又無理由,卻是陰狠、毒辣,一點理性也沒有。誰要是中了它,就像是中了邪一樣,一個原來是親愛和睦好端端的家庭,如果不幸而分屬兩派,則夫婦離婚者有之,父子反目者有之,至少也是「兄弟鬩於牆」,天天在家裡吵架。 這場空前的災難,若不留下點記述,則我們的子孫將不會從中吸取應有的教訓,將來氣候一旦適合,還會有人發瘋,幹出同樣殘暴的蠢事。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雖然有一段時間流行過一陣所謂「傷痕」文學。然而,根據我的看法,那不過是碰傷了一塊皮膚,只要用紅藥水一擦,就萬事大吉了。真正的傷痕還深深埋在許多人的心中,沒有表露出來。我期待著當事人有朝一日會表露出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牛棚杂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牛棚杂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9 条 )





解放区的天使晴朗的天
季羡林。名字给我带来的反应仅仅锢于“国学大师”的称号。到底到什么程度脑海中却无可挖掘的了,就像地下勘探队遇到了坚硬的花岗岩。说来是有一番惭愧。 自诩喜欢读世相书,也自诩要读遍天下好世相书。 在不少书中有过对文革的只言片语的描述,对于那十年的浩劫,也可窥见一斑...
(展开)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牛棚杂忆》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一位还有呼吸,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辛酸泪,心头血。读这本书时,我不由自主联想起了另一部记录着疯狂的社会的书,《1984》。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仅仅因...
(展开)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4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9.2分 3581人读过
-
New York Review Books (2016)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5)8.6分 9213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8.9分 247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雪夜闭门 (山右一仁)
- 《中华读书报》国庆特刊“六十年,六十书”书单 (littletwo)
- 雪夜閉門 (小鬼難纏)
- 大领导用kindle2看过的书 (CBlue)
- 第四周 (neineira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牛棚杂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旺旺 2010-08-27 08:03:03
此书是季羡林先生比较“大众化”的一本书,但是其所担忧与思考的问题绝不简单,这些问题现在看来还是缺少必要的反思,特别是在看似一片盛世太平之际的今日。所以当今读此书可以说是体会长者的经历与苦难,从中读出历史的惆怅,有所思方会有所得。我谓之为季老真正的“遗产”。本书是作者从过来人的角度回忆当年文革期间及其其后所遭受的磨难,可以说是当时历史的一个个案性的缩影。季老深厚的“文字功底”使其能够逼真地描述当时的... 此书是季羡林先生比较“大众化”的一本书,但是其所担忧与思考的问题绝不简单,这些问题现在看来还是缺少必要的反思,特别是在看似一片盛世太平之际的今日。所以当今读此书可以说是体会长者的经历与苦难,从中读出历史的惆怅,有所思方会有所得。我谓之为季老真正的“遗产”。本书是作者从过来人的角度回忆当年文革期间及其其后所遭受的磨难,可以说是当时历史的一个个案性的缩影。季老深厚的“文字功底”使其能够逼真地描述当时的历史情境与自己的所思所感,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 (展开)
2 有用 氵丶丿丶丨丶丨 2008-01-04 09:39:54
肤浅,琐碎,语言幼稚,貌似宽容,鸡肋不如。
0 有用 vigorlx 2012-04-18 00:44:50
最近开始涉猎当代历史周边的。
3 有用 犁 2013-01-03 19:40:07
这本书的调调让人恶心。季大师一边充满怨气地指责文革中的造反派,一边轻描淡写自己在文革之前也有过的整人经历并把自己极力撇清为单纯的受骗者。这就是季大师所谓的反思。
0 有用 吴明士 2014-12-24 04:08:35
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