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毛泽东一生都同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到苏区一年半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都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地,毛泽东表示中国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鲁晓夫传话过来:如果你们要斯大林,我们可以把他的尸体搬到你们北京去;毛泽东决定转入反攻,不怕分裂,来一个“大闹天宫”;边界冲突忍无可忍,大战来临,林彪差点下令炸掉密云库……
本书根据大量有关中苏档案和亲历者的回忆,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涉及到毛泽东与莫斯科关系的历次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性格和处事特点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文中所及中共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
毛泽东一生都同莫斯科有着不解之缘。
30岁的毛泽东入选中央局,得益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赏识;然而从莫斯科回来的政治局领导人之一的张闻天到苏区一年半竟然从没想到要了解一下毛泽东有什么本领;俄国人把毛泽东视为“亚洲的铁托”,斯大林、莫洛托夫竟然当面批评毛泽东,毛泽东气愤地回忆说:“我在鼻子里笑他们,一声都不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披露惊人内幕,斯大林一夜之间威信扫地,毛泽东表示中国不能摘斯大林的像;赫鲁晓夫传话过来:如果你们要斯大林,我们可以把他的尸体搬到你们北京去;毛泽东决定转入反攻,不怕分裂,来一个“大闹天宫”;边界冲突忍无可忍,大战来临,林彪差点下令炸掉密云库……
本书根据大量有关中苏档案和亲历者的回忆,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涉及到毛泽东与莫斯科关系的历次重大事件以及毛泽东性格和处事特点作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文中所及中共历史上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背景都是鲜为人知的。当这些触目惊心又“似曾相识”的历史卷展现在眼前时,我们不得不惊叹历史的确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创作者
· · · · · ·
-
杨奎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奎松
历任中共中央党校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史,主攻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中苏关系史、国共关系史及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著有《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1920—1960)》《开卷有疑》《*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2)《忍不住的“关怀”》等书,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若干。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于这个时候的中共在组织系统上仍旧是共产国际的下级支部,中共党内还有相当多的干部,包括相当一部分主要领导人,都曾经留学苏联,对共产国际言听计从,莫斯科完全有可能通过组织的手段,颠覆毛泽东尚不十分稳固的领袖地位。因此,毛泽东不能不考虑根本改变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由此而发生的。 (查看原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毛泽东的革命理论,用武装夺取政权的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因此,从延安时期直至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都始终坚持着这样一个观点,即“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与此同时,作为革命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又是阶级论者,从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高于一切的观点出发,他们从来都相信存在着一个“世界革命”,相信只有在全世界消灭了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能取得巩固的胜利。因此,在他们看来,“革命时(需要)外援,胜利时(应当)援外”,这是共产党天经地义的国际主义原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9.0
-
- 西安事变新探 8.7
-
- 革命与反革命 8.7
-
- 无奈的选择 9.4
-
- 最後的“天朝” (增訂版) 9.5
-
-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8.7
-
- 中苏关系史纲 9.5
-
- 学问有道 8.5
-
- 失去的机会? 8.2
-
- 民国人物过眼录 7.8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 更多书评 2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8.9分 52人读过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8.7分 2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Part1 (Sheryl)
- 关于民国那些事 (圣)
- 杨奎松的新生推荐书目 (范同学)
- 杨奎松现代史硕士生推荐阅读书目 (魔术师)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拉鸟 2013-07-25 22:48:51
此类历史类读物最重要的就是作者的思路逻辑要很清晰,读者读起来才更易拼出时间谱帮助扫盲,如果文笔流畅还能在章节间设置点悬念增添阅读乐趣的话那就更有利大家去啃一部几百页的大部头了,这书在这两点上都做得无比好。
17 有用 heartsease 2017-07-23 15:15:22
除了补补党史历史,最大的收获在于:共产党国家之间之所以容易反目,是因为两党与两国关系很容易被抽象成两个集权领袖的关系,而世界上最难处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夫妻尚且会吵架离婚何况本就没有感情基础的两个领袖,分分钟理念不合看不顺眼就开始撕。
221 有用 小波福娃 2012-05-12 02:01:51
送给我爹了,为毛杨奎松的书名总是取这么像地摊秘史捏,嗯这一定是故意的
5 有用 不高兴 2020-07-06 22:56:19
我感到难过的是作者明确肯定了庐山会议后党内民主受到了巨大影响 周等不理解斯大林的党内个人崇拜之劣 不久他们在一场接着一场的运动中 知晓神坛上发令的危害
10 有用 boogie 2012-01-18 10:37:28
渗透了太多作者本人的观点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