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师门问学录(增订本)》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的一份教学实录,主要内容包括师门问学录(一)(2001年2月25日至2001年7月1日)、师门问学录(二)(2001年9月9日至2002年1月20日)等。
喜欢读"师门问学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师门问学录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师门问学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论学术论文的产出与导师及学生之间的关系
> 更多书评 2篇
-
启罗米突 (艳照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
启罗米突 (艳照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杨明照是余嘉锡的姻亲 网上搜来的——徐行可与国学大师余嘉锡也是因书结缘,最终结为儿女亲家。徐行可的大女儿徐孝婉嫁给了余嘉锡的公子余逊。余逊后来成为北京大学教授,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五女儿徐孝莹嫁给了杨明照,杨则是研究《文心雕龙》的专家,曾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终身教授。2013-12-04 22:16:12
-
启罗米突 (艳照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
启罗米突 (艳照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清代朴学家做学问的方法也常是从读书札记开始,一本书一本书地看,一条一条地写,综合了较多的史料,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很瘦学界的推重。顾炎武的《日知录》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赵翼《廿二十札记》等书都是这样写成的。吕思勉“读书札记”的体例与陈寅恪不同,前者是一篇篇的学术短文,已经在零碎的笔记基础上作了加工。后者是零零碎碎的笔记。2013-12-04 20:11:22
-
启罗米突 (艳照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邓之诚的记性很好对文献也很熟悉……我本人最喜欢用吕思勉的中国史。他的几部著作,一般分做两部分,上一部分用纪事本末体,讲政治上的大事;下一部分为新体的九通、书、志之学,讲社会结构、典章制度与文化艺术等。他用的材料都经过考核,还注明出处,便于参照和引用。吕思勉邓之诚都是兼通文史的大学者,……现在年轻一辈的学者往往分工过细,思考收到局限,未能继承中国古时“文史不分”的传统。2013-12-04 20:40:59
-
启罗米突 (艳照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杨明照是余嘉锡的姻亲 网上搜来的——徐行可与国学大师余嘉锡也是因书结缘,最终结为儿女亲家。徐行可的大女儿徐孝婉嫁给了余嘉锡的公子余逊。余逊后来成为北京大学教授,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五女儿徐孝莹嫁给了杨明照,杨则是研究《文心雕龙》的专家,曾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终身教授。2013-12-04 22:16:12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凤凰出版社 (2021)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治学方法 (小石·位我上者灿烂星空)
- 想读的书-近代文学/学界/往事/传记 (bu6gu)
- 古典研究方法导论参考书目 (西河君)
- 民国学术史 (纸醉鬼)
- 藏书 读书 (奔跑的阿甘)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师门问学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淇奥 2016-10-20 14:40:13
睡前读物2,摸清南大三年学习进度,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效规划。待将周师提及文章著作过目一遍,翻阅先生《文集》,借《唐语林校注》,学习并练习校注。
1 有用 Ντωντέ 2017-05-15 23:27:27
正好这几个月在看两唐书和韩愈,很有启发。至于八卦部分,杨老先生怼詹先生处尤其精彩,而周先生对待这些纠纷十分理性,难得。
0 有用 云谁之思 2010-01-18 10:17:12
很好的入门书
1 有用 邝海炎 2018-04-18 16:43:35
搞文史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必读,对于普通读者则用处不大,知识太繁密。
0 有用 蝉 2014-04-02 11:05:22
: I206.2/7263-2
0 有用 何以及之 2021-12-12 00:17:58
翻完。
0 有用 行歌 2021-06-06 12:13:14
正如封面及封底所言,这是一份以学生问、老师答的形式呈现的“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的一份教学实录”。具体内容虽集中在唐代文史,尤以两唐书采摭古文的史源为中心,但若举一反三便能发现许多启迪。因所提问题间或涉及学界论争,周先生顺势建议学生通过多读以明学界前辈优势所在,能够心中有数以免因纷争而目迷。就中零散言论提及论文写作规范,比如要严格谨慎覆核原文(不然一不小心就掉沟里了),要围绕... 正如封面及封底所言,这是一份以学生问、老师答的形式呈现的“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的一份教学实录”。具体内容虽集中在唐代文史,尤以两唐书采摭古文的史源为中心,但若举一反三便能发现许多启迪。因所提问题间或涉及学界论争,周先生顺势建议学生通过多读以明学界前辈优势所在,能够心中有数以免因纷争而目迷。就中零散言论提及论文写作规范,比如要严格谨慎覆核原文(不然一不小心就掉沟里了),要围绕能否解决问题去取材料以避免芜杂。且在引导学生如何提出真正的(且有意义的)学术问题方面,都能予读者以启发。周先生对自己的研究超级自信,但也对一些未尽满意的文章直言不讳。实录限于文字载体,固然只是一份记述,不能完全还原现场,但仍能为心中光亮增加一份护持。 (展开)
0 有用 顾左右 2020-10-10 10:15:17
想学怎么问问题,老师回答得也太感人了。但是平时还真不敢这么问问题。。。
0 有用 喝水没烦恼 2020-05-30 10:41:32
挺喜欢读这种问学录
0 有用 冷香飞句 2020-02-21 22:47:38
本书乃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周勋初先生与其“关门弟子”余历雄之间谈书论学的笔录集,从中可一窥十几年前南大古代文学博士生的培养机制与读书日常。学生好问,老师善答;学生有心,老师有料;学生读书有法,老师指导有方。师生之间的相处方式诚挚而动人,其折射出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正是当今大学教育中所欠缺的。周先生不愧大学者,谈吐之间自见大学问大格局大气象,对知名学人、重要书目如数家珍,对文献出处、学林掌故信口拈来,从博... 本书乃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周勋初先生与其“关门弟子”余历雄之间谈书论学的笔录集,从中可一窥十几年前南大古代文学博士生的培养机制与读书日常。学生好问,老师善答;学生有心,老师有料;学生读书有法,老师指导有方。师生之间的相处方式诚挚而动人,其折射出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正是当今大学教育中所欠缺的。周先生不愧大学者,谈吐之间自见大学问大格局大气象,对知名学人、重要书目如数家珍,对文献出处、学林掌故信口拈来,从博士论文的选题磋商到写作指导旁征博引、火花四溅,从当代学界的学人评骘到论著指瑕实事求是、坦荡磊落,点评言简意赅又鞭辟入里,阐述不落窠臼又客观公允,诸多经验之谈非个中之人实不能道出,既为后学指陈治学门径,又为当代学术增添史料价值。“对于未能亲炙周先生学问的学子,读此书无异于亲聆謦欬。”(卞东波语) (展开)